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谨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在改变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更为复杂,人员分工也更为精细化,这种高级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是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发展目标在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解决中等收入下的国家经济困境。通过合理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发展常态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1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在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目前国家经济发展的形态正在转型,向高级、复杂、合理的结构演变,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会议中指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转变不能被忽视,同时转变过程中主要关注百姓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产品的类型、生产组织方式,、经济驱动要素、产业竞争、资源生态、经济风险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等九个方面的转型。
一、百姓消费需求的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中对百姓消费需求的定位是模仿式的集中消费,经济发展的转型也应该带动消费需求的转型,目前的消费需求应该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消费方式,也即创新产品下的创新消费方式。
经济发展自然也会提高百姓的经济收入,也同样带动百姓的消费水平。而目前百姓消费模式的转型主要依靠国家的生产力,当生产力能够满足百姓的物质文化需求就能解决国家长期以来存在供需矛盾,而这种供需矛盾解决就需要依靠产品结构转型以及百姓的消费模式转型,以需求为导向带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投资产业的类型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中强调传统投资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等高技术产业投入较少,起步较晚。因此目前投资产业也应逐渐向互联网技术、信息产品以及其他高精尖技术方向投入,促进创新产业的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逐渐饱和状况下,信息类和服务类产业应运而生,因此投资产业转型是必然的结果。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淘汰,新型技术类产业应运而生。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互联网+”的产业运营模式,也在引导者投资模式的转型。投资产业的创新性需求,就要求投资领域的前景性、技术性,以及开放性,开发的投资领域能够鼓励多样化资本的参与,不仅是公有制资本,也包括民间资本,个体投资也是一个主要的趋势。
三、出口产品的类型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中强调产品的出口是经济发展全驱动的重要一条支线,当国内消费需求萎靡时,出口则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但随着国际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无法吸引国际交易,因此新技术、创新型产业需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以往出口产业多为传统的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这种高消耗低收入的产品输出只是为中国保留了“中国制造”的名号,目前中国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因此需要改变产品的输出类型,强调产权性、品牌性以及技术性。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促进产品出口的转型,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改变产品的生产模式,从模仿向创造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向技术型、品牌型的出口产品转型,形成出口产品的经济优势,以促进经济新常态的成功转型。
四、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中对生产组织方式的定位是产需矛盾,即生产能力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就传统的生产模式而言,一些制造业产品的供给已经大大超出人们的基本需求,但一些新型技术类产品和服务类产品还未能很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应该更注重新型技术类产业。
中国以往的产需矛盾,不单单是供需问题,更是产品的类型和性能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的同时,也需要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化以及专业化成为新型的生产组织方式。
五、经济驱动要素的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中对经济驱动要素的转型,提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经济驱动必须发生转变,目前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青年劳动力明显不足,因此经济的驱动要素应该是技术类,智能型产业经济驱动要素主要是技术、土地、人力劳动等要素,中国长久以来主要依托的建设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就表示人口优势这一经济驱动要素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以创新型技术为驱动,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趋势。
六、产业竞争的转型
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过去的产业竞争主要还是数量和价格上的竞争方式,但这种竞争方式往往会造成恶性竞争,打乱市场竞争秩序。因此价格和数量的竞争模式应该向产品的技术和性能方面进行竞争。
消费者是产品的主要面向对象,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都需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当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的消费水平时,价格的竞争已经缺乏以往的优势,消费者开始更为关注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以及其技术性和品牌效应等。基于消费者的消费现状,产品的竞争方式应该向服务态度、产品质量、技术价值等因素转型。
七、经济发展兼顾生态效应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传统的能源消耗型产业已经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向绿色节能型产业转型。目前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应两者结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经济风险的有效防控
市场的竞争性和技术的日益更新,使经济风险大大增加。经济发展在强调效益和质量的同时,也必须读显性和隐性的经济风险进行严格把控,防范经济风险演变为经济危机。
九、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
我国资源的调控方式主要是国家宏观调控下,遵循市场竞争规律下的有序调整,两只手相结合使经济市场的有序进行。随着中国经济逐渐向国际延伸,资源的配置方式需要更遵循市场的竞争规律,国家的宏观调控则辅助进行。
十、总结
本文通过中央经济会议中对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解读,分析百姓消费需求、投资产业、出口产品、生产组织方式、经济驱动要素、产业竞争等方面的转型,同时更应兼顾生态效应、防控经济风险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 2015,01:91-98.
[2]杨伊佳.走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1:46-60+157.
[3]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01: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