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朋,程 健(.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0008;.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北京市00045)
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施进展与路径选择
仲昭朋1,程健2
(1.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100081;2.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北京市100045)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之下,我国应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谈判,提高谈判水平,建立起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具体来说,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国,既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大国,也包括一些资源能源丰富的中小国家以及较为落后的地区,根据其各自的规模、承受力、所处发展阶段、经济水平,做出层次不同的贸易安排。从近期来看,应主要着力于丰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深化合作,突破重点国家;从中期来看,应构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塑造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轮轴国”地位,努力构建中欧自由贸易区;从长期来看,应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高标准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以自由贸易区为平台,参与世界经济治理,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关键词:新常态;自由贸易区;贸易伙伴;经济全球化
自2009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首提“重返亚太”构想以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逐渐实体化,试图通过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构建超强经济圈以孤立和“软包围”中国。继TPP之后,美欧达成协议,“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已经启动,联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当前,美国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为主体,东半球以TPP为一翼,西半球以TTIP为一翼,“一体两翼”的全球布局已悄然展开。美国与欧盟、日本等“强强联合”,创建全面性的经贸自由化网络,试图通过制定更高要求的新型贸易规则,从而提高贸易的规格和门槛,将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排除在外,并借由跨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以美国为轴心,横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全球两大经济体一旦建成,将使我国的贸易利益严重受损并陷入被动。我国若想巩固贸易大国的地位,并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蜕变,自然不能冷眼旁观、静待其变,需要尽早制定出应对之策,合理规划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蓝图,快速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
(一)中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我国正在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发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关系,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到精,初步形成了周边自贸平台和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较快进展。到目前为止,我国处在不同阶段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共26个,涉及五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正在研究的自由贸易区4个;正在谈判的自由贸易区8个;已经签订协议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区14个,涉及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上述签署和正在谈判论证的自贸协定,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全球布局正在逐渐形成(参见表1)。
表1 中国自贸区建设情况
(二)典型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起步较晚,而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及较为成熟实施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如智利、韩国和日本,总结它们的经验,对今后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典型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情况如表2所示。
通过对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的描述以及主要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世界各国根据基本国情和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构建自由贸易区网络。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之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的自贸谈判,把握国际机遇,提高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水平,建立起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具体来说,在地域上,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贸易伙伴国;在贸易伙伴的选择上,既可以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的大国,也可以包括一些资源能源丰富的中小国家以及较为落后的地区,针对其不同的特点,满足我国在能源、市场、技术、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需求;在合作层次上,根据不同国家自身的规模、承受力、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做出层次不同的贸易安排。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瓶颈性问题。
表2 典型国家自由贸易区建设情况
(一)广度不足,签署的自由贸易区数量相对较少
我国自由贸易区伙伴的覆盖范围仍较为狭窄,缺乏面向主要贸易伙伴和大国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就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结构来看,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较为顺利,因此贸易伙伴多集中在亚太地区,后来逐步扩展到大洋洲、南美洲,但是与欧洲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较少,直至2013年之后才分别与冰岛、瑞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拉开了与欧洲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序幕,与非洲国家也没有建立自由贸易区。我国跨区域的自由贸易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很少,除了东盟经济体规模占中国的28%以外,其他贸易伙伴都以发展中国家或开放型发达小国为主,经济规模较小,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比较小。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签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深度不够,参与的自由贸易区合作程度偏低
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以优惠贸易安排为主,缺少深层次的一体化措施。从我国已签署的14个自贸协定的内容上看,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技术性贸易壁垒、原产地规则等传统领域,这表明目前我国自贸合作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2]但从欧美主导的TPP、TTIP谈判来看,涉及知识产权、文化权利、环保标准、技术转让、国际仲裁、腐败问题、劳工权益等新的问题,谈判的议题已经扩展到了规则一致、国有企业、电子商务、竞争和供应链、中小企业等,这些议题所涉及的领域之广、标准之高,远远超过我国所签订的贸易协定。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随着中韩、中瑞、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我国自由贸易区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三)缺乏系统、全面的战略规划
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起步较晚,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大多数还是出于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缺乏系统完整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体系,仅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而没有对战略目标、选择标准、发展布局等重要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划和说明,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这导致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和方向性。[3]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较快的国家相继制订了有关战略计划,如新加坡的“扩大腹地计划”,智利的“叠加区域一体化战略”、墨西哥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中国应该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色,明确总体战略目标、贸易伙伴遴选标准、战略推进模式、战略布局、谈判策略等等,加快制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整体规划。
