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森林》的叙事特色

2016-05-23 09:10曹亦千
电影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镜头语言叙事结构叙述者

曹亦千

[摘要]日本电影《小森林》通过讲述女孩市子在农村独居的生活经历及人生追寻,刻画和赞美了农民有机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自然的丰饶秀美以及农村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影片在内容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另辟蹊径,以农活和美食为主要叙事内容;相应的采用了线性叙事和片段性叙事相结合的复调结构,且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一定的纪录片风格。本文从叙事结构、叙述者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了该片的叙事特点。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述者;镜头语言;散文电影

日本电影《小森林》分为“夏”“秋”“冬”“春”四部,并且分两组——“夏秋”和“冬春”,先后在日本上映。影片叙述了在一个叫做“小森”的村庄里,因不适应城市生活回到家乡的女孩市子如何在母亲离开后独自种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活意义和人生方向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记录一个青年人生追寻的成长电影;更是一部价值观取向鲜明的生态电影——农民有机健康的生活方式、大自然的丰饶秀美以及农村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都是其着力刻画和赞美的。

“成长”和“生态”的主题并不新鲜,但《小森林》在内容选择和表现方式上却另辟蹊径。影片以农活和美食为主要叙事内容;相应的,它采用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现代的片段性叙事[1]相结合的复调结构,且在表现手法上呈现出一定的纪录片风格。这样的叙事方式很好地服务于其要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同时令人耳目一新。本文拟从叙事结构、叙述者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分析该片的叙事特点。

一、叙事结构

无论是在内容、结构还是在表现风格上,《小森林》都具有“散文电影”[2]的特点。散文电影,顾名思义,是像散文似的电影。主要指这类影片并不以情节取胜,淡化戏剧冲突,表现平淡真实的生活画面;同时在叙事结构上不采用线性叙事,而用自由松散的片段化结构,所以其内容结构正如散文的“形散”。同时它注重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统摄全片的是其要表达的思想和主题,这正如散文的“神聚”。在艺术风格上它往往节奏舒缓,注重唯美的画面和营造意境,具有一种含蓄淡雅的诗意。

从叙事结构上来看,《小森林》采用的是线性叙事和片段性叙事相结合的复调结构。首先,它有着非常明显的平行的“块状”或片段结构。影片分为“夏秋冬春”四部,每部时长约1小时,并且每部电影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开场。这是第一层次的四大板块。其次,每部电影的主要内容都性质相同,即介绍市子制作的7道当季的菜或点心(除了“春”,在7道菜之后还有一个“甜点”)。所用的食材或是市子自己种植,或是采自田间山里,做法大多传承自母亲,也有自己的巧思。银幕上会依序打出“第一道菜”“第二道菜”等小标题来提示观众。也就是说影片的每一部又被分为7个平行段落,每个段落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

同时,影片表层的平行块状结构之下,围绕着市子的人生经历埋藏着两条叙事线索,使得影片有了一定的情节发展和故事张力。这两条线索也体现出影片是如何巧妙地处理“时间”——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叙事元素的。

第一条线索是顺时缓缓向前发展的。夏秋冬春——影片主要展现的是一年中市子循着四季更迭的生活和感悟,只是在第四部“春”的最后一个段落,影片有了时间上的跳跃。由于对自己当初从城市懦弱地“逃”回家乡耿耿于怀,不愿意家乡成为因自己无处可去才勉强留下的地方,所以市子再次离开小森。接着,影片“闪前”到五年后村里举办的“春收节”庆典上,即影片的最后一个段落“甜点”,我们惊讶地看到了市子忙碌的身影,仿佛她从未离开。原来,婚后她选择和丈夫一起重回小森,在家乡扎下根来。市子在庆典上跳起传统的“神舞”,影片达到高潮,这象征着对家乡文化的传承。

