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回家

2016-05-26 21:11丁立梅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2016年3期
关键词:戒毒所玻璃窗管教

丁立梅

我曾陪一位父亲去800里外的戒毒所,探视他在那里戒毒的儿子。

戒毒所坐落在荒郊野外。我们的车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路边,野葵和蒲公英开得正盛,一些鸟在草地间飞起又落下。天空很蓝,显得很高远。父亲的心,却低落得如一株衰败的草,他恨恨地说:“真不想来啊。”

一路上,他不停地痛骂着儿子,列数儿子的种种不是,说儿子毁了一个家,毁了他。他含辛茹苦养大儿子,为他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帮他娶了媳妇。那个不肖子,却被一帮狐朋狗友拖下水,去吸食毒品。房子吸没了,车子吸没了,媳妇吸跑了……他一辈子积攒的家业,几乎被儿子掏空了。

“我真想跟他同归于尽!”这位父亲说到激愤处,双眼通红地睁着,抛出这样一句狠话来。若儿子在跟前,他是要把他撕成碎片才甘心的。

我坐在一边,听他痛骂,隐隐地担心:这样的父亲去见儿子,会有怎样的结果?

车子一路向前,野葵和蒲公英一路跟着。终于,我们远远望见了几幢房子,青砖青瓦连在一起,坐落在一块开阔之地。开车的师傅说:“到了。”父亲像突然被谁猛击了一掌似的,愣愣地,不相信地问:“到了?”一看表,快上午10点了。他急了,说:“也不知能不能见着。”因为按这家戒毒所的规定,上午10点之后,一律不允许探视。

他一口气跑到大门口,还好,还有15分钟的时间。办了相关手续,这个父亲一秒也不曾停留,急急火火地往探视室跑。很快,他儿子被管教干部带进来。高高壮壮的年轻人,脸上既无欢喜也无悲伤。看到父亲,他嘴角稍稍撇了撇,有嘲讽的意味。一层玻璃隔着,他在里头,父亲在外头。从他进来起,父亲就一直盯着他,话筒拿在手上,却不说话。

旁边,亦有来探视的人。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子,在玻璃窗外头,不停地用手指头在举起的另一个手掌上画着什么。里头是个清秀的男孩子,他眼睛跟着女孩的手指转动,频频点头,含着泪笑。他是读懂了她爱的密码——从此,都改了吧。还有几个人,男男女女,大概是一家子,围在一起,争着跟里面一个中年人说话。里面的中年人,一张脸憔悴无比,却一直笑着,一直笑着。这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到探视室外面叫了一个男孩进来。孩子不过十一二岁,白净的面容,文文弱弱的。孩子怯怯地打量了四周一眼,走到中年人那里,拿过话筒,隔着玻璃窗,才说了一句什么,里面笑着的中年人立即不笑了,他愣愣地看着孩子,眼泪流了下来。

“哭什么呢?你会改好的!”我听到那些人里的一个大声说。

探视的时间快要过去了,管教干部已进来提醒。一直跟儿子对峙着的父亲这才掉过头来。我发现他与刚才的强悍判若两人,竟是一脸的悲戚。他低声说:“里面的日子,不好过的,看他黑了,也瘦了。”

他转身问我:“你有纸笔吗?”

“当然有。”我掏出来给他,正疑惑着他要做什么,只见他低头在纸上迅速写下几个字,贴到玻璃窗上给儿子看。里面的年轻人,看着看着,神情变了,两行泪缓缓地从腮边滚落下来。

探视结束后,我看到这位父亲在纸上留下的字,那几个字是:儿子,等你回家。

(选自2013年第6期《读者》,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一面》所写的事情极其平常,但具有典型意义,于细微处可见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对于文中的这个爱好文学的进步青年,一般读者可能没什么印象,但在那样狼犬密布的黑暗环境里,作者能对知识、对信仰有那样淳朴的追求,真是难能可贵,这也是文章小中见大之技巧。《等你回家》这篇文章所写之事倒是大事,文中的儿子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其表现令人凉彻心扉,最后父亲的一个举动却感动了儿子,亦可说是化大为小,又以小见大!

[读有所思]

对于违反原则或犯法的言行,绝不能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吸毒成瘾的瘾君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谈谈你的看法。(任晓蓉/设计)

猜你喜欢
戒毒所玻璃窗管教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玻璃窗的眼泪
音乐治疗戒毒的有效性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强制隔离戒毒所为例
心系戒毒事业 情注灵魂救赎——佳木斯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厄瓜多尔一戒毒所发生火灾致18人遇难
玻璃窗上的风景
女子戒毒所中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