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生
《楹联『河东流派』的兴起与发展》一经发表,不啻是一声春雷,响彻当今联坛。时任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先生高瞻远瞩,提笔批示:『伟大时代催生河东流派。流派群起,楹联之未来。』楹联流派的出现确实是中国楹联文化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具有深远的划时代意义。
纵观近几年全国楹联文化的发展形势,尤其是中国楹联学会五代会、六代会以来,其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程度之高,盛况空前。大好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楹联进入主流文化序列,其发展遇到有史以来的最大历史机遇。近千年来,楹联始终没有『独立门户』,人们一直视它为『诗之余』,『雕虫小技』、『附庸』等。只有当代,楹联不但作为『国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文化强国』的大好形势下独领风骚,在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创建活动』,即以『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县』为创建目标,广泛建立各级组织,充分发动群众,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开展联事活动,把楹联文化推入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
二是楹联文化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得以确立。由中国楹联学会于二零零七年颁布的《联律通则》,总结了近年来楹联发展的规律,综合了近百余条零散的佚失的规则,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成为楹联学会的『立会之本』,也是楹联的『立世之本』。
三是楹联文化的社会功能得以充分的展现。近年来,全国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征联活动,此起彼伏,火爆异常,何也? 是楹联本身实用性、大众性、时代性等特质引发的。楹联是文学形式中最短小精干,最具『短、平、快』感染功能的文学体裁。它非常适应当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快节奏。这一『特异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
『运城现象』是在全国的『创建工作』中出现的『典型现象』,它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运城现象』即是在创建工作中,创造性的提出『十六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 实行『三结合』(联人,联家,联官);『三提升』(由学会行为提升为政府行为,由一般联事活动提升为社会文化系列工程,由文人圈内热提升为社会热和大众热)等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的新机制。二零一二年八月,运城市又被命名为『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城市』。这就是风靡全国的『运城现象』。
『运城现象』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它为楹联文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有方针作指导,有队伍作先锋,有党政作后盾,有理论作引导,有目标作动力,楹联事业的发展,哪有不『火』之理! 继之而起的『恩施现象』(即湖北恩施州)又树起一面联旗,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政府主导,州县联动,整体推进,『八个列入』(列入政府工程;列入行政问责制;列入新农村建设工程; 列入学校教育内容; 列入文化旅游内容;列入精神文明单位验收评比内容; 列入干部考核内容; 列入经费预算)把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建设,又推到了一个新高潮。
『运城现象』的典型意义还在于为楹联人搭建了一个楹联创作的广阔平台。运城的『十六字方针』(服务政治,参与经济,荟萃精品,抓好普及)之所以能够在全国推广,就因为『十六字方针』抓住了中国楹联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现实意义,为楹联创作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运城现象』不只是搞『活动』,出『经验』,而且同时『出旗帜,出联家,出精品』。换言之,『运城现象』就是由『经验,联家,联作』共同『构筑』而成的。一切把楹联创作只当作『脱离火热的现实生活』,『关起门来』,『沉下气来』『爬到阁子里』,『钻进故纸堆』,弄几句『文绉绉』酸溜溜的『出土文物』来才算楹联『创作』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运城现象』只搞『形式』,不抓『联家』吗? 否! 『运城现象』伊始,就是从楹联队伍的建设抓起的。运城最早在全国实现『河东楹联一片红』,即所辖十三个县市全部成立楹联组织,拥有一万多名会员。继而评河东联坛『五老』『十佳』,又建立『河东一百单八将』的楹联创作队伍,还出现了『运城联坛十杰』: 杨振生、马长泰、廉宗颇、朱天运、扆军宣、何沁学、张登洲、邵运德、杨柯、张丹薇、王彦平等。在这批精英中,杨振生、马长泰等早已成为风云全国的知名联家。
