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看丝绸之路

2016-05-25 04:43张晓中
旅游 2016年5期
关键词:喀什

张晓中

我有时能像鹰一样飞翔。

雄鹰翱翔借助的是它那双强健的翅膀,而我靠的是飞机螺旋桨的力量。于是,我拥有了一部分鹰的视野。随着航迹的延伸,机翼下这片广袤的新疆大地越来越令我震撼和敬仰。我看到了一座座终年头戴雪冠的高山和黄沙漫漫通向天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漠,看到了满是残垣断壁的古城废墟和曾经蜿蜒屹立的烽燧,我也看到了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迤逦伸展的雄阔风姿。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先从南疆重镇喀什看起,飞越至帕米尔高原,然后选取几条经典航线,从空中走一趟丝绸之路吧。

飞向帕米尔

7月的一天,我从新疆乌鲁木齐乘坐最早的一趟民航班机,空中飞行了1400余公里,花费了一个半小时,降落在了南疆重镇喀什国际机场。

按计划,我要在这里呆上短短的两个多小时,之后,继续我的行程。我的下一站是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此段航线依然是飞上去,不过乘坐的已不是民航的波音而是军航的直升机了。

我到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广场和人民广场转了转。

20多年前,还没走进新疆就第一次听到了那句著名的 “不去喀什就等于没来过新疆”,于是“喀什”这个新疆的地名犹如甘甜的哈密瓜一样在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喀什正是当年古丝绸之路西去东来的停驻点,是丝绸之路南道和中道的交集点,也是希腊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中华文明的交汇点。

从汉至唐的1000余年间,大量的丝绸是经过亚洲向西运往地中海的东岸和罗马各地的。而新疆俨然一座绚丽的“大陆桥”和“神经中枢”,在绵延不绝的丝绸之路上,将东西两端诸多古老文明牢牢相连。

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有沙漠道也有草原道。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在新疆区域内主要指的是沙漠道。沙漠道在这里有三条主要干线,从阿尔金山、昆仑山北麓西行,到今天的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高原称为“南道”,由此可以通达印度,亦可经阿富汗西南行,通达伊朗、伊拉克、地中海周围及阿拉伯半岛;沿天山南麓西行,由今天的喀什翻越帕米尔高原称为“中道”,可进入今天的中亚各国;经天山北麓,进入伊犁河流域谓之“北道”。

从地图上看,南道和中道都要在喀什交汇,然后再迈向更加艰辛的旅途去翻越帕米尔高原,喀什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

喀什,全称喀什噶尔。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城池自古代就已经非常出名了,公元前119年后张骞来到这里时,这里是西域36国之一的古疏勒国,一直发展延续直到如今它依然是人声鼎沸的南疆重镇、国际经贸开发区。这不由令我啧啧叹奇。因各种条件的制约,新疆著名的古城大都已经成为废墟,或者经过迁址再建,或者是用了古名建新城,而喀什仍旧那么“生命之树常青”。吸引人眼球的不仅是它那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还有它那神秘诱人的历史文化巨藏。这一次从喀什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的航线,和地图上标注的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的一段相吻合。

从喀什到塔什库尔干

3个小时后,我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乘坐一架直升机踏上“天路”,飞往帕米尔高原重镇塔什库尔干。

之前新疆的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我去的次数也不算少了,可这次非同一般。因为帕米尔高原不同于一般的山系,它是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交汇而成的。单从地图上看,这片地区就显得粗犷、单调和冷漠,它们由一圈圈密密的等高线所占据着,黄褐色则是它们外衣的主色调。这里山岭交错,众峰入云,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原。缺氧、头痛、胸闷、气短等高山反应以及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工作、生活不便,这些高原“特产”,随着直升机的起飞也会被大自然逐渐地“奉献”到你的面前,成为我今后半个多月里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具有特殊意义的是,这是我第一次乘直升飞机的帕米尔高原之行,我终于亲身体验了一下“行进”在古葱岭地区的丝绸之路上的感觉。

伴着直升机引擎的轰鸣,我们从喀什起飞了。直升机越飞越高,喀什城的全景渐渐完整地包容在我的视野中,登高望远,我发现这一带的平原因了这座城池的矗立看起来竟是如此地开阔,城市也因了它周围的地势而显得越发雄伟大气、生机勃发,两者相得益彰。我的目光久久地被它吸引,犹如被一根无形的丝线所牵。我内心澎湃,这丝线就是几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自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来到这儿之后,这里就愈发凸显它卓越的位置和作用。之后,至公元1世纪,这里成为了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经营西域的大本营,位于喀什城区东南的盘橐城就是其出使西域时的戍边城池;唐太宗以后,这里为唐朝政府的重要军事基地,是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再之后是喀拉汗王朝的首都,在如今的喀什老城里,还能寻到喀拉汗王宫的点点遗迹;成吉思汗西征以后,这里又变成了其皇子的封地;清乾隆时期则是清政府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

