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2016-05-24 20:29朱颖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朱颖

摘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文章在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构建了学生设计方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多元主体评价方式,探索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旨在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成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TU9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2-0157-05

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和地区提供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风景园林专业作为人居环境学科的重要分支,其内涵和特点决定了它与科学、美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才培养应该符合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实践能力,也要有创新能力。因此,教学中应围绕专业知识结构,将理论型教学转变为实践型教学,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目前,相关高校积极推进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和探索[1-3],已成为一大重点和热点问题。

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课程特点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实用性和操作性都较强,与岗位联系也非常密切,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处于核心位置,是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再整合和运用、创新能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递进性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念。

苏州科技学院风景园林系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专业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设置了阶段性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从基本设计到专业设计的训练及实践,形成阶段渐进、连贯有序的教学内容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整合植物、生态、工程、艺术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与反思,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切实改变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不会”的状况。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型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实践型教学内容:真题专类设计训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是简单的景观要素设计或空间构成,而是强调综合视野下的系统设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逻辑组织空间、功能、景观要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在更加复杂条件下的综合设计能力,解决场地中人与自然的问题,同时协调场地内外因素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重点解决“功能与空间”“人与环境”“艺术与科技”的命题,也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着力解决“What(什么是设计?设计的目标是什么?)、Why(为什么而设计?)、How(怎样设计或实现目标?)”的问题,这也是设计的思考方式及理解方式。

苏州科技学院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型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紧密关联,以行业发展为主导,将行业发展中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设计类型与热点设计类型作为课程实践训练的重点,将理论讲解融入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应体现在不同环境、不同尺度上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按照园林规划设计类型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递进式地安排不同类型的园林规划设计知识单元,并以设计实战要求训练学生的设计表达及图文制作。

在一个学年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设计作业包含街头绿地、城市广场、居住区绿地、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模块。每个模块由教师提供2~3个地形图供学生选择。每个模块具有独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教学内容最初应直观、形象、具体(表1),然后再不断增加综合性内容并加深难度。同时还要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衔接,以强化学生多元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教学组织:分组教学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需要有一个较为真实的设计环境,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成为设计者、评审者。在完成各阶段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独立设计、方案汇报的能力,同时熟悉、适应专业评审的过程,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3~4人,既是设计方,同时也是其他小组的方案评审方之一。在方案完成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自行设定方案设计流程,并定期交流汇报,要求分工合作,并重视学生设计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每个设计作业阶段,组织1~2次小组间的交流活动,由小组成员、设计者及任课教师对方案构思、功能分区、空间布局、道路组织、竖向设计、植被规划等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及意见;正图完成后,组织1次评图活动,评图成员由行业专家、教学组教师组成,以行业标准评价方案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设计环境,并提出更符合实际的设计质量要求。

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型课程作业评价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知识构建过程,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应注重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可实施性以及创新性角度对学生的课程作业进行综合评价。

(一)评价原则

(1)规范性:方案的内容与标准应符合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尤其是应符合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科学性:绿地内功能分区合理并满足使用人群的需求;绿地生态的可持续性。

(3)艺术性:方案构图、空间布局、视觉景观应符合人的审美需求及心理感受。

(4)可行性:规划设计方案应能针对性地解决场地存在的问题,并具有可操作性。

(5)地域性:绿地方案应尊重地域文化并彰显地方特色。

(6)创新性:绿地规划理念应有所创新,有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

(二)评价指标体系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涉及多个目标,包括功能、艺术、生态等多种层面,因此方案评价指标应能够体现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特点。评价指标的设定包含定性指标及可定量的指标,以便全面反映方案规划设计水平。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5-6],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考虑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多目标、多属性的特征,从总体布局、功能完善、景观要素、社会效益、创新等方面筛选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方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表2)。

(三)评价主体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案质量评价主体是多元的,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评价、教师评价和行业人士评价四个部分,分别依据方案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方案评价具有不确定性,因为不同知识背景、价值取向的评价主体对方案评价的重点不同,也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因此,对不同评价主体设定不同评价权重,相对学生而言,教师及行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相对丰富,赋予的权重高于学生(表3)。最后采用加权法确定最终方案的成绩。

四、结语

风景园林专业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创新性。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方式。苏州科技学院风景园林系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由易到难设定不同类型的真题课程作业,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特定训练,并对设计方案实行多元主体评价,营造真实的项目设计、评价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上述做法也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周向频.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风景园林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11(增刊):50-57.

[2]李哲,成玉宁.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初步教学研究——以东南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程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12):66-68.

[3]严俊鑫,关桦楠,刘晓东.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探索,2013(7):66-67.

[4]刘滨谊,鲍鲁泉,裘江.城市街头绿地的新发展及规划设计对策——以安庆市纱帽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1,17(1):76-79.

[5]肖国增,张建林.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50-155.

[6]张扬汉,曹浩良,郑禄红.绿道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漳州市绿道景观设计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2):196-199.

(编辑 王 宣)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