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杨璐
[摘要]在信息化浪潮下,为适应我国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翻译专业硕士应运而生。不同于以往的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的培养更符合各个职业的需求,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而培养翻译专业人才时,专业术语的翻译是检验翻译从业人员专业性的试金石。本文从忠实性、可读性、统一性三个方面对MTI术语的翻译标准进行讨论,以期对术语翻译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MTI 术语翻译 翻译标准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071-02
术语是专业领域用于表达或定义科学概念的语言单位,是一种通过语音或文字来表达或限定概念的约定性符号。(冯志伟,2011)术语翻译就是用译入语再现原语术语所承载的信息,实现科技及社会科学的跨文化交流。目前,国内对于术语翻译的研究尚处于空白。而随着翻译专业硕士(MTI)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及学者开始关注翻译实践与研究。术语翻译能力体现的是译者译文的专业性与科学性。因此,无论是作为翻译硕士入学阶段考试测试的题目,还是日后教学的课程项目,术语翻译都对翻译行业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对术语翻译设定相应翻译标准也就成为了规范术语翻译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忠实性、可读性及统一性三方面对MTI当中常出现的术语翻译进行讨论。
一、忠实性
忠实性即是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标准(text-centered criteria),是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费道罗夫、卡特福德以及巴尔胡达罗夫都曾提出的“等值”概念,其中的文本等值(textual equivalence)与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nce)都肯定了忠实性作为翻译标准的基础。下面笔者就从文本内容与语言形式两个方面来讨论忠实性原则。
(一)文本等值
“文本等值”的含义是指译文的文本内容应与原文的文本内容相一致。如:改革开放政策可译为“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但是很多学生看见这样的句子“China has carried out the Opening-up Policy for over three decades”,却误认为“the Opening-up Policy”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忽略了术语名称的确切涵义,故将句子误译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已有30年的时间”,而正确的译文应为“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已有30年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重要术语的译名必须准确概括其全部意义,如果意译做不到,宁可取音译来满足两种语言文本内容的一致性。(陈福康,2000)如:“NASDAQ”译为“纳斯达克”,“Utopia”严复将之译为“乌托邦”,既有谐音的意味,又有“乌有寄托之乡”的含义,在文本层面就形成了等值效应。此外,有时为便于文化交际,一些术语或缩略语可以不译或采取零译法。像“WTO”“NATO”“OPEC”“Internet”“ISO”“ISIS”等等这些国际常用术语可以不译,这样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文本内容。
(二)形式对应
除内容应与原文一致外,译文的语言形式与风格也要尽量同原文的语言形式一致。如:“两弹一星”可以翻译成“Two bombs and one satellite”,“一国两制”则可翻译为“One country, two systems”,其中“一”和“二”两个数词的概念形式必须翻译出来。此外,“以人为本”可以翻译为“put people first”或者译为“people-oriented”,也大大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译文不仅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还要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
因此,所谓的“忠实”其实也同严复的“信达雅”当中的“信”含义一致,译文必须忠实地表达出原作的思想内容。任何一种文体形式的翻译,都离不开忠实性原则。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术语来说,如果做不到忠实于原有译名,原语言文本所要表达的含义就无法正确、完整地再现出来。
二、可读性
可读性就是指译文或译名可以被译入语读者理解,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最低层次对等就指出译文读者能够和原文读者一样能够理解体会到原文的思想内容。这是以读者为中心(reader-centered)的角度提出的标准。再好的译文如果缺乏可读性,难以得到译入语者的理解,就丧失了翻译传达信息、实现交流的意义与功能。例如,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Democracy”译为“德莫克拉西”简称“德先生”,“Science”译为“赛因斯”称为“赛先生”,笔者认为将“Democracy”与“Science”生硬采取音译法,很难让读者理解成民主与科学的含义,可读性因而大大降低。
再比如:三个代表不能译“three representatives”,这样简单粗暴的译法会让目的语读者难以理解其含义。应该将“三个代表”的含义具体解释出来,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三个代表”可译为“three represents theory (The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lways represent the onward direction of China 's advanced culture, and always represent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由此可以看出,忽视译名的可读性可能产生欧化汉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泾浜”与中式英语两个方向的后果,其根本原因都是受到了原语言模式的影响。从语言形式到语言内容,译者常常会采取所谓的“直译”来进行生搬硬套,却使得译文完全丧失了可读性,丧失了传递信息的意义。
三、统一性