随着高度的爬升,喀什噶尔的容颜渐渐被空中一层时有时无的飘渺雾气慢慢模糊了,最终消失在遥远的天际线上。机翼下辽阔的平原开始向突峭的山地转化,此时,只剩下从喀什延伸出的314国道还时断时续地映入眼帘。

直升机不断升高,白皑皑的山峰开始闯入我的视线。机舱里变得凉爽起来,犹如打开了空调器一般让人舒服惬意。要知道半小时前,我们还被喀什7月的流火包裹着。

当天的天气不错,可以说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然而,海拔七千多米的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却把它周围的天气“弄”坏了。也许为了显“酷”,也许为了标新立异,也许是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那么大的魅力,这里云绕雾罩,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雪即将来临。

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就像两个顽皮的孪生兄弟,他俩一个身高7649米,一个身高7530米,公格尔九别峰在公格尔峰西稍偏南约10公里的位置与之并肩而立。由于空中视角的缘故,他俩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带着头套的人,只露着两只让你琢磨不透的眼睛。

直升机渐渐飞近了他俩,“嗨,你们好!”我紧张地盯着他俩。可能是机舱里只有我表情凝重地坐在那里时不时地看着舱外,我的状态终于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同行者中有人凑过来似乎想说点什么,以化解我看起来紧张的情绪,可还没说上两句就打住了。一是噪音太大,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的确没有交谈的兴趣。但我还是从内心里感谢这位好心人对我的关注。

自从和公格尔山和公格尔九别峰这两位蒙面大汉打过招呼后,机舱里的凉意就陡然加重了,接下来很快又变成了寒意。直升机仪表板上的高度表显示已飞到了海拔4500米了。有人打开背包开始添加衣服,有人打开了早已准备好的氧气瓶。机舱外的山势越来越陡峭,来过的人说,马上就要到著名的“老虎口”了。

光从名字上看就知道“老虎口”是这段航线上的险地,我耳闻过许多地方都以“老虎口”来命名它那里某一段危险的路段。听说我们前面的“老虎口”不仅路险,而且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想绕行都没有办法,关键是如若直升机在此出现了特情,处置起来的余地将会很小,在崇山峻岭中能成功迫降下去的希望简直为零。听别人这么一说,我对前面的这段航行真是内心充满了一种“听天由命”的感觉。我拿出地图想看个究竟,直升机又开始颠簸,不得已还是收拾好地图,老实坐着。从刚才瞄的一眼看,这里就是昆仑山系的皱褶和山与山的交界及夹缝,弥漫的云雾和连绵的雪山在机翼下浮现,壮观如海。

俯瞰喀拉库勒湖与慕士塔格峰

直升机在“虎口”里窜来窜去,渺小得像一只飞蛾。我忍不住又拿出了地图,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峡谷,从地图上看,笼统地讲,应该是天山山系和昆仑山山系的交汇。空气在这里的流速发生了改变,像一群失去了约束的羊群,吵吵嚷嚷,到处乱撞。气流的紊乱引发了直升机时不时地一阵阵颠簸。

望着那斧劈刀削般林立的山峰,我想,这就是昆仑山和天山及阿尔泰山最大的区别。头脑中油然而生了一个词“虎口拔牙”,心中冒出看詹姆士·邦德系列片时的刺激与兴奋。

这时,视野里出现了一大片碧蓝碧蓝的水域。“快看,那是什么?”同行者都发现了,大家一起凑到舷窗旁向外张望,只见平静的水面犹如一枚硕大无比的蓝色水晶镶嵌在山前谷地中,“喀拉库勒湖”,我看了一眼地图自言自语道。不一会的功夫,再次透过舷窗我一下子就看到了一座流光溢彩的冰山,一定是海拔7456米素有“冰山之父”美称的慕士塔格峰。我心里念叨着赶紧换了换位置,脸贴在玻璃上向外张望。慕士塔格峰与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成“三足鼎立”之势雄踞在我们前行的这段航线上。当然,这也是此段古丝绸之路上难得的一景,它们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昆仑三雄”。慕士塔格峰终年白雪皑皑山峰呈穹窿状,像一位头戴银盔傲然屹立的卫士,戍守着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脉;它又像一位头披银发的武林高手,呵护着眼前的河谷、牧场和几千年来络绎不绝的过客,同时它无私地用自己的冰川融水滋养着喀拉库勒湖。

