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收购苏宁优土利弊浅析

2016-05-25 08:12王慧娟李晓龙
北方经贸 2016年4期
关键词:苏宁阿里巴巴

王慧娟 李晓龙

摘要:阿里并购苏宁一方面可以弥补阿里物流的短板,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菜鸟网直接对接苏宁成熟的仓储与物流体系。阿里并购优土可以获取社交类数据和娱乐视频类数据。阿里作为科技公司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同时需要注意规避并购产生的经营风险、多付风险、财务、 反收购、法律、信息等一系列风险。应致力于将中国的商品推向国际消费者,不断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阿里巴巴;收购;苏宁;优土

中图分类号:F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4-0043-02

一、阿里巴巴投资收购概况

据数据供应商Dealogic提供的资料显示,阿里巴巴自2014年以来已经进行了47笔收购交易,总规模达239亿美元。这一数字接近该公司一年多前所进行的全球最大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250亿美元的筹资规模。

阿里巴巴从事的收购交易遍布多个领域,搜索引擎投资搜狗,生活领域投资口碑网、美团、快的打车、高德地图,电商服务领域投资电商服务、宝尊电商、深圳一达通,社交与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了微博、陌陌、UC浏览器,文化领域投资了虾米网、优酷土豆、华数传媒、恒大足球、21世纪传媒、美国手游开发商Kabam,金融领域投资了天弘基金、恒生电子、蚂蚁金融服务集团,物流领域投资了新加坡邮政,联合银泰、复兴、顺丰等企业发起了“菜鸟物流计划”。阿里巴巴几乎把持了所有的线上生态,同时利用其线上的大数据,构建起电子商务服务、蚂蚁金融服务、菜鸟物流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广告服务、跨境贸易服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这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

阿里的投资并购至目前大致经历了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巩固已有优势和进一步完善电商生态系统所进行的一系列收购行为。第二阶段是为了上市,扩大企业影响力、提升市场估值对海外企业进行的收购,其实质是为了融资。第三阶段以国内并购为开始,而真实意图则为指向海外融资、再投资的循环过程。或许正如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阿里巴巴集团下个十年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二是要做全球最佳雇主。

二、阿里收购苏宁案例分析

2015年8月,阿里巴巴投资45亿美元收购了其竞争对手,电器零售商苏宁云商股份有限公司近20%的股权。根据合作协议,苏宁的物流网络加入阿里巴巴的物流子公司,以更好地与拥有自有物流服务的京东展开竞争。阿里巴巴与苏宁的合作意在推进O2O战略,通过整合苏宁的物流、线下服务来实现。苏宁是我国前十大电商中唯一一家拥有实体店的,具有成熟的物流体系,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点,超过5000个售后服务网点及四五线城市的服务站。阿里并购苏宁一方面可以弥补阿里物流的短板,极大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让菜鸟网直接对接苏宁成熟的仓储与物流体系,以深度合作的方式减少菜鸟网探索的时间成本,加速菜鸟网的建设与营运。通过与苏宁的合作,阿里可以使苏宁的全国线下与仓储布局更好地配合阿里的渠道,进一步强化其在农村及四五线城市的影响力,在中国偏远地区,阿里与苏宁的结合能快速抢占先机,而京东如果从零开始建设需花费数年的时间。阿里在有效阻挡竞争对手抵抗的同时,扩大了公司在电商、物流业务方面的投资组合。

阿里联合苏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此次并购并不能让已进驻淘宝和天猫的其他商家获得苏宁线下店的支持,所谓的线下体验还只局限于苏宁自己的产品。相反,苏宁天猫旗舰店的上线,实质上是在同一平台增添了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该对手还能获得阿里的流量和营销支持。这对于阿里巴巴平台经营同类产品的商家必然是个坏消息。如何处理苏宁与已有厂商之间的关系将成为阿里一个棘手的难题。二是阿里在物流方面已有布局,不仅投资了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顺物流、新加坡邮政,还构建了自有的菜鸟物流,因此投资苏宁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是重复投资,且不论苏宁门店业务已然被电商和网购冲击得七零八落,以及阿里巴巴投资过那么多公司,鲜有成功整合的案子。三是阿里看中的苏宁海量门店资源,能在阿里的O2O中起到怎样的效果,尚未可知。3C与家电存在的严重的“线下看货,线上选购”问题。《家电网购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家电网购市场总体规模达到1361亿元,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同比增长率达到64%,高于整体网上零售额增长水平。相对的,传统家电线下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消费者习惯转移趋势明显。由于产品具有同质性,消费者可在线下看货,再在线上搜索最低的价格。如任其发展,最终战场必然转移到价格战上,否则苏宁的实体店只能为京东作嫁衣。原来是国美与苏宁的对抗,现在是苏宁与阿里对战京东,至于结果如何,还未可知。毕竟,阿里增长乏力和苏宁转型的瓶颈是事实,而仅次于阿里的京东近年来的确有赶超阿里的趋势。

三、阿里收购优土案例分析

2015年10月,阿里巴巴收购了其尚未持有的视频网站合一集团约80%的股份。这一交易对优酷土豆的估值约为45亿美元。优酷土豆单月独立访客量超过5亿,其用户是阿里巴巴电商平台的潜在客户,能够提升阿里巴巴相对于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的竞争力,后者在在线视频领域的影响力巨大。