尤金·奈达曾指出:“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读者对原著的反应相一致。”(Nida,2004)也就是说,翻译不仅要强调语言的表达形式,更要强调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并且要把这种反应与原作读者的反应对比来看。如果专业术语的译名不统一,英汉两种语言的读者对两种语言的文本所作出的反应就无法“统一”起来,政治经贸交流活动的信息传递也必然会出现偏差。因此,翻译硕士学习阶段的术语翻译必须有译名的统一性认识。
(一)政治术语译名的统一
对于多数政治类术语的英译情况来说,尽量要与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编译局及外交部翻译司发布核准的译名统一。不少高校MTI入学考试会考察中央文献政治术语的翻译,这要求考生不是简单采取哪些翻译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胡乱翻译就可以。中央编译局会定期公布中央文献政治术语的规范译文,使得中国政治外宣类文献具备统一的参照标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小康社会“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合作共赢“win-win cooperation”等,这些译名都具备一定的国际通用性,所以在进行政治术语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符合国际通用的形式,避免胡编乱造,同时还要精准地传达出我国的政治主张及立场。
(二)商贸专业术语译名的统一
商贸专业术语译名的统一,是指译者把汉语的商贸术语翻译成英语时,必须使用国际通用的商贸英语术语,按照英语的习惯表达信息,英译汉也是如此。(刘法公,2012)但是我们发现,不同的译者或不同的工具书对此类专业术语的翻译比较随意,完全忽视“译名”统一的原则。比如:土地使用权,有“land-use right”“land-use rights”,还有“land use right”多个译名,具体应该使用哪个译名就考验到译者的英语水平,但是无论使用那种译名,都要尽量做到译名在整篇文本的同一性,即在整个文本当中凡是出现该术语的地方都要用相同的译名,而不应出现前后不一致的译名。
此外,许多汉语词汇多是经历了几个版本才最终确立下来的,如:外向型经济,从“foreign-oriented economy”到“outward-looking economy”,再到“export-oriented economy”,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改变。由此可以看出,商贸专业术语译名的统一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译者在进行商贸术语的翻译时应尽量做到译名的统一。
(三)组织机构地名译名的统一
组织机构名称的译名大多数已经固定,这就要求译者应以统一固定的译名来传递信息。这里所说的统一固定的译名就是指流传已久的,行业内公认的译名,而不是译者只凭自己的理解进行臆造所翻译出来的译名。比如:“WHO”指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英文缩写,而不是“谁”的含义;“ASEAN”的含义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另外,有些地名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已有了固定译法,并得到广泛使用。即使这些译名不符合规范,不够妥帖,甚获明显错误,但因多年来已为人们所公认和熟悉,早已成为人们的共同语言,它们也应当继续沿用下去,而不宜再行“发明、创造”。如“San Francisco”旧金山(按英语发音应译为“圣弗朗西斯科”或者“三藩市”);又如“Seoul”经历了直译译名与音译译名的转变,曾经习惯译为“汉城”,而现在却经常翻译为“首尔”。如果只按照译者的主观臆断为术语定译名,而不使用约定俗成的译名,则容易引起读者的困惑与混淆,且不利于译名的稳定和统一。
四、结语
作为MTI入学考试及研究生教育阶段必须具备的技能,术语翻译能力决定了译者对具有专业性较强的文本的翻译掌控能力,也决定了译者的译文水平与质量。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术语翻译标准,规范术语翻译,形成标准化或多元化翻译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大体就忠实性、可读性与统一性几个方面进行了翻译标准的讨论,但归根结底术语翻译的标准还是要建立在大量术语译名的积累上,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没有量的积累,也无法凭空翻译出恰当得体的术语译名出来。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2005(01):80.
[4]Nida,E.A.& C.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Discussion on MTI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Criteria
WANG NAN YANG LU
(13003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Abstract: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to meet the demand of China on highe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major of MTI(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emerges.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academic master, application-oriented master suits better on profession demand and satisfies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the market. Therefore,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has become a litmus test on testing translat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when training master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o this thesis is centering on discussing MTI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criteria based on three aspects: loyalty, readability and unity, hoping to offer inspirations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Key Words:MTI;terminology translation;translation criteria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