一下子能看到这么多“大腕”级的冰山,我情不自禁地有些激动,对这些冰山雪峰我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份深深的敬畏感乃至神圣感,甚至可以说有些顶礼膜拜的成分在里面了。

我长时间地凝望它,妄想用目光达到彼此间心灵的交流和沟通。渐渐飞近了,神山也用探询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我拿出相机对它狂拍,内心遗憾相机太低级了,情急之中忽然想到“剑不够长,跨前一步”这句话。那就充分利用空中的角度吧,否则错失了这次大好时机就太遗憾了。慢慢地,我发现就在这短暂的相遇和对视中,“冰山之父”的目光变了,不再盛气凌人和冰冷了,它似乎因接纳了我们而变得柔和起来。我兴奋地捅了捅坐在身旁的小谢:“快瞧,神山在变。”听我这么一说,小谢也把头探向舷窗并急切地问:“什么变了?”

慕士塔格峰是塔什库尔干县城的一座威武的门神。从它身旁一过去,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出现了一笔不经意间涂抹上去的色彩,那就是塔什库尔干县城了,大家简称为“塔县”,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两边的峡谷变得宽阔起来,塔什库尔干河水在下面欢快地奔跑着,它的身旁悄悄滋养起了茂盛的草原,那真是一片娇艳欲滴的绿啊。帕米尔高原就是古代称为“葱岭”的地方,它其实不是我脑海里想象的是一块巨大无比的“平原”,它是由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拉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共同“拼接”而成,就像几根粗大的老藤在此打了个“结”。这里山势线条分明,阳刚突兀,犹如铮铮铁骨的硬汉。塔什库尔干县就像一位塔吉克姑娘在这些硬汉的簇拥下身披了这片令人陶醉的绿,风姿绰约、婀娜多姿地向我们走来了。眼前看到的竟是一幅迷人的实地画卷,这情景又与我事先的想象大相径庭,不由惊诧不已。

直升机落地后,预示着当天的行程就此结束了。我意犹未尽地收拾好东西,看了一眼高度表,这里的海拔高度也只有3000米,高原反应并不强烈。“丝绸之路”通到这里,下一步该往哪里去呢?从地图上看,西南面的红旗拉甫山口可以作为出去的一个选择通道;还有就是过瓦罕走廊经阿富汗南行,通达伊朗等地。巧的是,我们后面将会继续乘机前往红其拉甫方向。

回想起刚才的旅途所见,有一个心中一直藏着的问题也渐渐地浮出水面,那就是我们的直升机有罗盘、GPS等先进的导航设备,而古人靠什么就不会在大山里迷路呢?现在我慢慢理出了头绪,从空中看,他们大致上是顺着昆仑山系沿山脚下行进,其实这就是一种定位方法,还是一种野外保障方法,山下不仅易找水源而且有人类居住的绿洲。

塔什库尔干,维语的意思是“石头城堡”。那座古代的城堡至今仍在县城一隅。城虽小但地势险要,残垣断壁历历在目。汉代时,这里是西域36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唐朝,这里为葱岭守备的驻地;元朝初期,这里大兴土木,使旧的石头城换了新颜;清代先后在这里设立了蒲犁厅,现在我所见的高台上的石头城就是清代的遗迹。

生活在这里的塔什库尔人被称作“帕米尔雄鹰”,县城中心那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雕塑,就是塔吉克民族精神的图腾和象征。塔县面积很小,可能抵不上内地的一个镇大,即使是散步,一个小时内也能轻轻松松转个遍。可这里在“古丝绸之路”上却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年从喀什、英吉沙、叶城、莎车至帕米尔高原的几条山路均汇集于此,由此地可以到红旗拉甫、明铁盖等主要山口,除了张骞使团,唐玄奘、马可·波罗这些古代的名人都曾在此留下过足迹。

