王长喜
摘 要: 本文围绕语文教学展开论述,分析了“慢育”学生、利用通讯网络及多谈文坛与作家激励学生这三方面的问题。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必须慎重对待,文章举例说明,希望对同仁教学有所裨益,是为深幸。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教学随想 教学方式
一、“慢育”学生,静待花开
“调皮”一词在字典里是指爱玩闹,不听劝导;狡猾。不会有人喜欢这样的词,这样的学生大都不太受欢迎,教育这样的孩子常常会有挫败感,难道除了训斥就没有其他办法了?我班有个同学总是爱打闹,“屡教不改”,怎么进行教育,突破口在哪儿呢?机会在不经意间悄悄来临了。一次他的作文有很大进步,我仔细圈圈画画,在班上大力表扬,并且把他的作文拍成照片发到他爸爸的QQ里,平常他是很少受老师表扬的,这次表扬也让家长有了一定的信心。并且对全班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多看看他人的优点。虽然这位同学继续犯错误,但是脏话慢慢少了,举报次数逐渐少了。有一天大队委王同学说:李同学也想穿上“黄马夹”,为班级为学校服务。其实他是很想做好学生,但是身上习性很难改变,我相信只要努力不走回头路,就在前进的路上。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身心健康的前提是有正确的道德观,接管这个班级之后提高后进生在班级的地位是我融入这个集体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班级中有“存在感”,尽一切可能鼓励他们,找到自尊。遇到事情我会对孩子分析错误的根源在哪里,而不是让大家一味怪罪这些后进生,没有了区分是非的能力。好学生也有犯错误,不偏袒任何一人,甚至对好学生要更严格。不一样的孩子不同对待,缺实挺难,慢育学生,静待开花。教师要善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相信其长处,在这基础上建立自信、自尊。
二、利用通讯网络,建构立体交流平台
网络发展快,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书香家庭群等现代沟通软件,时时处处引导孩子们进行阅读,指导他们阅读,给他们推荐优秀的网站和文章。
比如一次我偶然读到了一篇十分优美的短文,一位先生网名叫做随其自然(诗词歌赋达人之家的版主)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适时向学生推荐,文章写道: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小鸟,心比天高。我欲振翅高飞,与雄鹰比肩,和时间赛跑。天边飘来一朵白云,像一匹奔驰的骏马,更像一个变幻莫测的神龙。我踏上祥云,化作一个无所不能神仙。俯瞰群山大川,掏出相机,咔咔咔,不停拍照。
我掏出马良神笔,刷刷几下,顷刻间,荒无人烟的沙漠变成了肥沃的绿洲。吹口仙气,污浊不堪的河流化作甘甜的泉水。洒下几粒种植,光秃秃的荒山,瞬间长满了碧绿的松柏和喜人的果树,红彤彤的苹果、甜脆的鸭梨挂满枝头。路上的行人,走累了,歇歇脚,请你们开怀品尝,莫担心,免费的。
撒下和谐的种子,世上再也看不到硝烟,没有了战争。人与人不再无聊的争吵,你帮我,我助你,其乐融融。水清清、天蓝蓝,万物生灵共享一片蓝天,同饮一泉碧水……
冬天过去了,春天到了,又是山清水秀,鲜花盛开。
结果获得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称赞。大家纷纷留言,结果发现,作者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作家,大家通过网络,接受了作家很多关于写作的指导,受益匪浅。
三、多谈文坛与作家激励学生
我发现近年来中国文坛产生一个怪现象,那就是物质文明水平的提高,非但无助于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反而使之倒退。具体而言,就是许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作家的数量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创作实力不是上升了,而是下降了,即作家队伍的“水土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我所说的作家是指真正意义上的作家,那就是能在当地不断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的作家。而不是指像英国作家杰拉尔德·布瑞南所界定的那种“专业作家”——“每天早上坐下来写作的人便成为作家。没有这样做的永远只能算是业余爱好。”也不是指个别省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以高工资高稿费高福利待遇网罗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作为自己的“外籍球员”向外界炫耀虚假创作实力的那一部分人。更不是指“北雁南飞”活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大报刊形形色色有才无才的专门制作“文化快餐”的“快枪手”们。
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各省作协会员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就其整体创作实力而言,确实有一定的滑坡。某些曾经写出过感天动地、轰动一时的作品的作家纷纷搁笔改行江南才尽。倒是在经济依然贫困的山区边地,爱好文学的作者照样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对文学创作情有独钟。这些文学赤子依然把文学作品当做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把文学创作当做痴心不改的精神寄托。相对而言,后者对文学的追求和爱好往往更不带功利色彩。倒是那些曾经依靠或希望通过文学一步登天功成名就者,一旦发现文学的轰动效应失去,文学的敲门砖作用失灵,立刻就弃之如敝屣翻脸不认“文”。
某些人对当官从政表现出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或者对物欲的追求幡然醒悟后来居上。我认为,社会不正之风对某些文人作家的腐蚀影响深且大矣。殊不知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总是永无止境的;而对身外之物占有的程度永远没有衡量的标准。
我之所以和学生谈论这些,就是想让他们形成对社会的正确的见解,从而有自己的思维,将来能够成为为百姓写作的作家。
综上所述,教无定法,语文教学亦莫能外,只要用心教学,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潜力,就一定会收获得盆满钵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