第二条线索,即市子在这一年之前的生活以及其与母亲的关系,则需要观众从市子斑驳的记忆中拼贴完整。影片运用“闪回”的手法在很多段落中都穿插了市子的所思所忆,这既符合一个人独处时常会回忆过去的思维特点,更使观众得以串起故事的前因后果。原来,市子曾去大城市闯荡过,却因为不能适应那里不接地气、人情冷漠的环境而“逃”了回来。相依为命的母亲已离家出走,没有音信。于是市子独自一人生活、种地,与大自然为伴。小时候懵懵懂懂,对于自己成长的世界和母亲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不加思考,不懂感恩;而离开后又回来,事事得亲力亲为,这让她对其中的甘苦体会得入木三分。她渐渐爱上了这简单朴实、有益身心的生活,也慢慢体会到了母亲煮在日常一餐一饭之中的爱和用心。这条隐性的线索大大延伸了影片故事的长度,增加了故事的容量;也为主人公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出发点;它还通过对比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深化了影片的生态主题。

影片淡化故事情节,而着力刻画市子的劳作、烹饪和享受美食,不啻为一种返璞归真,期望呈现农村生活的平常面貌,使观众得以直观感受、深入体验。同时影片也期望观众能从这日复一日、平淡如水的生活中发现天人合一的简单、健康和美。而通过市子寻寻觅觅,最后在农村找到自己人生方向的故事,影片更是直接明了地表达了其生态主义的价值取向。所以说,影片的叙事内容和结构成功地传达了主题。

二、叙述者

很多叙事理论家认为每部电影都有一个“暗隐叙述者”或“大叙述者”,即“以画面和声音‘说电影的人”[3]62, 而影片中出现的角色化的叙述者所进行的词语叙事是第二层次的“次叙事”, 其被称为“第二叙述者”[3]64。《小森林》中市子的画外音出现在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显然是影片的“第二叙述者”。这位叙述者起到了三个功能。第一个是叙事功能,第二个是表意功能。这里的“表意”指的是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想法。这两个功能是“第二叙述者”在影片中通常会有的。“第二叙述者”的言语叙事与“大叙述者”的音画叙事结合起来,使观众既看见和听到她所经历的事,又了解到她内心的活动。在情节波澜不惊,大部分时间里只有主人公一人的影片里,有这样一个叙述者是很有必要的。这让我们不仅得以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也能体察主人公内心的自省,而主人公思想上的成长变化正是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同时,倾听影片的主人公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生活和想法,更易让观众产生角色认同和对影片主题的认同。第三个功能,也就是用旁白进行“解说”的功能,在故事片里很少会有,通常出现在纪录片里。但《小森林》中,与大量表现市子干农活、做美食的内容相配合,她的画外音会详细解释其中的每一步骤甚至采用这一步的原因,配以快切的镜头、多画屏分割等手法,使得该影片带有了鲜明的纪录片风格,这是影片的独特之处,也正符合了散文电影力图真实反映生活的旨趣。

例外的情况是在“春”的倒数第二个段落里,即“第七道菜”中,市子已离开小森,于是“第二叙述者”由市子的朋友祐太来担当。我们看到祐太种植洋葱的整个过程——从初秋播种、发芽到移植,过完冬天后到来年的梅雨季节收获及保存,“前前后后十个月”,辅以祐太的旁白详细地讲解。这个段落和祐太、吉子在市子的洋葱地里除草聊天的段落穿插在一起,两者各分两部分交叉剪辑,画外音和画内音交织,所传递的信息相当丰富。我们了解到市子离开小森的原因、好友对其性格的评价,学习了种植洋葱的大致过程;同时从吉子奶奶让吉子来替市子犁地——“地一旦荒废就很难恢复成耕地”,我们还可以看到农民对土地的珍惜及村民间友爱互助的精神。

三、镜头语言

(一)风景镜头

导演毫不吝惜对小森一年四季景色的赞美,影片中有大量风景镜头,大多数都是以静态的画面呈现田间山林,仿佛一组组风光照片的展览;也有很多镜头描绘气象万千的天光和流云。这些画面并不单纯让人欣赏到日本东北部四季分明的美景,同时也起到了其他功能。首先,它们表示季节的转换、时间的流逝。比如在第一部“夏”中,景色从一开始潮湿闷热的梅雨季节到蝉噪虫鸣的炎夏,再到凉风初起的夏暮,细腻地展现了夏季天气的逐渐变化过程。其次,风景镜头起到了标点符号的功能。比如下面这几个镜头的衔接:市子把发好的面团放入炉火的余烬中去烤,关上炉门,起身走出镜头;大雨中苍翠的山林,一只白鹭停在枝头;市子回来打开炉门取烤好的面包。中间的这个风景镜头就表示了时间的流逝,相当于省略号。而每一个段落(即每道菜)的结尾都以几个风景镜头来结束,它们相当于分号或句号。风景镜头有时还象征了人物的心情。比如“冬”篇结束前,市子凝望着天空,天空中呈现出一半是乌云一半是晴天的奇景,市子觉得这正像她当时的心情。

