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松棚楹联灯会入口牌楼
白龙江蜿蜒而过,在临近甘川交界的地方,一次美丽的转身,留下一段曲折的印痕,这就是舟曲,被誉为“藏乡江南”的,一个诗一般的地方。
舟曲地理位置特殊,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资源丰盈。自古就有“虽弹丸一区,而三面临番,实为洮、岷、阶、文左控右犄之要地”的评价。是因缘际会,让这叶小舟与楹联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大的缘分,便是松棚楹联灯会。有了这个载体,舟曲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楹联文化之县。
按照“半间松棚半间架;一盏明月一盏灯”的记载,“灯起隋唐,文盛明清”,舟曲自古就流传着以松枝搭建的灯会,点缀其间的便是一方方写满楹联的彩灯。每到正月时节,“九天彩架连火树;万副红联绽银花”,泉城,被妆点成不夜城。这股文化暖流也在舟曲人心间缓缓传承。
松棚楹联灯会是集松枝搭建、彩灯制作、楹联创作、书法题写、歌舞表演、宗教祭祀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也是包含了汉、藏等多民族多元文化元素的文化盛会。不仅为甘肃所独有,在全国也不多见,乃至古人都曾感慨,“虽是西陲边塞地;赛过扬州城中灯”。
至于楹联灯会的起源,当地流传着各个版本的传说。而据考证,至少在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编纂的《岷州志》,及镌刻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创建圣母行像记》中,就有了松棚灯会的记载。除了上世纪中期因社会原因被迫中断外,从古至今,四百余年来,舟曲松棚楹联灯会几乎连年举办,传承有序。近期,仅1996年到2006年间的六届灯会,群众自撰自书的灯会楹联就达2000多副。这个数据令我们既惊又喜,深藏于陇坂之南的这叶小舟,足以承载起一帆光辉的楹联梦翼!
从明朝的戍边卫所,到今天的国家级楹联文化县,舟曲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楹联文化在这座小城的生息繁衍、辗转流传。今天,令我们庆幸的是,质朴崇文的舟曲人民将这种古老的文化形式保存、传承了下来,楹联的火种在舟曲不仅没有熄灭,而且熊熊燃起,更加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