『运城现象』只搞『形式』,不抓『楹联创作』吗? 否! 运城紧紧围绕『服务政治,参与经济』的指导方针,先后举办过『电力杯』、『审计杯』、『计生杯』以及『运城市市联』、『魅力运城』等五十余次全国性征联活动,号召本市联家积极参与,收到了『外攻坚,内练兵』的极好效果。运城联家同时踊跃参加全国各地的联事活动,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运城人并不『闭关自守』,并不『固步自封』,而是采取豁达大度、开放向外的积极态度,不但在网上参与全国楹联巅峰对决赛,同时破天荒地把全国各地的『巅峰对决高手』及『楹联名家』刘太品、吕可夫、刘志刚、解维汉、贾雪梅、杨晓雁、刘松山、周广征、曹云霖、田丽君、武晓勇、张荣沂等请到运城来,交流经验,切磋联艺。
『运城现象』只搞『形式』,不出楹联精品吗? 否! 河东联家在『运城现象』热火朝天的鼓舞下,创作热情极度发挥,创作欲望与日俱增,他们在当地以及全国开展的重大征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及其它等级奖项的高达两千余人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骄人的数字。
杨振生的『工会杯』海内外征联一等奖:
与工同命,与党同心,京汉风雷犹震耳;
以会为家,以人为本,桥梁纽带总关情。
马长泰的垣曲政府大楼联:高高县府大楼,不是丰碑,丰碑要在民
心竖;届届舜乡公仆,并非承诺,承诺当由政
绩言。朱天运的『题庐山会堂』一等奖联:岁月锁封尘,最难消牯岭雷激,芦林水
怒,桑海几番说往事;风云舒望眼,正好赏香炉日照,锦绣花
明,庐山依旧枕江流。廉宗颇的南京『凤凰台杯』一等奖联:栏杆拍遍,总教人眼角含愁,心头隐
恨;胆略放开,且看我空中运笔,天上生
辉。邵运德的廉政征联一等奖:读史要深思,几千年更替兴亡,覆载在
舟休怨水;居官当彻悟,数万例沉浮褒贬,耻荣警
世总关情。扆军宣的鹳雀楼景区获奖联:凌空白日三千丈;拔地黄河第一楼。何沁学的稷山枣乡全国征联一等奖:一颗映红中国梦;千畴堆富稷王山。杨柯的『题西安古城朱雀门』春联:朱雀迎春早,看朝晖遍野,霞彩接天,
一派生机开胜景;皇都启瑞长,有细雨如酥,和风入户,
万家欢乐度华年。张登洲的临猗县县联:九域商根,三晋粮仓,工贸登强榜,震
古烁今文化县;大河立信,嶷山追日,和谐燃巨能,经
天纬地后来人。女联家张丹薇的『题山海关』联:巍巍也雄关,得之者武,失之者困,慨
彼时封疆擘吏,竟翻手成云,覆手为雨;浩浩乎大义,天昭其魂,地昭其人; 期
后来塞上长城,须俯不愧海,仰不怍山。王彦平的山西长治『天下都城隍』一等
奖联:
府开仙境,眺数百里青山蕴黛,碧水浮金,秀气满门从地起;
庙统城隍,欣两千年紫雾环阁,白云绕宇,祥光万道自天来。
以上诸联皆已成为当代全国联坛的经典之作。
『运城现象』只搞『形式』,不出楹联流派吗? 否! 中国楹联文化既已发展到了高峰时期,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楹联流派的群起。河东流派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它是『运城现象』的必然产物。试想,如果在一个死气沉沉的蛮荒之地产生了楹联流派的话,那可能吗? 试想,如果在一个只有个别联家,象『堂吉诃德』一样单枪匹马地『孤军作战』而产生了流派的话,那可信吗? 反言之,『运城现象』到头来如果没有楹联流派的出现,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实胜于雄辩。全国联坛的『运城现象』并不是『空名头』,而确确实实地在河东大地上兴起一支势不可挡的楹联『河东流派』。这个流派以杨振生、马长泰、朱天运、廉宗颇、何沁学等为代表人物,以『豪放、凝重、新奇、时尚』为共同创作风格,以『立足传统,与时俱进』为创作理念的实力雄厚的数十名楹联家为群体。
文学流派是以共同的创作风格划分的,即使冠以地域名称,也是如此。楹联『河东流派』的共同创作风格是: 『豪放、凝重、新奇、时尚』。换言之,『大气魄、时代感』。简言之: 『豪放派』、『时尚派』。
『河东流派』的大气豪放,新颖时尚的创作风格的形成无外乎『三大背景』:
1、历史人文背景
河东地处黄河中游,是尧、舜、禹的故乡,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 魏风》之《硕鼠》、《伐壇》等名篇,也诞生于此。历史上文化名人: 王通、王绩、王勃、薛稷、柳宗元、王之涣、司空图、司马迁、司马光、薛瑄、乔应甲等,都是从河东大地升起的『文曲星』,文光射斗,群星灿烂。『河东流派』作为『后起之秀』能不沾列祖列宗的『灵气』吗?
2、地理环境背景
中国南北两方的山川风貌,具有迥然不同两种风格: 南方山川秀美幽雅,颇具『阴柔之美』; 北方山川雄浑大气,颇具『阳刚之美』。地理特征的迥异,以至形成『南文北武』的人文特征。即南方人大多典雅温婉;北方人大多粗犷豪放。当然这是普遍性,不包括特殊性。而河东正处在北方的黄土高原之上,汹涌澎湃的黄河奔流其间,大气磅礴的中条挺拔其上,这大起大落的山川形胜; 这亦梦亦幻的岳色河声,都直接孕育了河东人的雄强大气,豁达直率的地域性格。而地域性格形成,反映到为文做事上当然也不例外。
3、特殊时代背景
其实,特殊的时代背景,除却是指中国楹联文化已进入繁荣鼎盛的『伟大时代』之大背景而外,『河东流派』最幸运地是遇到了在伟大时代中一路遥遥领先的『运城现象』。如前所述,『运城现象』的『高屋建瓴』给『河东流派』以『灵魂』;『运城现象』的『大刀阔斧』给『河东流派』以『气魄』;『运城现象』的『指导思想』给『河东流派』
以『明灯』;『运城现象』的『精品战略』给『河东流派』以『平台』;『运城现象』的『全国之最』给『河东流派』以『动力』……。不难看出,『河东流派』的形成与『运城现象』息息相关,相映成辉。
『河东流派』是伟大时代的『产儿』,是『运城现象』的骄子。当然,它的『呱呱落地』,是对其它流派群起的召唤,来共同迎接楹联发展新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崛起。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