在自由贸易区伙伴选择上,美国、日本等国都设有专门机构负责规划并对潜在的对象进行评估和研究,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也明确提出了贸易伙伴遴选标准。我国在建设自由贸易区过程中,经过长期不断的探索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外交等因素的不成文的选择标准,如双方具有良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对方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及贸易辐射作用;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互补性较强,实现自由贸易不会给关系到中国国计民生的产业带来严重冲击;双方均有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意愿。[4]
本文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列出了以下在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选择贸易伙伴应考虑的因素:
(一)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这是在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的首要标准和基本前提。一直以来,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对我国市场经济持怀疑态度,未来自由贸易区的顺利推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都要求中国必须摆脱“非市场经济地位”,因此,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要以伙伴国对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为首要前提。
(二)与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关系
目前,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一系列问题和利益,在选择自由贸易区伙伴时,应综合考虑其与中国政治、外交及军事等方面的关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一方面,可与政治外交关系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进一步巩固盟友关系;另一方面,可借助自由贸易区加强与中国关系不密切国家和地区的联系、缓和紧张关系。
(三)与中国经济的交往程度
为了充分获得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收益,应优先选择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相互依赖程度及保护程度较高、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和贸易辐射作用的国家和地区。
(四)与中国经济的竞争与互补程度
世界银行的专家曾建议,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最为理想的贸易伙伴。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为了更好地借助自由贸易区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应着重选择与中国经济结构互补性较强的国家和地区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
(五)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影响
由于当前自由贸易协定涉及的议题日益宽泛,在选择伙伴时,要注意规避其对中国国内政治的不利影响,保证其不干涉国家主权事务。
(六)是否与中国竞争者达成类似的优惠协议
自由贸易区归根结底属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存在贸易歧视和扭曲效应,如果其已经与中国的竞争者达成自由贸易区,中国也应该加紧与之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避免产生排他效应。
(七)能源储备情况
日本将能源是否丰富列为遴选标准之一,鉴于中国有着比较大的能源需求,保证战略能源的安全供给是中国建设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战略诉求,因此,伙伴国的能源丰富程度应作为遴选标准之一。
(八)与我国拥有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共同意愿
在未来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可根据以上选择伙伴国的标准,综合政治、经济效应的论证结果,从中筛选出目标签约国的先后顺序。
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在整体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还应该进行分阶段的路径设计。
(一)近期路径设计
1.丰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深化合作
丰富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以深化合作是提升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层次的首要基础。(1)应进一步丰富已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已经经历了“黄金十年”的合作,在未来一段时期,应该继续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深化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建设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努力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从而打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在全球的经济合作中起到示范作用。(2)未来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过程中,我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国际规则的重构当中,与国际规则接轨,加快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监管体系、环境政策等新议题谈判,使自由贸易协定的内容向深度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层次。[5]
2.突破重点国家
从发达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的经验来看,双边自由贸易区由于涉及谈判方少,机动灵活,因此谈判周期相对较短,成功率高。所以,近期中国应该利用双边自由贸易区进行重点突破,为中期建设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搭桥铺路。
在欧洲地区,中国已经与冰岛、瑞士达成自由贸易区,与荷兰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中国要以此为杠杆,继续推进与欧盟国家的谈判,重点突破德国。德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是出口大国,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强,因此德国对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向比较积极。而且,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德之间的贸易量甚至超过中法、中英及中意的贸易量之和,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德国是利好的,所以近期可重点突破中德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中欧自由贸易区谈判积累经验和砝码,减少TTIP对中国的排他效应。
在拉美地区,要充分发挥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突破巴西。因为巴西既是拉美最大的经济体,也是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在拉美甚至世界范围内都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力。同时,巴西也是拉美地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已经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另外,巴西与美国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分歧较大,中国可以此为突破口,寻找共同利益,进一步加快在拉美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在中东地区,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潜力较大,在能源、投资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因此,中国应抓紧推进与海合会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一份有力的保障。[6]
在非洲地区,要积极借助中非友好关系,促进中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力争先于美国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获得先入者优势。
(二)中期路径设计
1.构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
“大中国自由贸易区”是指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建立两岸四地合作的新构架——按照国际标准打造由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共同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之所以选择“大中国”的概念而非“大中华”,是因为“大中国”更强调了国家主权概念。
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内,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拥有“一国四席”的特殊地位,在这种特殊的成员身份下,如何在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进行有效整合,如何进一步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一个涉及面广、利益攸关的复杂问题。在保证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如果能够达成“大中国自由贸易区”,将进一步促进两岸四地经贸、投资发展,有利于技术、人员合作与交流,拓展产业互补与合作空间,从而使该地区具备较强的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发展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次区域经济圈,这将有利于吸引其他国家加速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扩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的地区影响力。具体而言,中国可分步骤构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第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更广泛的合作基础;第二步,由于《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相对比较成熟,可将其作为试验田,先与香港、澳门建立自由贸易区;第三步,将台湾纳入自由贸易区框架,最终构建“大中国自由贸易区”。
