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藩镇割据的军事原因

2016-05-23 09:13田甜李茹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唐代影响

田甜 李茹

【摘要】唐代中期藩镇割据的形成,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军事原因是一个关键因素。唐代边疆危机促使边疆地区的驻兵增多,禁卫军数量明显下降,军事布局上出现内重外轻的局面;均田制的瓦解使得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兵将之间得以形成稳固的联系,从而导致兵将专权;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确立。

【关键词】唐代;藩镇割据;军事原因;募兵制;影响

关于唐代藩镇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热点。针对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史学界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军事变革等各个方面都有研究,如傅玟先生在《试论唐代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中认为,唐朝藩镇割据的形成是唐政府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削弱的结果,但政治和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唐代中期开始,藩镇问题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笔者认为藩镇的主力——军队的因素也很重要。藩镇的形成,与地方上军队数量的多少及其将领权力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军队是藩镇割据的基础,所以我主要是从军事方面对藩镇割据的原因进行比较粗浅的探究。

一、唐代藩镇割据状况简述

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后发生的地方权力尾大不掉,与中央对抗的局面。这种局面使得中央权力日益削弱,地方藩镇权力日益增强,最终形成完全的割据局面。藩镇最初设于唐睿宗时期,目的是为了保卫边疆,保证中央的安全,然而随着藩镇的大量设立,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

藩镇割据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生在安史之乱以前的开元、天宝年间。为了防御突厥和吐蕃的进攻,唐有大量的军队驻扎在边疆地区。邵石《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中提到“将帅久任,不按时换防;一人而兼任数镇节度使,为其作乱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将帅权力提升必然会萌生更大的野心,达到割据称雄的目的。这一阶段促使唐代藩镇割据逐渐萌芽。

第二阶段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到黄巢起义以前,主要是在部分地区出现了割据状态,但是都相继被平定,仍然处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并没有形成割据局面。

第三阶段是在黄巢大起义之后,由于唐朝的一些将领和节度使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因而形成了全国性的割据局面。这些割据势力逐渐脱离了唐廷的控制,互相兼并,最后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采取一系列措施消灭了藩镇割据势力,全国才重新走上统一。由此可见,唐朝的藩镇节度使制度造成了五代十国长达二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长时间的分裂割据给唐朝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统一国家再次陷入长期分裂,社会经济也遭到了破坏,那么长时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一定有着深刻的军事原因。

二、唐代藩镇割据的军事原因

唐代藩镇割据在唐朝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篇章,由于藩镇割据范围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导致地方势力与中央势力展开对抗,最终使得中央军事权力渐趋衰落,导致唐朝的灭亡。那么唐代藩镇割据形成的军事原因是什么呢?

(一)边疆危机导致军事布局的变化。

边疆危机的出现,导致唐朝的军事布局由“内重外轻”转向“内轻外重”,从而为地方割据准备了条件。

唐朝前期,军事布局以“内重外轻”为主。《文献通考》中写道:“举关中之重以临四方”,充分显示了关中地区军事力量的强大。到了唐朝中期,边疆形势越来越严峻,吐蕃对唐朝西部的侵扰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唐太宗和松赞干布去世后,唐廷对外要实行“启土”政策,与吐蕃发生了战争,唐军损失很大。为了保卫西部边疆,唐朝把原来设防在边境的一些军队调到了西部地区。而正是这一举动,使得原本被监控的突厥降户不受控制,突厥势力趁乱崛起,建立了东突厥政权,开始不断派兵侵扰唐朝,成为唐朝北边的大患。

面对边疆地区的危局,再加上府兵制的瓦解,使得唐朝在与周边民族作战中失去了府兵的支持,在战争中处于劣势。为了抵御周边各族的进攻,唐朝在边防地区设置了节度使,并且屯驻了大量的军队。《府兵制度考释》中提到:“各节度使所统帅之兵,总共四十余万人。中央禁军兵力共十二万人。节度使的边镇兵远远高于中央禁军的兵力”。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唐朝军事布局转为“内轻外重”,从而为边防地区的节度使与士兵相互勾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经济危机——导致军事制度的变化。