(二)超现实镜头

另外,影片中有两个超现实的、表现人物想象的镜头也是神来之笔。它们都出现在“夏”中。在闷热潮湿的梅雨季节,市子骑车从外面回到家,汗水湿透了衣裳,市子站在门廊上,带上手蹼和脚蹼,像青蛙跳入池塘一样往前纵身一跃,影片用慢镜头展现她跳出去至半空的背影。这一生动的想象让市子得以片刻逃离那恼人的粘湿天气。另一个是市子发现田里昨天才除掉的杂草今天又长出了新苗,感叹它们生长的速度,恍惚间她看到了自己的手背上长出了一株小苗,很快绿绿的杂草就长满了全身。这两个镜头仿佛文学作品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给平铺直叙的影片增添了文采。

(三)美食镜头

影片中市子制作美食的各段落的短镜头及镜头之间的切换很有特色。影片不追求戏剧化的情节,以缓慢的叙事节奏来诠释“慢生活”的理念。作为平衡,在记录市子的烹饪过程时,常会采用有跳跃感的短镜头和画屏分割来呈现,以划像(wipe)的方式切换镜头,配以轻盈律动的背景音乐。整部影片显得张弛有度、气韵生动。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秋”中,市子一直在琢磨妈妈炒的青菜为什么比自己炒的好吃,在尝试了各种办法后她终于发现了妈妈的秘密。于是市子用妈妈的方法炒青菜。且看以下的一组镜头切换:(1)炒锅,切断的菜杆扔到锅里(特写),(2)菜叶随后扔进(特写),(3)一双筷子翻动锅里的菜(特写),(4)市子炒菜(侧影,中景),(5)菜叶被翻动(特写),(6)母亲炒菜(侧影,中景),(7)翻炒、颠锅(特写),(8)市子炒菜、颠锅(侧影,中景),(9)妈妈炒菜(侧影,中景)(10)市子炒菜(侧影,中景),(11)妈妈炒菜(侧影,中景),(12)翻炒(特写),(13)市子低头,品尝炒好的菜(正面,近景)。前3个镜头是最常规的连贯性剪辑,不露痕迹;从第4至第8个镜头间则是从左至右或反方向以划像的方式切换;从第8个至第11个镜头,画面被分割成上下两格,然后以划像的方式逐格横向切换。也就是说市子半身像的下半部先被母亲的身体替换,接着上半部也被换成母亲的形象,两人炒菜的镜头以这样的方式切换了三次。最后一个镜头则是从上至下出现。以划像的方式切换镜头显得刻意、形式化,这在追求镜头间转换不露痕迹的传统电影叙事中并不多见,但用在这里不仅使画面活泼,更富含深意——市子的思绪里充满了母亲的身影,又仿佛她已和母亲合二为一,象征着传承。

四、结 语

总之,《小森林》在叙事上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艺术电影。所谓“文无定法”,它灵活地采用各种叙事手段,只为有效地表现影片的内容和主题。它的两条叙事长线串起了平行的片段叙事,编起了一卷精致的叙事之简。它不仅用白描的方式充分表现了农村的生活方式之美,更是通过市子的追寻传递了一种价值取向,即远离城市,亲近自然的生态主义价值观。其画外音的运用既是一种展开情节的手段,又使观众得以深入人物内心,还以详细的过程解说使影片增添了纪实风格。其表意丰富的镜头语言、对自然风景的着力刻画、具有形式感的镜头切换方式都使得影片的内容、主题和风格达成了统一。

[参考文献]

[1]游飞.电影叙事结构:线性与逻辑[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02).

[2]朱洁.散文电影的审美品格[J].电影艺术,2003(04).

[3][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刘云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猜你喜欢
镜头语言叙事结构叙述者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