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6-05-23 08:37施海丽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学内容课堂教学

施海丽

摘 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此,在科学教学中笔者运用衍射图来构建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衍射图用于科学教学,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识支离破碎,使学习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科学课程中的知识与内容,实现知识向能力和能力向知识的互为转化,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最终达到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的目标。本文将从衍射图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课堂讨论中、课堂小结中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我们的科学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衍射图;教学

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改变原有角色,变权威性的知识拥有者为学生情感的反映者、学习知识的咨询者和合作者;要求教师变讲为导,努力将“导”定位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在自学、质疑、议论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点拨开窍,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消化知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我校也加入其中,它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一年多来,我校的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然而,虽说我们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了,可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仍然起色不大,这与我们的行为是分不开的。为使科学教学方式更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我们应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意识地把新课程所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引进课堂。笔者借助学校“导学案”课堂教学改革这个平台,将衍射图运用于科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认识、了解、掌握、运用衍射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发掘知识的相互联系,理清脉络,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衍射”的思维方式,力求在常态下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最终达到学生“能学”“想学”“会学”的目标。

衍射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表面看似单独、孤立、分散的学习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地防止知识支离破碎,而更好地去理解科学课程中的知识与内容,实现知识向能力和能力向知识的互为转化,把课本由“厚”变“薄”。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目的。那么,如何将衍射图融入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呢?

一、行成于思,毁于随——衍射图应用于学生的课前预习中

课前预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新知识的接受。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于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已经心中有数。课堂上,学生会无意间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这样听课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呢?笔者尝试指导学生运用衍射图进行预习,画出充满个性的衍射图。具体做法是: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按照课本的思路,提取提纲,画出衍射图,并且在图中标出哪些内容自己已懂和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以七年级上册《科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为例,见图1,这是一学生在预习《体积的测量》时画的衍射图。

从该学生的预习小结中可以知道,该学生对体积的含义、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基本已掌握,而对“量筒的使用”部分存在着一些问题。当我看到学生们预习的衍射图,感到大部分学生确实是在用心地预习。

“行成于思”,通过这样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从总体上了解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大自我发挥的空间。

课前预习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照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照出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常常有学生说,我不需要预习,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课后再复习不就行了吗?然而如上面这位同学,在预习时对明确的内容标上“√”,不明确的内容标上“?”,并附加问题,能让你在老师讲课之前对内容大致了解一下,从中找到你不知道的内容,等到课堂上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所不明白的问题,加以巩固自己的知识。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衍射图应用于学生的课堂讨论中

在导学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容易跑题,讨论一些与中心话题无关的话题,那么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正是课前预习的衍射图可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图1“体积的测量”的预学衍射图中发现,学生所提的问题:俯视和仰视读数时,结果会怎样?该问题价值很高。在课堂讨论的教学环节中,笔者就要求学生围绕该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小组通过画图分析得出结果,有的小组拿量筒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顿时,课堂沸腾了。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将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一定能够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思维效果。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一般是首先筛选探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值得讨论,有些讨论的价值不高,在这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进行筛选。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把整个讨论过程用衍射图的形式画出来。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紧紧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如图2“量筒的使用”的衍射图。

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从总结的量筒的正确使用中可以明确地知道,读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时,俯视读数结果比正确值偏大,仰视读数结果比正确值偏小;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俯视量取要偏多,仰视量取要偏少。有的组学生还总结出“俯读偏大,俯量偏小;仰读偏小,仰量偏大”的记忆口诀。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课堂讨论中,应用衍射图进行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预设的教学过程更加充实,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师生的共同生成,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领悟过程中,努力建构有意义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衍射图应用于学生的课堂小结中

若将课堂小结前的教学过程比喻为知识的播种过程,课堂结尾的小结则是金秋的收获时节。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重点和难点。可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要讲授大量的与此相关的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我们一定要精选小结的内容,去粗取精,提纲挈领地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做到一目了然。

我们平常的课堂小结往往是教师简单地对当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盘点,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学生只是充当听众或充耳不闻,而忽略帮助指导学生通过小结,提炼出精华。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于是,笔者要求学生用衍射图进行课堂小结,提纲挈领地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从整体上构建起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利于记忆和复习,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

在绘制衍射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尽可能通过回忆而不是再次阅读课本去完成,对想不起来的内容或有疑问的知识可以用问号标注,而重点问题可以用符号标记。画好后再回顾课本、笔记,对自己所画的衍射图进行补充、修整和完善,并在自己易错的地方或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注上明显的标注。在制作完成后,分别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衍射图,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提供引导和建议,最后学生根据课堂小结情况,对自己的衍射图进行修改或重新制作,并适当地在图中插入一些事例,以帮助自己加强记忆,从而形成个人的复习资料。这样,本课内容就浑然一体,浓缩为一张衍射图(如图3),知识盲点、能力缺陷也就非常清楚了,从而逐步达到“把书读薄”的目标,复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利用衍射图进行课堂小结,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这有利于我们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苏霍姆林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因此,在课堂小结中,你说,我说,他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给课堂的成功开展画上圆满的一笔,使部分学生原本对所学内容到了“山重水尽”之时,通过课堂小结达到了“柳暗花明”的境地。

导学案让单调、沉闷的科学课堂变成了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感受学习的乐趣。然而,采用图像和线条的网状结构——衍射图,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层层深入,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构建起课堂学习的知识结构体系,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衍射图融入导学案的课堂中,使课堂成了真正的互动的课堂、生成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永华.利用衍射图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师道·教研,2010(2).

2.严申虎.衍射图应用于化学复习教学的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12).

3.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4(6).

4.朱亚莉.促进“反思”的概念图教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3(28).

5.张倩苇.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2(11).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科学内容课堂教学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主要内容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科学拔牙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