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希杰
【摘 要】随着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称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本文从基于工程理念的人才定制服务出发,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给出自己的意见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定制;大学生就业;研究
1 大学生就业现状
继2014年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人数仍将突破700万,并超过2014年的727万达到749万之多!毕业生人数在年年递增,应届毕业生就业难也似乎成了常态。连续几年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国家为实现“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该政策的执行增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了经济建设的大局和人才培养的长期战略,国家不会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限制招生规模,因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如何在现有政策不可改变的前提下,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改革方案也不断提出,但大多方案都是宏观上给出的建议或意见。本文抛开一些宏观上的意见或建议,仅从学院自身出发,具体到以人才定制服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某些专业的就业难问题。
2 改革理念与思路
现在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对人才市场的预测,按照某种统一的规格培养的人才。由于计划带有某种盲目性和缺乏针对性,人才总体缺少个性化,走向社会后普遍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熟悉和适应过程,才能胜任工作。曾有报道称,武汉一家著名的软件企业,在面试了几百位求职者的情况下,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应聘者。真可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虽然仅仅是计算机人才与市场的个别案例,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才类型的不适用或专业不能完全与岗位对接,这是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实际上,就业市场经常出现成批求职者不被认可,却又有大量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揭示了十分突出的供需结构性矛盾。
为有效调整学校与企业的供需关系,本改革方案是在以工程教育模式为纲,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结合“一对一”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制定了“人才定制”服务的培养模式。本培养模式是根据合作企业的具体需求,建立专门的培养基地,对选定的大三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以“参与动手、参与设计、参与工程及引入一流企业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原则,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敢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学生。
3 特色与创新
基于工程理念的“人才定制”教学模式,其主要理念是在以工程系统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利用“一对一”的专业导论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利用三级工程系统让学生熟悉各专业方向的具体工作性质与知识结构,从而明确职业方向,再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选择不同的“人才定制”培养。
该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一对一”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为此,本专业在大学四年里开设三次专业引导课程,除了进行专业指导外,任课教师还与每一位学生单独约谈,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专业课程菜单。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专业课程,还能为每一位同学今后的就业方向打基铺路。为有效开展“人才定制”服务,具体开展了“项目制”的教学方案。所谓“项目制”实训,就是专职教师将自己擅长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完全按照公司的标准,让学生组成团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客户”所需要的产品设计,所谓“客户”其实就是指导老师。在“项目制”实训之中,学生要以一种工程师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客户”,完成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型。在实训之中,学生把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总结的经验以文档的形式上交。通过这种一届一届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使下届同学能够“站在学长学姐的肩上”,更快速、优质地完成项目,学到更多书本之外的知识。经过“项目制”实训的学生在以后走上岗位后能很快上手,以工程师的专业姿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挑战。
“人才定制”培养模式缩短了学生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招聘、培养人才的时间,实现了学生和企业的双赢。对学生而言,即能在毕业前轻松就业,还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对企业而言,学生在学校就完成了初入职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上岗后对工作即能迅速上手。
4 改革具体实践
以西南某独立学院微电子技术专业“版图定制中心”为例,根据合作企业的具体需求,建立专门的培养基地,对选定的大三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培养。以“参与动手、参与设计、参与工程及引入一流企业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原则,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敢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学生。
集成电路版图(integrated circuit layout)是真实集成电路物理情况的平面几何形状描述,是集成电路设计中最底层步骤的物理设计成果,它通过布局、布线技术将逻辑综合的成果——门级的网表转换成物理版图文件,文件包含了各个硬件单元在芯片上的形状、面积和位置信息。版图定制中心缩短了学生能力和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学生找工作和企业招聘、培养人才的时间,实现了学生和企业的双赢。对学生而言,即能在毕业前轻松就业,还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对企业而言,学生在学校就完成了初入职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上岗后对工作即能迅速上手。版图定制中心的学生非常的抢手,1年培养时间还没到,学生就被企业一抢而空。
5 总结
“人才定制”培养是指学校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即由学校调研社会对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教育资源整合,为社会定制培养其所需要的人才。当学校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那么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供需关系才能达到良性的发展,才能有效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曾湘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
[2]徐显明.大学理念与依法治[J].中国大学教学,2009,70.
[3]邱永明.人才与学历关系的理性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05:45-49.
[4]盛国林.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期刊,2010:37-40.
[5]武向荣.大学生就业风险和职业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05:25-33.
[6]黄炜,等.大学生就业不难[M].科学出版社,2008:39-60.
[7]赖三策.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4.
[8]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04.
[9]况广收,董国辉.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9):205-206.
[10]刘蔚,涂黎明,宿晓盼.本科独立学院就业工作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13):78.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