如今,这里仍没有城市的喧嚣,也缺少都市的繁华,更听不到“酷毙了”“帅呆了”“美女、帅哥”等等时髦词,连街上的行人都很少,真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巧的是,我们在塔县还赶了次“集”。一条五六百米长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用品。这样的规模,在我们眼中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市。在一家专卖巴基斯坦工艺品的的商店里,开架售货,老板请大家随便看看,即便不买也没什么。开始大家都有点小心翼翼,老板和善地说,塔吉克人祖祖辈辈是不做生意的,有集贸市场也只是近几年的事,这与外来游客的增多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随着公路交通的发展,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的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然而,单纯和安祥仍是这里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

第二天,继续乘直升机前往红其拉甫方向。这里山连着山,从空中看给人满目单调的色彩。在海拔4800米高的一处平缓地带上我下机休息,就一个山坡接一个山坡地漫步着。我偶然发现了一种小花,花朵不大却颜色艳丽,我不由蹲下身来观察。

这种小野花,虽然默默地生,而后默默地死,但小草野花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那就是“适应”。周围是冷峻的高山,它们一直都在努力地适应周围的一切,全靠自己,它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驻足不前,流连忘返。没想到在这人迹罕至之地默默生长着的一朵朵小花却感染了我。

“这里的人们,像一群鹰一样,在高处承包着风雪;他们黑黑的脸膛,看上去像一块块的沃土;那风是特制的钙片,给文弱的躯体壮骨……”我朋友写的这些诗句,和我在这个高原小城的几天时光不停地搅拌着,常常在心中振荡。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和古丝绸之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高的天,洁白的云,善良安详的人们,一个清爽简洁的世界。

沿南线前进,从星星峡到哈密

古时候,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至葱岭的大片区域称为“西域”。今天,新疆的行政划分则是以兰新线上的星星峡为界。

星星峡至哈密,如今的铁道线和高速公路如大地躯体上的动脉焕发着勃勃生机,而古人们的出行却没这么幸运。这大片地域从空中看虽没有险峻的高山,但并不意味着就是旅行者们的坦途。低矮的山包和丘陵纵横交错,陈旧的铁锈色和土黄色是这片区域的主色调。没有植被,没有飞禽走兽,闻不到流水的气息,似乎没有了生命的存在,有的地方看起来如月球般荒凉。然而,偶尔的,山包间会忽然现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土路,有时土路上还有一辆甚至多辆的载重卡车,腾起的烟雾像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狼烟。到了午后,这里空气扰动厉害,特别是低空飞行,飞机忽上忽下,甚至有的时候让坐的人害怕,开的人担心,保不准可别哪一次就散架了。即便透过机体,过滤掉引擎的轰鸣,仍然能听到风的呼啸以及空气和旋翼每分钟几百次的摩擦声。

哈密,汉代时称“伊吾”。有一年我在酒泉的街上闲逛,看到市中心有一座古老的鼓楼,它的基座为方形,外包青砖,内有砖砌十字通道,行人车辆穿行而过。四面门额上分别题写有“东迎华岳”“南望祁连”“西达伊吾”“北通沙漠”。这里“西达伊吾”里的“伊吾”,指的就是现在的哈密。

哈密位于巍峨连绵的东天山的尾部,是新疆的第一大绿洲,也是古丝绸之路北路进疆的第一站。由伊吾可至车师(现在的吐鲁番)、龟兹(现在的库车)、姑墨(现在的阿克苏)、疏勒(现在的喀什)。

另外也可从伊吾出发,沿着天山山脉的北坡,至镇西(今巴里坤)、古城子(今奇台)、庭州(今吉木萨尔县),到赛里木湖,再南下伊犁河谷往西,或北上越过阿拉山口进入中亚草原。这就是后来被专家们认定的“新北道”。

直到今天,我们从哈密回乌鲁木齐或者从乌鲁木齐出发经哈密到口里(新疆这里对它以东的国内其它地方的统称),都会有两条线路可供选择。一条是过吉木萨尔、奇台,翻越东天山到哈密,简称北线;一条是沿天山以南,过吐鲁番、鄯善,穿百里风区到哈密,简称南线。这两条线上都有古丝绸之路的遗迹,相对而言,北线近乎一条直线,是我们的主线,但要翻越天山,如果天气不好就会受山区天气特别是云层的影响,不利于安全;而南线相对平坦,这也许就是修建铁路时选择从这里经过的原因之一,不过却要绕一个不小的弯。

每次出行这一段我们都会“主北备南”,也就是主要飞北线,南线当备份。因为天有不测风云,如若东天山山区的云量较多、云层较低,影响了航路的安全,也不能贸然前往,就改飞南线。十次总有那么一两次还真用上了南线。