边疆危机导致了唐代军事布局由“内重外轻”变为“内轻外重”,而军事布局的变化离不开军事制度的改变,唐朝中期,由于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制也随之瓦解,唐朝统治者改变军事制度,由募兵制取代府兵制。

均田制和府兵制分管唐朝的土地和军事,不仅保证了前线士兵的粮食补给,还为中央提供了充足的兵力,减少了军费开支。但是,从唐高宗、武则天时起,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土地兼并发展剧烈,均田制逐渐破坏,到开元、天宝之际,均田制彻底崩溃。农民失去了土地,纷纷逃亡;大地主们纷纷逃避兵役,府兵来源受到了很大限制,不能再担当巩固中央集权的职责了。最后,在天宝八年(749年) ,唐玄宗彻底废除了府兵制。

府兵制废除后,实行了募兵制,不仅封建国家的禁卫军改为募兵,边防军也随之采取募兵办法,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下诏招募士兵,以实边军。募兵制的实行,加强了节度使将领与边防士兵的关系,以将领的命令为第一命令,绝对服从。牙军极强的战斗力也为节度使与朝廷作战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可见募兵制的实施,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三)安史之乱——导致藩镇割据的确立

唐玄宗统治腐朽,朝廷政治一片黑暗,农民不断发动起义,使得节度使获得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节度使在权力的支撑下必然希望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力。当时节度使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安禄山,因此,为了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他联合史思明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时期,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民族背景。边疆地区偏远,周边少数民族聚集,因此,招募的士兵大多为少数民族,其统帅也大量使用少数民族的蕃将,这些少数民族之间还是有一些共同的东西,容易形成彼此的认同感。于是,他们大力发展以蕃兵为核心的武装力量,兵将结合紧密。所以,唐朝镇压叛军也相当困难。而且,安禄山是唐玄宗非常信任的一个地方将领,《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安禄山……一人兼任了东北地区的三个节度使,统帅部队将近二十万”,权力的不断扩大,导致其割据称雄的野心愈发暴露出来。由于中央军队数量不足,且装备废弛,无法与叛乱势力作斗争,唐王朝不得不向回纥借兵平乱。再者,安史部众倒行逆施,内部矛盾重重,最终以失败告终。

安史之乱的失败,是否意味着藩镇割据势力已经都被镇压下去了呢?回答恰恰相反。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招降安史部将为主的措施,于是“瓜分了河北的地盘,分别授予安史叛将”,而且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和地盘,并授予节度使职务。安史降将变成了由中央任命的地方节度使,而且朝廷还对一些掌握兵权的内地刺史加以节度使的称号,从而造成乱后内地藩镇众多,节度使对中央的反叛之心又逐渐萌生。这些地方藩镇不断巩固自己的势力,大都割据一方,不听朝廷政令,节度使的继任者也只需自己选出,告知中央,中央批准即可。这就使得各个藩镇都成了独立的小王国,唐朝就是在这样一个藩镇割据的局面下风雨飘摇地存在着。

三、结语

军事因素在唐朝藩镇割据的形成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边防危机导致边疆地区军队数量和战斗力远远超过中央军队,从而使得藩镇有能力割据一方。均田制破坏,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士兵由轮番宿卫的雇佣兵变为长期驻守的职业兵。这些士兵长期世袭,世代以军旅为职业,从而与节度使将领形成牢固的将兵关系,而不听从朝廷的命令。在朝廷的默许之下,节度使集军、政、财权于一身,有了与中央对抗的各项基础。安史之乱的发生,使得藩镇割据最终形成,成为威胁中央的一股强大的力量。但由于藩镇与中央之间既是相互对抗的,又是相互利用的,所以藩镇割据得以存在并将长期延续下去,直到宋朝建立才得以消除。

参考文献

[1]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2]傅玟.《试论唐代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历史教学》,1965年第2期.

[3]邵石.《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4]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5]谷霁光.《府兵制度考释》.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6]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0年.

[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8]魏璐璐.《试论唐朝藩镇长期割据的原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作者简介

田甜(1992-),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太原市,学历:在校研究生,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猜你喜欢
唐代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