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后,深有同感,自己的家乡在山西的一个小城市里,一个国企双职工家庭的生活在那里还是众人羡慕的。小时候去同学家玩,家长都会问起你的父母在哪里上班,而说出他们的单位后,总会听到一句“好单位”的回答。设身处地想一下,工人阶级的思想里难有对国家宏观经济走向的深刻认知,他们已被程式化的生活、工作所局限了。在去产能转型的背景下,下岗的他们是弱势的,但悲哀的不是他们,而是塑造他们的制度。不仅仅是武钢、山西的国企工人,此类现象近些年在全国各地不停上演,在时代的背景下,他们要被淘汰已成定局,面对窘境,他们是无力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让这些无力者有力,这时,或许政府应该给他们找到一条前行的路。
—王晋(读第8期《分流过后,一位“老武钢”的求职路》)
适当开放全国统筹,社保和身份证一样全国通用;缴费标准全国一样,不分公务员和农民。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良方。改革,还在路上。
—地瓜呼叫土豆(读第8期《不能捏“软柿子”,错过啃“硬骨头》)
习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其实很普通,就是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为人人服务,尽职尽责。毕业两年了,在家里管理果园,打算把家乡的果园农产品推广出去(本科就是物流),感觉这样挺好的,虽然刚开始很多人不解。不过这也不妨碍我继续劳作,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还是没有放弃读书的。我打算今年攻读法学硕士,做一个“懂法守法用法”的人,同时也希望把法治观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家乡人。
—Richard(读第8期《大学生卖猪肉有何不可》)
房价又涨了,对于渴望有一套房子的人,恐怕又是一种沉重的打击,意味着又要用若干年的努力偿还一夜疯涨的代价。房子上涨,受损的是民众的利益。国家出台“去库存”政策,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存在着楼市泡沫,虚拟的高房价不可能持续太久,当然“去库存”并非是房地产市场便宜的甩手生意,它仍然会按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保持一定的高价状态,不到最后一刻不会降价。这是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逻辑。目前,中国经济放缓呈下行趋势,房地产市场仍然会持房地产救经济的观点,开发商不会因为国家的调控就轻易放弃高价“去库存”。这也是高房价的另一个逻辑。前者是现实逻辑,后者是心理逻辑,后者比前者更容易稳定高房价的长期存在。
—马举广(读第8期《中国高房价的“逻辑”正在变异》)
从摄影师的角度观察,所拍摄的景物人和朝鲜有相似之处,但是从猎鹿的现象来看,就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小改(读第8期《日本年轻人的『猎鹿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