最近一次由哈密返回乌鲁木齐,在哈密落地已近中午,山上此时易起对流,因此航线上天气不太好,主要是低云把七角井一带的东天山覆盖了,这给我们翻越时增加了许多麻烦。于是,我们决定改为由哈密向吐鲁番方向进发。前行三四十公里后就进入了号称百里风区的大戈壁滩。这一带由于长年刮风,风沙走石,使地表呈水平分布,疏松的第三纪岩层被风剥蚀成形状各异千奇百怪的奇特雅丹地貌景观,有的似殿堂、城堡,有的如乌龟、兔子、狮虎,形象万千,造型别致。在广袤的戈壁瀚海上,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的内心深处只有震撼。这就是新疆著名的四大“魔鬼城”之一的哈密雅丹奇观。

雅丹是一个被学术界认可的概念,雅丹又是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峻的土丘”。

从地理书上看,哈密盆地和吐鲁番盆地是两个相邻的盆地。也许是哈密盆地太大了,也许是它的不规则形,总之,一直到看见了鄯善绿洲的身影,飞完了整个哈密盆地,我都没有那种在“盆里”或“锅里”走一趟的感觉。

鄯善的机场从空中看似乎已经废弃不用了。我看着它笔直的土色的跑道,看着它周围郁郁葱葱的绿洲,连我自己都感到了目光里带有一丝惋惜的成分。“唉”,我悄悄叹了口气,谁让鄯善的左邻右舍——哈密和吐鲁番有那么大的知名度呢?连这里土生土长的甜瓜,都被外人喊成了“哈密瓜”。

哈密以西七十余公里的地方,一个已经被弃用的机场。那个离机场不远毫不起眼的火车站的牌子上标着“柳树泉”三个字。不过从空中望眼欲穿却丝毫没见泉水四溢、柳树成荫的景象。每次经过这里我看它的目光都很复杂,因为这个面积不大的机场很奇特,确切地说,它有8条跑道,呈双“女”字分布,因此我们就干脆直接形象地简称它双“女”字机场,反而是它的本名很少有人提及。

这里曾经是空军训练飞行学员的一个机场,“这个地方风大,说来就来,而且风向不稳定,变得也快,一年四季经常这样。”一个曾经在这里飞行过的朋友给我讲了当时的情景。于是,为了满足飞行训练的需要,干脆四面八方都修有跑道,不怕你风向转着圈地变。我敢肯定,这一定是全国仅此一例的机场,估计在世界上也是唯一。这里人们的创业精神随着修建在这片已经逐渐不再荒凉的戈壁滩上的8条跑道一起永远铭刻在亘古的时空里,铭刻在所有知道它的人的眼里和心里。

这一线上还有一景让人记忆深刻,那就是被称为“地下万里长城”的坎儿井。在辽阔的东疆戈壁上有许多的圆形的土堆,它们一溜溜成线性排列。坎儿井最早于汉代出现在甘肃西部,当时是汉朝军队为了屯田而发明的,以后随着朝廷军队在西域的屯垦戍边活动的扩大,普及到了东疆。资料显示,在1959年,全新疆共有坎儿井1784条,暗渠总长5272公里,按工程量计,真的不亚于万里长城。

在哈密地区和吐鲁番地区,夏天温度常常高达摄氏40多度,但人们身上却没有汗,就是因为蒸发强烈。许多人都曾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演示:把生鸡蛋埋进沙土里,不一会儿就成了熟鸡蛋,甚至在烈日下可以在沙漠用滚烫的沙子煎熟鸡蛋。在这样的地方,不要说地表的河流没法生存,可能连雨丝在空中都会被蒸发掉。所以,在过去的1000多年里,坎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成就了无数绿洲家园。

坎儿井也叫暗渠、井渠,由竖井、暗渠、涝坝三大工程组成,方法是,在天山脚下的含水地层处开掘出竖井,沿着一条直线再开掘若干口竖井,将井下掏空连接起来,使它们井、泉、渠三水合一,再引进绿洲中的村庄和农田。不过,现如今存在的坎儿井是越来越少,据统计活着的(有水)已不足200条,古老的工艺已经成为历史,没有人再去挖掘新的坎儿井了。

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火焰山

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立在吐鲁番市的左右,像两块厚重的金字招牌。“高昌故城”被称为“西域的超级都市”,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遗址。传说19世纪末进入这里的俄国探险家雷格尔曾惊呼,这是一个如同罗马城市一样的废墟。的确,高昌故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名城,故城从汉代的“童年”到明初的“晚年”,历经西汉的高昌壁、东晋的高昌郡、北魏的高昌王国以及唐西州和高昌回鹘等数个时期。

