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萌
当我们珍惜某种事物时,往往会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带来了哪些新眼病,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大家却知之甚少。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前夕,在此提醒人们:要多了解高发性致盲性眼病。并将我国眼科新疾病谱形象地以5种颜色来表述,以便人们更明确地了解。
“沙眼”走了,新眼病来了
沙眼曾经是我国排在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城市人群中沙眼患病率曾达30%,农村人群中患病率为 80%~90%,沙眼致盲率曾高达5%。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共同接触的物体或者水。我国防治沙眼工作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现在已经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人均寿命的提高,威胁眼睛的主要疾病不再是感染性疾病了,而与年龄、代谢相关的疾病的发病率却迅猛地增长,因此,新的致盲性眼病不容忽视。
与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关注的三大致盲性眼病(白内障、青光眼和黄斑变性)有所不同,我国的致盲性眼部疾病谱具有中国特色,可用5种颜色来代表:
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与眼睛血管相关的疾病都可纳入到红色,如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静脉阻塞、眼底出血,特别是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血管病变尤其应早诊治。
紫:病理性近视 近视眼如果发展成高度近视,眼轴拉长,会给眼睛造成病理性损害。这时,眼睛上会出现葡萄肿(指巩膜与葡萄膜一起向外膨出,状如紫黑色的葡萄),所以用紫色来代表这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蓝:青光眼 青色代表蓝,青光眼急性发作时表现为眼睛胀痛、剧痛、眼压高,持续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过去说人把眼睛“哭”瞎了,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急性发生的青光眼。现在,这类青光眼的患病率较低,70%~80%的青光眼不疼不痒,在不知不觉中就能把视力夺走,被称为视力“小偷”,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
黄:老年黄斑变性 人到了一定年纪,看东西会发生扭曲变形,常被误认为是老花眼,因此没有引起关注,等发现是老年黄斑变性再去治疗时,可能已经失去了很好的干预机会。
白:白内障 白内障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目前居我国致盲因素之首,75岁以上老人患病率高达91%。值得欣慰的是,白内障可通过手术完全复明。
80%致盲性疾病可防可愈
有很多原因导致我们失去光明,如意外伤害、青光眼、白内障、糖尿病等,但是,如果我们平时多注意眼部健康,80%的致盲性疾病可防可愈:
糖尿病患者 除了关注血糖,不要忽视眼科检查。
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立即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后每年做一次眼部常规检查。糖尿病病史在5年以上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每3个月要复查一次,在眼部出现异常表现时及时到医院就诊。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应当做眼底荧光造影,尽早发现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微量出血,为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视力提供依据。
高度近视眼患者 近视眼患者要尽可能减少近距离阅读和工作,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如果进入高度近视,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防止发展为病理性近视;如果进入到病理性近视,也要及早发现视网膜的变性区,早期发现新生血管的病变,早期干预,避免走向失明。
青光眼患者 这类患者大多数没有症状,但也有早期表现,比如,感觉家里电视机的色彩越来越不行了,但其他人觉得挺好,这就是对色彩的感知力在下降;原来是远视眼,到了50岁、60岁,总觉得在黄昏时眼胀、头痛,睡一觉就好一些,这种表现可能是有青光眼了;走路,别人走过去挺通畅的,你走过去,不是撞了板凳就是撞了桌子,说明视野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有这些症状,应主动到医院查一查眼睛。
老年黄斑变性患者 可以到医院眼科要一个测量老年黄斑变性的表格回家看,如果觉得这些方格出现变形,可能是黄斑有问题了,应该早一点去看医生。过去,老年黄斑变性没法治,现在已经有了统一的治疗标准,不要因为害怕往眼睛里注射药物而拒绝治疗,这个过程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白内障患者 白内障致盲在我国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了。白内障手术是目前眼科最成熟、最高科技的手术,手术时间在5~10分钟即可完成,手术第二天患者的视力可达到1.0。
年轻人别小觑眼底病
在5种致盲性眼病中,有3种与眼底相关,它们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
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是人体中唯一可见的血管,是很多全身疾病的反映窗口。眼底病拖延不得,以湿性老年黄斑变性为例,急性进展期可在短短2~3个月内就会造成失明;即便不是急性发作,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2年内85%的患者视力将降至法律盲(视力小于0.1)。规范治疗是挽回视力的唯一有效方法,全球数据表明,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可阻止50%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失明。
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一般40岁以上的人才查眼底。其实,年轻人也不能忽视眼底病。来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者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达9800万,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型糖尿病5年以内病程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高达40%,而这一并发症在19年病程患者中高达84%。在门诊,也可以看到一些很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几年内就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指南明确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一次。
近视度数超过600度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即近视程度发展到一定时期就比较稳定,眼球组织正常;二类是病理性近视,屈光度常为1000度或更高,可出现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病理性近视通常和遗传相关,5~10岁即可发生且进展快,家长一定要多关注孩子的视力状况。
(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