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华
数学是人类智力运作下一个特别清晰与集中的表现,是幼儿在学习上心智创造的重要过程,心智有了数学,就能发挥更大的智慧。幼儿的数学学习,注重于学习一种思考、一种方法、一种游戏、一种兴趣、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核心任务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培养幼儿的数学技能。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幼儿数的概念的建立与沟通是困难的,不仅是学习者(幼儿)有困难,而且传达者(教师或施教物)有困难。究其原因: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儿童,这些儿童的生理在不断地发育,心理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心理、生理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既不可能是灌输式的,又不可能是强迫训练式的;应是幼儿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是幼儿以游戏方式进行的过程,是幼儿从日常生活环境中直接学到的,而非只通过教师间接学到。简而言之,必须寻求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教师通过积极创造数学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化、作操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地了解数学、亲近数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终使幼儿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愉快地步入数学的世界,身心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游戏化
游戏是儿童的自愿活动,也是最喜欢的基本活动。只有将“教育游戏一体化”,才能使幼儿教育变得更完善。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将教育游戏一体化?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看中的是结果,而忽略了幼儿的学习过程。数学教学游戏化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把一些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不知不觉地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交替排序”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活动内容延伸到区域游戏中,教师在游戏区提供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珠子和涂色卡等材料,指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运用交替排序的规律进行插雪花片、穿珠子、涂色活动。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下积极探索,塑造出颜色由下而上交替变化的小碗、花篮,由前至后、从左到右交替的飞机,里外变化的小花,等等。此时,幼儿不仅仅对交替排序这一知识进行了巩固,思维也得以向深层次广泛推进。
总之,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实现教育游戏一体化,才能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使幼儿数学教育最大限度得以完善。
二、操作化
幼儿的学习具有非文字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数理逻辑关系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尤为明显。单纯的言语学习虽然能培养抽象思维、增长间接经验、提高语言水平,但由于语言本身的抽象性特点决定了言语性学习难以转化这一矛盾,因此不能作为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相反,操作学习却由于本身的行动性能够在矛盾双方建立新的联系,因为“对儿童来说,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不是从客体本身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从自身内部构建数学关系的”(皮亚杰)。在操作学习中,一方面,儿童正是在摆弄物体或操作实物过程中获得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序列关系及传递等逻辑关系的理解,他们通过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实现形象性经验向抽象性知识的过渡,推进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另一方面,操作学习能够与言语学习优势互补,即操作先行,语言镶嵌;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可以适时运用语言指导操作,操作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语言概括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这样,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而且丰富了语言内容。
如在“怎么数都是五”中,通过提供印台、颜料、白纸等学具,指导幼儿给五个手指蘸色,每次取一张白纸,依次印出每个手指的指印;教师语言提示,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既可将指印印成横排,又可印成竖排,还可印成花朵状;教师随后再将幼儿的指印画展示在模板上,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每张指印画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最后通过点数验证出每张指印画怎么数它的数量都是五这一结论。这一活动幼儿借助操作,不但体验到指印的不同空间形式,感知到数的不变性,还在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
实践证明,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有选择地运用操作学习,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地探究、发现、验证,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幼儿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三、生活化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产生。《纲要》中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中,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每件物品都以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手指的长短粗细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仅要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学内容,还应通过幼儿的生活进行教学,适时抓住生活中的可用材料,通过系统地梳理帮助幼儿感知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数学关系变化的复杂性。
如当幼儿带来各种玩具时,幼儿对同伴的材料很好奇,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不失时机地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幼儿相互地交换操作,在操作同伴的材料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但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不同材料蕴藏的数学关系中拓宽了幼儿的视野。
可见,教学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幼儿不仅在众多的生活化材料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而且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同时,将教师从制作材料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幼儿的观察指导中。
著名心理学家、数学家皮亚杰说过:作为教师,我们教儿童。既然我们要教儿童,那我们就要了解儿童怎样思维,儿童怎样学习……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教师只有努力地探索,使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活泼,才能使幼儿的学习更趣味盎然,确保幼儿对数学保持兴趣,促使幼儿得到真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