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6-05-20 12:01邓活力徐沛演洪晓绿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血清

邓活力++徐沛演++洪晓绿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了解慢性肝炎转为重症肝炎的症状和特征, 以便较早的控制慢性肝炎恶化。方法 3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重症肝炎组)和3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者组)作为观察对象, 对所有患者体态特征均严格记录并加以分析, 并检测两组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含量。结果 所有病例都在严密监护下监测出了体态特征, 基本能够断定慢性肝炎向重症转化的界定, 重症肝炎组患者血清sFas和sFasL含量高于携带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断定慢性肝炎向重症肝炎转化的界定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血清内基本元素含量多少与是否患有重症肝炎密切相关。

【关键词】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sympto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e hepatitis turned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y clinical analysis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 and to taken early control of chronic hepatitis deterioration. Methods There were 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severe group) and 30 asymptomatic hepatitis B carrier (carrier group) as observing subjects. They all received detailed aspectual character record and analysis, along with serum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sFas) and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 (sFasL) detection. Results Aspectual characters of all cases were taken for basic definition between severe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The severe group had higher serum sFas and sFasL contents than the carrier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 Definition between severe hepatit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ians, and serum content of basic element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severe hepatitis.

【Key words】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Serum;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Soluble factor associated suicide ligand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造血器官, 肝功能的好坏对人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3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和3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分析对象, 从对比中了解慢性肝炎转为重症肝炎的过程和临床症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观察, 其中30例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重症肝炎组), 30例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携带者组)。重症肝炎组中男18例, 年龄45~60岁, 女12例, 年龄49~70岁。携带者组中男17例, 年龄18~65岁, 女13例, 年龄19~67岁。60例患者的诊断均以1995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传染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诊断标准作为依据, 同时参考《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1]。

1. 2 临床表现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一般都有黄疸症状发生, 本次30例患者中20例存在肝脏畸形, 10例晚期症状有肝脏腹水、肿痛表现。更严重的还有不同程度的神智不清、便血、肝臭等症状。病程中有的患者症状非常顽固, 并伴有不断加重的腹水、肝痛症状, 这些都提示着病情在不断加剧[2]。

1. 3 血液化验的临床检测方法

1. 3. 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记录人体各项生命体征。依据诊断标准, 诊断并确诊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和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分离出具有代表性年龄和性别比例30例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患者和3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所有患者在未进行对症治疗前均要抽取血液5 ml, 并注意在抽血前禁止饮食[3]。然后在专门的、清洁的、消毒的化验室内分离出血液中的血清, 分离时注意对号入座, 按姓名区分每例患者的血液和血清。分离后的血清要冷藏在-70℃的专业医学专用冷冻柜内储藏, 等待观察。

1. 3. 2 化验仪器和制剂 60例病例的检测均使用本院最先进的检查仪器, 用离心机进行血清分离, 用高倍的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血细胞, 血常规的分析采用血细胞分析仪;选择本院最新进的从美国引进的酶标仪对乙型肝炎两对半、丙型肝炎抗体以及免疫定性和半定量进行检测。其他辅助器材如血凝仪、血气分析仪、血沉仪等均有用到。化验制剂主要是采用日本MBL公司生产的酶联免疫制剂, 主要用来检测血清中的sFas和sFasL含量。

1. 3. 3 化验步骤 ①分别按0、0.03125、0.0625、0.125、0.25、0.5、1、2 ng/ml的浓度对分离出来的血清中的sFas标本进行稀释, 同时, 按0.25 ng/ml的浓度对血浆标本进行稀释, 前提是检测出来的检测值超过了上限[4];②分别按0、0.03875、0.0775、0.155、0.3125、0.625、1.25、2.5 ng/ml的浓度对分离出来的血清中的sFasL标本进行稀释, 同时, 要特别注意不能再稀释血浆中含量比较低的sFasL;③本院经仔细研究决定利用双抗体夹心的方法对血清中的sFas和sFasL进行严格的分析和检测, 并严密观察变化状态;④所有病例在入院后的所有体征、特别是血液检测数据都要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保证分析的准确、可信度。

1. 4 化验效果评价 通过对重症肝炎组和携带者组进行化验, 评定临界症状。一般认为, 临床症状出现在患者身上的越多, 说明转为重症肝炎的几率越大。化验得出的血清数据里sFas的含量越高, 说明由慢性肝炎转变为重症肝炎越快[5]。通过统计学分析, 统计差异越大, 越具有代表意义。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清sFas和sFasL含量比较 重症肝炎组血清sFas和sFasL含量均高于携带者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 2 携带者与有肝癌细胞者sFas和sFasL含量比较 5例重症肝炎组有肝癌细胞患者与5例无症状携带者sFas和sFasL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 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忙于工作而忽略了身体保健,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生气等)容易引起肝病[6, 7]。慢性乙型重症肝炎是从轻微的肝病慢慢演变来的, 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医学工作者也要加强这些病症的临床研究, 及时发布转重病症的临界表现, 让大家及早准备, 及早治疗。患者除了严格配合医生进行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检查外, 医生还要对患者强调自身护理的重要性。例如有了肝病症状就要立刻停止吸烟、饮酒, 多吃水果和蔬菜, 避免长期食用油腻食品。还要克制自己的情绪, 避免动怒伤害肝脏。平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及机体免疫能力, 这样才能尽快恢复身体机能[8]。

血清中的sFas与肝脏细胞中的跨膜糖蛋白分子一经结合, 就能够产生不利因素, 导致肝脏细胞消亡, 降低肝脏免疫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可以设法改变sFas含量来改善肝脏功能, 例如提高金属蛋白酶活性度等, 这些都是以后临床医生主要研究的肝脏医学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刚.专家细说乙型肝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85.

[2]王灵台.乙型肝炎.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9:45.

[3]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71.

[4]范小玲.乙型肝炎诊疗及管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80.

[5]王强虎.乙型转阴过七关.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54.

[6]蔡浩东.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7:158.

[7]丁瑞勇. 慢性乙型重症肝炎101例临床分析. 今日健康, 2015(6): 97.

[8]曹茂桃. 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影响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14):22-23.

[收稿日期:2016-01-26]

猜你喜欢
血清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CAP患者血清suPAR、syndecan-4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幽门螺菌感染胃炎患者血清miR-155表达与IL-6表达的相关性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血清PCT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疗效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1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过敏的处理
血清HBV—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