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杰
1.教学内容简洁优化。
教育家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语文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设计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瞄准教学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对教科书进行二度开发,取舍与甄选出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并对其梳理、重构、整合,再通过恰当的方式加以呈现。重点内容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非重点部分则要以读代讲,快节奏教学;对于那些课标中不作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或过于深奥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内容,应少涉及或不涉及。教师只有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优选教学内容,长文短教、深文浅教,才能简化头绪,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时间达到教学目标。如此因“材”施教,方能实现高效。
2.关于写字教学。
2.1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实物投影的作用。教师使用与学生相同的练习本,在实物投影仪下放大影像,让学生观看老师是如何一笔一画地在田字格中写字的。教师在示范动笔之前先分析字的外形、笔画、结构。书写过程中,教师讲述如何起笔、行笔、收笔,这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范例指导。
2.2尊重个别差异,必要时手把手地教学每个班总是有那么几个与其他学生相比比较晚熟的学生,这时,过多的说教均已无益,教师要轻轻握着他(她)的小手写一写,这样既明确了手指握笔的具体方位、方法,又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起笔、行笔、收笔这一过程的轻、重、缓、急。更重要的是,与老师的亲密接触,使这些学生缩短了与老师间的心灵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3.养成记录反思过程的习惯,在积累中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作出更改的选择、判断和整理的一种研究性的过程。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积累的过程。因此,提倡教师要养成日常反思的习惯,并把这种反思的过程记录下来。当形成经常性反思的习惯后,教师将会积累大量实践经验。这些经验是经过教师的思考、分析后得出的理性认识,而不再是单纯的经验。这种经验的累积记录了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是一种思维的轨迹。当这种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从中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构建起一套完整的教学理论。这一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是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一次蜕变和创新,是完成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蜕变。威廉·杜拉姆在《思维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假如一个人掌握了思维的力量,那么他就会加速成功的频率。”这句话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反思的时代。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必将使新课程改革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4.习作教学注重整合学科,关注差异,获得素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各类异彩纷呈的学科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启发学生想象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在各门学科的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处处皆学问,处处皆文章。对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整理和补充,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和素材。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实验中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如劳技课中的折纸、剪纸等小游戏,体育课中的抱球跑、接力比赛等活动,美术课中的缠绕画、水粉画和水彩画的尝试,音乐课中的打击乐器的认识和实践……这些都是学生爱玩、爱做的事情,只要教师慢慢引导,扩大学生写作的视野,这些都能成为小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在整合不同学科的写作素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如在科学学科的实验活动中,把喜欢习作的学生和喜欢实验的学生分到一组。在活动过程中,让擅长实验的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能力,同时帮助不擅长实验的学生增长学识,培养能力。而喜欢写作的学生会带动不喜欢写作的学生仔细观察、用心发现,从而拓展写作的资源。这样,把学生有差异的能力得以互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5.参与角色体验,增进情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教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亲身体验,就不会有心灵的震撼,也不会在思想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个性鲜明。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文中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各种角色的心理活动,与他们同喜同悲、共乐共怒,从而引发共鸣,并在共鸣中动情。如《桥》一课,当教学到老汉从队伍里揪出小伙子时,我以“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老汉,你会想……”“如果你是小伙子,你会说……”等问题诱导学生进入角色体验,并邀请同学上台表演,使教材中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学生融“我”入境,于“身临其境”之中进行推测、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轨迹,在角色参与、角色转换中不但丰富了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了思想认识,学生所体验到的内容远远超出了课本的局限。不仅如此,这样的问题设计开放性极强,便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驱动一颗颗灵动的心,激发出飞扬智慧的语言。学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体验中得到浸润、感染和丰富。
6.小学作文儿童化。
儿童作文,应该儿化,需要童趣,要尊重儿童的生活价值、认知方式和儿童化的语言,鼓励他们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属于自己的体验和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处于社会化启蒙阶段的儿童并不是完全的行为者,他们更像观察者、学习者,对生活内容的选择,对生活价值和意义的确认都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们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成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就有权利越俎代庖,以权威、训诫形式干预儿童的现实生活,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