2.塑造亚太地区的“轮轴国”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亚太地区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作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东亚各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危机中各求自保,有些大国甚至利用自己的金融霸权落井下石,进一步加剧了亚洲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而中国则顶住重重压力,不惜以牺牲本国出口商品竞争力为代价,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同时还竭尽所能,为身处危机的东南亚国家提供资金援助,为亚洲共渡金融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再次成为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甚至超过50%,是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规避国际经济风险的重要“稳定器”。亚太地区的“中国因素”在不断强化,因此,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在亚太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多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尤其是面对美欧等国对亚太事务的介入,中国应在前期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亚太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努力塑造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轮轴国”地位。如果RCEP能够达成共识,那么该自由贸易区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30%,人口约占全球的50%,其深远意义不可估量,这将是对TPP的有力回应,能够削弱美国等发达国家自由贸易区网络对中国的排他效应。[7]
3.努力构建中欧自由贸易区
在亚太地区,欧盟已经与韩国达成自由贸易区,与日本也已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如果欧盟与日本、美国的自由贸易区都顺利达成,这种局面将使中国陷入非常不利的被动境地,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就很容易被边缘化。其实,中欧自贸协定的签署应该是大势所趋。我国已经同冰岛、瑞士签订了自贸协定,这对于整个欧盟地区来说有很好的示范意义,近期中国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不断互访,建立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议题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在中期实施阶段,应在前期中国在欧洲地区已经重点突破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和中欧投资谈判协定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
(三)长期路径设计
1.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中国高标准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
我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中国高标准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我国应该在已经建立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基础上,与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本着“深入参与、互利双赢”的原则,全面实现双边、多边、区域全面开放的合作局面,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宽领域、深层次、全方位、高水平、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地区和全球经济共享繁荣的新格局。
2.以自由贸易区为平台,参与世界经济治理
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TPP、TTIP战略,旨在通过自由贸易区这一载体建立符合欧美等国家利益的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借助不断扩大的轮轴—辐条体系,不仅能在经济利益分配中处于有利地位,壮大经济实力,更有助于提高地区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最终为中国在世界经济治理体系中谋得重要席位,这是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需要长期奋斗的高级目标。[8]
当前,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多边贸易体制谈判难以突破,世界主要经济体更加依赖于区域一体化发展,更加积极地推进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位于世界第二,货物贸易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这为全面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正在积极地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其速度、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任重道远,却又春光无限。中国应努力突破瓶颈,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应对外部压力,突破重重包围,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从而实现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东艳.深度一体化: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新趋势[J].当代亚太,2009(4):111-137.
[2]谢锐,赖明勇.中国自由贸易区建设:演化历程、特点与趋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9(4):35-40.
[3]荆林波.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J].国际贸易,2013(7):47-51.
[4]杨枝煌.中国自由贸易区科学发展的战略推进[J].对外经贸实务,2013(4):8-11.
[5]赵晋平.加快推进我国自贸区战略的思考与建议[J].南开学报,2015(3):18-22.
[6]扶涛,王方方.我国自贸区建设与对外经济开放三元边际扩展战略[J].经济问题探索,2015(12):35-41.
[7]李大伟.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思路与对策[J].国际贸易,2015(5):45-50.
[8]刘树林,王义源,张文涛.我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1):34-35.
责任编辑:林英泽
FTA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and Path Selection
ZHONG Zhao-peng1and CHENG Jian2
(1.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2.Hong Kong and Macao Affairs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Beijing100045,China)
Abstract:At present,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time of perio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acceler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FTA strategy is our inevitable choice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build an open and new economic system.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China should positively take part in the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free trade negotiation,improve our level of negotiation,and build the higher standard FTA network. Specifically,we should choose our trade partners in the world,e.g.,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large developing countries,some small and medium countries or comparatively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with abundant resources. We should do different business with different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ir scale,capacity for adaption,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y are in,and their economic level. From the view of the near future,we should focus on enriching the content of FTA,deepening cooperation,and cooperating with some critical countries;from the view of medium term,we should build the“Big China FTA”,foster China’s position as the “hub country”in Asia-Pacific region,and build China-Europe FTA;from the view of long term,we should promote the negotiation of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construct higher standard global FTA network,and take part in world economic governance to develop from a trader of quantity to one of quality.
Key words:new normal;FTA;trade partner;economic globalization
作者简介:仲昭朋(1987—),男,山东省烟台市人,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资产评估;程健(1983—),男,山东省潍坊市人,供职于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港澳经济、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13AZD006)
收稿日期:2016-03-15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6)05-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