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由车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交河故城从空中看像是一片叶子。据记载,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都市遗址。整个城市几乎全是从一片天然生成的黄土地中挖掘而成的,房屋是这样,街道是这样,城墙是这样,佛寺也是这样。属于城池里的一切设施都是人们挖出来的,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

在吐鲁番,最负盛名的就属那座妇孺皆知的火焰山了。它自东向西横亘在吐鲁番盆地的中部,为天山支脉之一。亿万年间地壳横向运动时留下的无数条褶皱带和大自然的风蚀雨剥形成了火焰山起伏的山势和纵横的沟壑。

盛夏的火焰山在烈日照耀下,赤褐色的山丘升腾着炙热的气浪,山上流水千万年侵蚀形成的沟壑清楚可见,犹如烈焰腾腾燃烧。

火焰山不高,平均山体高度约500米,海拔最高处不过831米,在现代的航空器面前的确是小菜一碟。火焰山有7条山沟,其中有3条最为著名:西边的葡萄沟,东边的吐峪沟,中间的木头沟。火焰山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地标,隐藏在葡萄沟中的农耕文明、木头沟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和吐峪沟中的古代多元文化相互交汇的秘密,令人着迷。虽然这里飞鸟躲匿,山上“焦土遍地”,但据科学考察发现其山体却是一个天然的地下水库大坝,不言而喻,其地下水含量并不贫瘠。

过了吐鲁番再往前,除了瑰丽多样的自然景观,最吸引你眼球的是机翼下面热火朝天的筑路场面,现代化的高铁已经日新月异地展现在面前,让古丝绸之路焕发出别样的异彩。

沿塔克拉玛干北沿飞行

塔里木盆地拥有严酷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魅力独特的人文景观。然而相比较而言,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沿,在这块看似一望无垠、开阔平坦的地域飞行,却往往有着难以预料的艰险。有一年,我们去往喀什,刚刚告别了逶迤在库尔勒城中那清澈而欢快的孔雀河,往西没飞行多远的距离,就发现能见度越来越差。毫无疑问,我们遇到了浮尘。

再往前飞,满世界一下子就充满了黄乎乎的沙尘。

不过也怪,还没有到轮台,浮尘渐渐减弱,及至轮台已是烟消雾散。

从阿克苏到巴楚,从巴楚到喀什,我在这整个航线的每一小段上都曾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这些“景观”——黄沙就是你眼中唯一的主角。谁让咱在中国最大的盆地,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飞行呢?

令人高兴和期待的是,这些年,新疆的防沙治沙建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阿克苏市北著名的“柯克亚工程”——三北防护林带,绵延伸展数十公里,即便从空中看也蔚为壮观。

库车从空中看,的确是太不起眼了。如果把它和吐鲁番比作两个人的话,吐鲁番硕果累累、五彩缤纷、外向开朗,而库车则要含蓄多了,朴实多了。库车一线是丝绸中道上文物古迹遗存最为丰富的地方。著名的西域古国龟兹国的国都就位于今天库车县城西侧。龟兹在公元之前已经立国,有“户近七千,人口八万余,胜兵两万余”,包括现在的库车、轮台、沙雅、拜城、新和5县和阿克苏市,是我国汉唐以来西域地区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扼控西域各国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而且采矿及金属冶炼在西域各国中也位居前列。

历史上的龟兹似乎远比现在的库车知名得多。

遗憾的是如今的龟兹国古地已被兵团一师的广大劳作者建设成了一块块农田,成为了重要的粮棉基地。标着“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兹古城”的那块水泥牌子,掩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古城现存几段残垣,城内还有几处残破的遗迹,显赫一时的龟兹古城已不再可寻。这里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连接西域各国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留下了延续了千年的古龟兹文明,包括歌舞、壁画等,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库车县的团结新桥还曾发生过一件颇为传奇的事情。那是在1890年,年轻的英军中尉巴瓦受英国驻喀什噶尔代表马格特尼先生的派遣来到库车。就在团结新桥(那时叫龟兹古渡),一名穿着邋遢的中年维族男人来到巴瓦面前,神神秘秘地向他推销一本古书。这是一本写在桦树皮上的书,共有50多页,每一页上都写满了像蝌蚪一样的文字,无人可识。巴瓦以“10头毛驴”的价钱买下了古书,而且再三要求中年维族男子带他去古书出土的地方看个究竟。第二天,中年男子偷偷带着巴瓦中尉来到距库车只有20余公里的苏巴什古城遗址,查看了古书的出土地点,但除此之外再无收获。之后,巴瓦中尉也匆匆离开了中国,返回了印度,并带走了那部古书。

