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云
【摘 要】通过问题探究进行学习,是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的一条核心思路,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问题探究学习的思想,使之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服务,应明确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原则、问题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问题探究学习;教学策略;建构主义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以来发展起来的,这种模式以问题探究为中心,注重问题探究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使他们进行研究、解释研究、应用研究,并不断根据情境变化改变研究。当前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1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原则
1.1 以问题为中心
在问题探究学习中,学习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以问题的提出为学习的开始,以问题的探究为学习的终结,因此,问题是整个学习活动进行的线索,问题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由于问题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因此,问题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好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果选择的问题不当,可能会造成适得其反的学习效果。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总体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这一中心,但是围绕这一大中心又有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历史现象。每一个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历史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主题,对于每一主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设计或者启发学生形成如下问题:(1)什么是中央集权制度?(2)为什么说秦朝正式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3)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是什么?(4)秦朝为什么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能够建立中央集权制度?(5)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什么影响?
1.2 以探究性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
问题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发展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它影响着问题探究学习的最终效果。让学生探究整个问题探究的过程,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最终探究,都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要求学生自己确定问题的含义,根据问题的条件来确定要收集的资料,设计问题探究的假设,再由自己验证假设,并以书面形式呈现问题探究的成果。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辅助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并不控制学生的问题探究过程,整个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控制和调节的,是学生自主进行的,因此,整个问题探究的过程都体现了探究学习的思想。例如,学习历史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时就要先对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概念进行破解——“形式上保有本国政府,但是国家主权遭到很大破坏”、“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理解这个概念就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矛盾和人民革命的任务、革命性质。
1.3 以知识的意义建构为目的
知识的意义建构是指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靠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问题探究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高水平的思维活动、特别是问题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问题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所以,问题探究学习特别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对知识形成更深刻更灵活的理解,从而产生更灵活广泛的迁移。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课本有三个子目“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设计如下问题“美国联邦制共和制政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美国为什么要建立联邦制共和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有什么作用?”、“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是什么?如何形成的?实质是什么?”通过整合教材,使整堂课的大小主题清晰,方向明确。
2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2.1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在问题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以此启动教学。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未知的事物(学习目的,即存在一定的问题)、思维动机(想探究这个问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但不知如何探究问题,即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情境要具有真实性,要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情境类似,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基于对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全面分析。
2.2 指导学生的问题探究过程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问题探究的途径不同,遇到困难也不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景作出适时的反馈,规范学生的学习。教师对学生问题解决活动的指导,不应是直接给出学生问题探究的相关信息,更不应直接给出问题探究的方案,而是应该通过提出相关的问题,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思考。具体方法是:(1)针对学生出现的失误,提出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问题;(2)如果学生不知如何深入进行问题探究活动,就应提出能使问题不断深入的后续问题;(3)提供探究问题的相关信息的来源,让学生学会如何查阅有关信息,而不直接告诉学生相关的信息。
2.3 合理评价学生的问题探究过程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一般是指教学活动告一段落,为了了解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在问题探究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是形成性评价。之所以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由于它能让我们及时了解到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要对学生参与程度、参与积极性、对集体的贡献进行评价,不要把评价仅放在结果上。此外,对问题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总结,但要做到对事不对人。问题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
[2]刘知新.中学化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8.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
[4]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责任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