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娟
[摘 要] “助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教转变为(或让位于)学生的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如今高效课堂上,教师该怎样助学?该如何做好一片绿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观念,让教室变成学堂,让教师走下神坛,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让学生走上讲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 助学;让一步;停一步;退一步;慢一步
所谓的“助学”就是教师要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教学支撑,捕捉到学生的困惑,及时帮助,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一个“助”字,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立场. “助学”主要是由教师的教转变为(或让位于)学生的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如今高效课堂上,教师该怎样助学?该如何做好一片绿叶?下面是笔者在听课中的一些思考.
课堂实录片段一:《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第一节
上课起始,李老师先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情况. 让学生回顾椭圆的图象和性质及椭圆的定义. 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回顾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能否类似地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学生立刻尝试着推导方程. (提前有了预习,学生快速地投入做题中.)
李老师在教室里巡视学生做题的情况,一边看学生做的情况,一边大声地问着:“如何建系?设点了吗?怎么列式?你如何化简方程?有的同学直接平方,行吗?”
【听课感受】:
1. 教师要“让一步”,允许课堂沉默
教师提问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期待、信任和鼓励. 在学生思考中,李老师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学生根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是在人对事物的感知基础上产生的. 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捕捉到个别学生的困惑,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
学生正在凝思公式的推导时,而教师在巡视中怕课堂气氛太过沉默,就在一旁不停地说话. 表象看来,教师害怕的沉默没有出现,并且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做题的思路;可是再细想想,“难道学生在如此叮咛声里不会被打断思考?分散精力吗?学生还如何做到专心思考?”打破了沉默,也就阻止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机会. 恰恰相反,学生的沉默恰好证明他们在思考,甚至是深入思考;学生为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而陷入的沉默,就是学生进行学习所必需的一种时空,它是一种寓表面平静的沉默中孕育思维的火花——主动的态度、活跃的思维及全神贯注的集中,并激起层层的思维的浪花.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静心等待思考成果的出炉,而不是随意打断,甚至强加包办、代替或阻断学生的思考. 沉默是作为一种学生需要内心世界工作时值得信赖的母体,是适合更深层次学习的一种媒介. 教师要把握分寸与火候,把握平衡度,发挥课堂中隐形的交流价值. 教师的一个关注与期待的眼神、一个鼓励与会心的微笑,都会让课堂的沉默发挥极大的价值. 而且教师倾听的沉默,也是一种对学生全心全意的注意,进而与学生更易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有时最难做的事情莫过于让教师闭嘴了.
2. 教师要 “停一步”,巧助“学困生”
在教室里巡视时,教师应在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学生课桌旁驻足,观察发现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教学. 李老师巡视的时候,大声问一连串的问题,肯定是李老师在巡视时看到有些学生研究这个方程时的步骤方法不正确,才想再强调一遍,让其他错误的同学也得以重视. 在课前预习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探讨方程时是有思路的,有方向的. 此时,李老师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个别问题,一对一地进行提醒指导和及时的肯定鼓励,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建立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课堂实录片段二
教师:(迫不及待地)这种方法很好,你给大家讲讲. (然后老师根据学生2讲的思路进行板书)
等学生2说完后,师小结,以后见到类似于这种题型时,就可用这种方法去绝对值.
【听课感受】:
1. 教师要“退一步”,鼓励思维碰撞
生1提出的“平方”也是去绝对值的常用方法,可是老师为什么否定呢?学生理解吗?学生不理解两种思路中的选择,老师干脆概括为一个策略:“以后见到类似的题目,就这样来去掉绝对值符号.” 学生只好“记忆”,把数学变为不可理解就记的学科,从而失去了基于自己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数学自信的培养可想而知. 学生提出的两种思路,正是去绝对值的两种常用的方法,这应该是学生激烈讨论的时候,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下,让学生选择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放手让学生研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的批判性.
不同的学习者,各自经验的不同,导致对学习内容认识方面的差异;不同问题解决策略带来问题解决结果的差异;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也会带来对学习理解产生的差异. 上述中的教师却以“这样做,将会很繁”仓促地打断了学生的思考,没有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就是对课堂上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的回避,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自己设计的框架内. 因此,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遇到差异时,及时开展合作学习,使得学习者之间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认知冲突. 学生1和学生2提出的方法都是去绝对值的常用方法,可是对这个问题,选择哪种方法较为恰当,需要经过学生再次亲身经历、比较、讨论. 此时教师应鼓励,赞赏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以此来增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体验快乐.
2. 教师要“慢一步”,提倡合作学习
在交流展示中,不要变成“教师秀”,把黑板和讲台还给学生,让学生想一想、悟一悟,让学生讲出来. 这样能使得每个学生在亲自经历的两种不同方法的尝试后,再给学生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探究中,形成多种认知冲突,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明确,从而增强自信心. 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如果只靠教师一人教授,缺少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内容永远无法为学生所掌握.而如果只交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应用,又难免为个人的思维角度不广而限制. 因此,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够让学生真正触摸到知识本身,又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知识的过程中互相启发、激发思考,而且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由原来的竞争团队变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合作团体.
现在课改模式让教室变成学堂,让教师走下神坛,做“站在学生后面的参与者”,让学生走上讲坛. 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目标”,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逐渐体会一种静修的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设计有梯度,逐渐有难度的问题,这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热情,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不需要任何标签与点赞,就可以让小组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真正达到生生互助. 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在充分倾听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追问、点拨、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链接,从而使学生的学力水平得以提升. 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要“让一步”、“慢一步”、“退一步”、“停一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