巴瓦回到印度后把古书交给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识读,专家们面对这“奇形怪状”的文字束手无策。后来又找到正在印度讲学的英国著名东方学者赫恩勒,他认出这是用早已失传了的吐火罗文(印度古梵文)抄写的一部有关医药和巫术的书,年代大约在公元5世纪,其价值无法估量。

这部桦树皮古书后来被命名为“巴瓦古本”,于是世界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了中国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并由此拉开了20世纪中国西部古代文明的考察、探险大幕。

“假如有通往东方的道路,它就是库车......它有非凡的集市,扬起灰尘的马车,冠冕一样的庙堂。” 这古老的库车小调,从遥远的天际隐隐约约传来。

从奇台到巴里坤

经天山北麓进入伊犁河流域的丝绸之路“北道”,经过伊吾(现哈密),沿着天山山脉的北坡,进入镇西(今巴里坤),这里是汉代蒲类属地。古道自巴里坤草原西行,依山傍水、烽燧相望,直至古城子(现奇台)、庭州(现吉木萨尔)。吉木萨尔县城北护堡子故城是唐代北庭都护府故址。自北庭南入天山,与高昌有山路相通;自北庭西北行,可到赛里木湖边,南下伊犁河谷往西,或者北上越过阿拉山口往西,可进入中亚草原。

奇台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从巴里坤到北庭之间的重要一段,如今,往昔的辉煌渐渐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倒是奇台县境内有一片叫做卡拉麦里的自然环境保护区越来越有名气,成为了中国西北著名的野生动物天堂,使我不由得想为它多花上一点儿笔墨。

卡拉麦里山是哈萨克语,意为“黑黝黝的山”。这里山体、丘陵上的岩石以黑色岩层为主,山的东部是戈壁,西部则属于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卡拉麦里正是以这列低山而得名。

在遥远的亿万年前,这里是广阔的海洋,后来地层抬升,变成了一片台地,其中散布着很多湖盆。暖湿的湖沼环境为以裸子植物为主并伴有大量蕨类植物的原始森林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茂盛的植物又为大型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今天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地质遗迹、侏罗纪出露地层、大规模原始森林形成的硅化木遗迹,以及恐龙遗迹,使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侏罗纪公园”。

这片本是荒漠戈壁的所在,却生活着大量的荒漠野生动物,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多种野生有蹄类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了中国难得一见的观兽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经在空中目睹了下面成百上千只野驴狂奔的景观,一时间荒漠上尘烟滚滚,似乎发动机的噪音也难掩地面上的“驴蹄声脆”,甚是壮观。当时我在空中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别说野驴了,连家驴我也没有一下子见过这么多,这场面堪比中央电视台9频道播放的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壮丽场面,能身临现场看“直播”,可谓三生有幸。

从破城子到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乌鲁木齐市南郊的乌拉泊古城,是一座东扼通往吐鲁番和南疆必经之路的要冲,又叫“破城子”,它曾经是军事要塞和税收重镇(丝路北道上唯一的一座收税城)。它居于连接丝路北道和中道的枢纽位置,具有着仅次于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的西域政治、军事和经济次中心的位置。在那个时候,过往的使者和商旅都要在这里办理“通关文牒”才能前行,另外,这一古城是乌鲁木齐的第一城,也就是说乌拉泊古城即是乌鲁木齐建城始发地。

后来,我在有关的资料上看到如今玛纳斯县城旁的一座古城也叫“破城子”。也许史料上有一点儿小小的出入,也许是重名。新疆区域的古城很多,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显示,新疆拥有的古城遗址多达约370个。我想,文明的交融发生在这些古城里,它们大抵有着相似的故事,有一样的名字也是很可能的了。

一千多年后,就在离“破城子”不远的永丰乡的“一点”,1992年10月通过了国家鉴定,“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位置正式确立了。在这里,可南眺波状起伏的天山山脉和层峦叠嶂的天际雪山;翘首东望,三峰并立的博格达主峰平地突兀、高耸云天。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有44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我望着这个不起眼的亚心标志,心里却有极强的感觉袭来。中国的名山大川很多,中国的自然景观也很多,中国的名胜古迹更多,而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只有一个。每每看到这个竖起来了的“A”形铁架子,就会不由自主提醒我,使我想起这里真正意义上的“亚洲腹地”的标志。

