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16-05-25 10:47纪炳元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凝聚力魅力

纪炳元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的化学是空洞的,而有了化学实验,才得以使化学这门学科丰富多彩。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就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化学思维模式,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强化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实验教学 凝聚力 探究能力 动力 魅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活动与探究”也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而设置的。而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新形势下农村中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 以师生互动实验为契机,增加师生间的凝聚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目标是"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而我校近几年是入学高峰,现九年级有十四个班级仅有一个实验室,所以要达到新课标规定的实验标准是很难的。针对实际情况我们把许多实验都放在课堂中与同学们互动来完成的,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增加师生间的凝聚力。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仅量多带一些化学仪器和药品,与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根据讨论的结果请几个学生上来做实验,针对一些错误再讨论纠正。有时在讨论出现僵局时,老师就多设几个台阶有目的地引导,使他们顺利地突破难点。例如,在第七单元燃烧条件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导管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对部分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改进和补充,以增强实验效果。我对氨分子扩散实验也进行了改进。我把试管改成了两头都通的玻璃导管,在玻璃管中放入滴有酚酞的滤纸条,分别在两端塞上脱脂棉,在一段滴上浓氨水滤纸条马上由这端向另一端变红,过一会儿,在另一段的棉花上滴上浓盐酸,红色又消失。改进后的实验可以使红色很快消失。

二、以探究性实验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将实验教学跟探究学习融合起来,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发展学习的兴趣,这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实验教材(上册)共有10个"活动与探究"栏目,其中大多数通过实验进行的,其它的实验大多数也由以前的验证结合变为通过实验探究结论。教学中一般通过:化学实验问题→猜想与假设(或化学实验事实)→实验验证假说(或科学抽象)→科学结论→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实验教材中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和"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就是典型范例。如:在讲燃烧及其条件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组织学生进行三个实验:一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二是“镁条或锌粒与酸雨”的反应;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认识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三、以多样化实验为拓展面,感受学习化学的动力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0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在上《对蜡烛的点燃及其燃烧的探究》之前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要求他们写一百字左右的观察日记,学生感到很新奇,大多数同学观察很仔细,有的同学写了五六百字的观察日记。由于之前许多同学做了家庭实验,所以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而轻松。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23页演示实验2-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同学们把吸管当导管,把饮料瓶当集气瓶,把脸盆当水槽等家中能用的都用上了,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布置预习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课本上的实验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 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兴趣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例如在第一节化学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 2)“魔棒点灯”;(3)自制“饮料”:“矿泉水” “牛奶” “果子露” “七喜”(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

四、 以身边化学实验为尝试,体验化学魅力

兴趣的激发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7-1燃烧和灭火后,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汽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就抓住了化学这门学科。许多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化学中找到了自我,化学实验也使许多学生装开了窍。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因此,面向21世纪的中学化学教育,已不应仅仅是关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只有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会学”、“乐学”,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才有希望,才能跟上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凝聚力魅力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如此凝聚力”
论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团队凝聚力的提升
对增强兵团凝聚力吸引力的研究
《东方欲晓》的魅力
论增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机制建构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铜都一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