阿里并购优土,一方面是为获取社交类数据,社交永远是互联网流量当中最频繁、粘性最高的一个入口,能提供最多用户行为数据的来源。例如微信作为杀手级的应用,每天有5亿多人打开这个APP,其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5亿。而阿里巴巴则一直没有掩饰挑战微信、开发社交产品的野心。阿里在之前的各种收购以及有其主导的产品研发当中,阿里微博,来往都不是很成功,阿里并购优土,有效避免其一直存在的社交类短板,为未来分析用户数据进一步提供针对性广告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为获取娱乐视频类数据。相比BAT里的百度和腾讯,阿里独缺视频网站的终端环节。美国在线视频网站Netflix利用大数据通过分析用户浏览行为反过来制作编剧,三年内股价上涨了1000%。阿里收购优酷土豆后,如果学习Netflix模式,收集观众对广告、内容的偏好数据,纵向可以在内容制作和后期推广上呼应阿里影业和传媒,推广用户原创内容、成本制作、用户传媒,从而降低内容获取成本,产生更好的成本推进效应。横向可以在后台打造共同账号, 用一个账号把微博、淘宝、支付宝、优酷土豆、蚂蚁金服上的信息整合起来,得到一幅完整的用户画像。到时便可利用大数据,推断喜欢收看某类节目的观众,将可以申请得到更多来自蚂蚁金服的贷款。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发言也暗示了这一点:“以视频为代表的数字产品是电商除实物商品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酷土豆优质的视频内容将会成为未来阿里电商数字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对阿里巴巴来说,优酷土豆的数字视频业务及其庞大用户群体将会成为阿里数字娱乐战略的重要支柱。从投资、制作、发行、渠道、终端到用户,收购优酷土豆令阿里数字娱乐板块形成了完整的链条,一个数字娱乐帝国已然展现。

和阿里宣布对阿里影业和阿里健康进行布局时的资本市场反应相类似,此次阿里宣布并购优土,并购方阿里的股票价格反应平平。虽然阿里通过系列生态布局交易产生了大量的投资收益,但似乎阿里的公众股东至今对阿里每次重大的生态布局交易持观望、中性的态度;而华尔街更关心的似乎是阿里电商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和环比增长率。根据投资机构递交给美国监管部门的文件,2015年第二季度,乔治·索罗斯的基金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大规模抛售阿里巴巴的股票,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内,索罗斯的基金共卖出439万股阿里巴巴股票,使持股降为5.93万股,减持幅度高达98.7%,持仓市值由3.7亿美元减少到490万美元。与此同时,老虎环球基金抛售660万股阿里巴巴股票,几乎将阿里股票清空。全球最大空头基金公司总裁查诺斯还放出要做空阿里的消息。除却美国市场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忧,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美国市场对待投资收购向来谨慎保守。阿里巴巴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和规模,却无法提升创新程度,科技公司不以技术为导向把大多投资转向了与主营业务和科技创新无关的行业,使得美国投资者开始怀疑中国市场。他们不信任不创建核心技术壁垒及技术创新的阿里,纷纷减持阿里的股票,于是造成阿里买买买,而股票却跌跌跌的局面。

四、阿里的未来

阿里进行的频繁而多元化的收购行为不仅是基于技术整合的目的,还是在垄断流量入口,建立阿里帝国。但阿里作为科技公司要想真正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应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不断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利用其所拥有的数据,整合庞大规模的宝贵资源,创造出新的科技,带领中国走向新的互联网纪元。阿里的一系列的并购面临着巨大的新员工、新业务、新领域的整合资源风险。阿里的并购行为不应是抢夺市场式的扩张,而应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布局,采取能增加垄断性的投资收购策略或互补类型的投资收购策略或与主营互联网业务相关的收购策略。同时需要注意规避并购产生的经营风险、多付风险、财务风险、 反收购风险、法律风险、信息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工商总局披露的2014《白皮书》指出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五大突出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的阿里,应当做的不是急喊工商总局的不公平对待,声称假货是特定时期必然,不应针对阿里打假。而应切实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毕竟阿里现在面对的国际资本市场,不能也不应该接受不了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而应当直面批评,及时检视反省,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也无意义。阿里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商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还应致力于将中国的商品推向国际消费者,不断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双十一狂欢节真正的狂欢不应只是中国人的狂欢,还应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狂欢。阿里要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之上面向世界,覆盖更加庞大的客户消费群。另外,阿里应瞄准当今蓬勃发展的云计算,不断增强长期发展的市场潜力,与此同时,阿里还可推行移动电商并打通移动消费习惯接口,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保持阿里市场优势地位。

阿里的现在,选择走多元化的收购道路,规避风险,不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到同一个篮子里,那阿里的未来是否会继续如此,只走专业的互联网道路呢?又或者消费者不再视网购为潮流,重又回归实体商店,而阿里转型不再做互联网科技公司,看其现在并购之广的程度,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赵 杨.阿里巴巴投资并购背后的意义[J].大众理财顾问,2015(3).

[2] 袁 莉.解码中国|阿里巴巴收购狂潮用意何在?[N/OL].华尔街日报中文网,2015-11-19.http://cn.wsj.com/gb/20151119/llw104639.asp.

[3] 朱晓培.阿里为何要吃优酷土豆?[J].财经天下,2015(5).

[4]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企业并购与重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5] 蓝 图.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分析[J].财税研究,2015(4).

[6] Lin Chen.Why Does Alibaba's Stock Drop With Each?Acquisition?[N/OL].Forbes Asia,2015-11-30. http://www.forbescom/sites/ceibs/2015/11/30/why-does-alibabas-stock-drop-with-each-acquisition/.

[责任编辑:谭志远]

猜你喜欢
苏宁阿里巴巴
苏宁618你准备好了吗?
苏宁新品 倾情钜献
our children
短文两则
“青年”苏宁的烦恼
企业
漂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