近年来,平时来这里的游人稀少,“亚心”的地面建筑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些破损。看来,光有“中心”的名分还是不够的。空中,我想,俯瞰“破城子”是乌鲁木齐建城的起始地,也暗暗希望,“亚心”能真正成为乌鲁木齐和新疆腾飞的吉祥物。

从赛里木湖到伊犁河谷

“四山吞浩淼,一碧试空明。”海拔2073米的高山冷水湖泊赛里木湖位于北天山西部,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4公里,湖水面积423平方公里,总蓄水量210亿立方米。它在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陷落而成,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湖。

湖区常有风起,湖面在风中会微微掀起波澜,一波覆过一波,水波相撞,竟然在暗蓝色的湖面上涌出无数道浪花。赛里木湖湖水幽深,去岸不到10米,水色已经幽黑,令人心生寒意。我从来不敢从湖上面横跨飞过,每次都是沿着岸边绕飞。听老一点的人讲过,湖中央似有神秘莫测的不知晓能量,能出现类似“百慕大三角”那样的蹊跷情况。

有两次我想跃跃欲试,耐不住心头魔鬼般的冲动,可刚一至湖的纵深面,便不敢再硬着头皮向前,悄悄地改变了航向,踅回湖的边缘。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地方。

赛里木湖四面环山,雨量充沛,冬暖夏凉,景色宜人。春夏秋三季湖畔林茂涧清,花繁草盛,南岸天山山顶白雪皑皑,山腰松林茂密,山坡绿草茵茵,野花争芳斗艳。冬天,镶嵌在冰山雪原之中的椭圆形湖面雪涌水凝,宛若洁白松软的丝绸上搁置的一块晶莹的翡翠。

唐代开始,这里成为出入伊犁河谷,东去长安,西去波斯的丝绸之路北道。清代在湖的东岸设立了第三个驿站而被称为“三台海子”,如今乌伊公路伴湖而过翻过松树头可进果子沟,之后你面对的就是闻名遐迩的伊犁河谷。

美丽的伊犁河谷躺在西天山的怀抱,三面环山,是古丝绸之路的北道要冲。其东西长360公里,南北最宽处275公里,它是由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与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部低、东部高,开口向西的三角形区域。这里是大西洋暖湿气流最远到达的地方。每年春季,湿润的西风气流进入伊犁河谷,由低向高处爬升,气流由暖变冷,在山前地带形成丰沛的降雨,因而,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塞上江南”。

现如今,新疆方方面面的建设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交通更是如此,乌鲁木齐到哈密高铁的开通,让新疆的交通建设又跨出了里程碑的一步;民航、公路,特别是南疆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业的发展,从乌鲁木齐至喀什一线,发展尤为迅速,已渐渐成为疆内的一条大通道、主动脉。

从空中俯瞰新疆区域的丝绸之路,就犹如看一个屹立起来的巨人,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宽厚、博大和包容。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古老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岁月的长河永不停歇,在新的时代愈发焕映着潋滟的波光,迷人的色彩,它也必将浇灌出更加灿烂的文明之花。

Tips

在新疆,无论春夏秋冬,南疆、北疆,也无论高山或大漠,都市或村庄,都有镜头值得捕捉的瞬间。出发前充分做好功课,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简单的民族会话(主要是维语会话)。

如果是航拍,起飞前要和机长沟通交流好,检查好机上的安全设施和自身及器材的安全设备。请机组人员给自己准备好一副耳机,请飞行员关键时候通过机内通话提醒自己,随时掌握飞行位置。

尽量不要在野外拆装镜头,最好一直固定一个镜头,防止灰尘进入机身和遇到不必要的麻烦。条件允许可再准备一台单反相机,最好带上一台方便、实用的卡片机。带上一副坚固、轻巧的三脚架和充足的配件,如充电设备、存储设备等。

出行前最好了解一下当地近一段儿时间的天气预报,有针对性地避开极端天气。特别是在山区活动要格外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着装准备充分,即便夏天也要带上长外套和秋衣裤。并找当地的朋友、熟人,及时联系,以求帮助。

猜你喜欢
喀什
喀什:马可·波罗来过的丝路重镇,两千年后依旧鲜活
Beautiful And Rich Xinjiang
当摄影遇见喀什中外摄影家镜头中的喀什影像
我们在喀什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遇见我的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