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陈博
摘 要:精益生产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采用精益化管理的制造企业感觉到传统会计已不再适合精益生产的客观需求,因为传统会计系统是以交易为导向,过程中难免存在浪费性环节,这不能和精益化生产理念融合,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以客户价值为基本导向、以价值流为核心、以消除浪费为目的的精益会计产生。本文首先介绍精益会计的基本内容,揭示传统会计不利于精益生产的表现,进而将精益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理论进行对比,并发现精益会计实施的阻碍,最后对加强精益会计在制造企业的应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精益会计;传统会计;价值流;成本
一、精益会计的基本内容
1.精益会计的核心是价值流效益最大化
精益生产理念认为产品成本具有动态变化性,生产工艺、产品产量、生产组合等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具体某个产品的劳动耗时和制造费用无直接对应关系,其生产成本取决于它在整个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所以,企业开展成本管理的工作重点就是提升产品在价值流中的流动速度,精益会计也需要使用价值流成本法来代替完全成本法完成相关工作。
2.精益会计的目的是消除浪费及追求最小价值流成本
精益会计追求最小的价值流成本及未客户创造的价值,在价值流控制的各环节中消除无效作业、降低浪费、提升价值流效率,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正确的进行确认和计量是实现价值流成本最小化的基本前提,价值流成本包含的内容广泛,其划分方法要建立在价值流作业过程的基础上,并对竞争力、客户满意度等事项给予高度关注。
3.精益会计是多种会计和管理思想结合构成的会计系统
精益会计将财务会计理念和精益管理思想有机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会计思维方式,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价值流成本控制,追求价值流成本的最优化,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精益会计内涵丰富,管理手段及方法具有多样性,这些管理方法之间相互联系、作用,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体系。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每一种单独的方法都难以把握精益会计的核心,只有在多种思想、多种方法相互作用,有机结合的状态下,精益会计系统,才能充分的发挥作。
4.精益会计存在的意义是要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精益会计改变了传统会计思维,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将市场营销理念植入财务工作之中,力求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最优化。从实际工作角度来看,不断加大对精益会计的研究与应用的力度,可以提高制造业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振兴名族工业。
二、传统会计不利于精益生产的表现
1.企业管理效果不佳
首先,传统会计理论侧重于核算流程管理,但却忽视了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管理效果,顾局部而失整体的思维显然是不可取的。传统会计理论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分析创造顾客价值的整个过程,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上,而往往是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最优化,而没有实现企业整体最优化;其次,传统会计仅注重规模效却忽视了对效率的影响,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导致效率下降,这与精益生产思维格格不入;最后,传统会计理论下企业管理活动表现出一种静止性,效率与产能为相对静态变量,人在企业中的作用被忽视,这样的会计理论无法有效应对动态管理过程中的变化。
2.成本会计理论不足
首先,在传统会计理论下,由于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全部分摊到各产品成本中,这会使得产品成本失真;其次,传统会计成本会计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人工成本、直接材料、间接费用、资产折旧等,而提升这些指标数据的主要手段便是依靠规模化的生产方式,但大批量的生产会导致库存增加,企业的存货保管成本及市场风险大大提升;再次,精益生产环境下,传统会计理论支撑不了成本核算的需求,理论本身与精益生产思维差别巨大,对价值链管理的忽视是最为明显的表现;最后,传统会计理论下的成本管理投入精力大,整个成本核算过程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需要不断维护、更新,制造企业控制成本必须监控每个生产环节,过程表现出复杂性和低效性,以固定的生产管理流程为基础缺乏动态变化,与精益化生产企业的运营流程相冲突,精益生产具有针对性,以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流动性为目标,关注整个价值链的结构变化。
三、精益会计与传统会计的理论对比
1.管理对象不同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传统会计理较为适用于批量化生产方式的企业,但运用在精益化生产方式的企业上则效果不佳,精益会计理论与精益生产方式更为匹配,二者管理对象并不相同。
2.成本核算及分析的过程不同
精益会计成本核算对象是价值流,传统会计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精益会计理论下的成本核算人员则是价值链管理人员,其未必是专职会计人员,而传统会计理论下的成本核算人员一定是专职会计人员;传统会计主要分析产品成本差异,精益会计对成本的持续改更为关注。
3.制造费用分配方式不同
传统会计理论下,制造费用属于一种间接费用,企业主要是按照生产产品工作量的不同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最终包含在产成品的成本中,而在精益会计理论下,制造费用将被直接计入价值流。
4.会计人员扮演角色不同
传统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提炼、分析、反馈财务信息,但在精益会计理论下会计人员要负责精益会计信息系统建设、维护等工作,重复而机械化的工作被计算机系统完成,这减轻了会计人员工作量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5.管理活动的目的不同
精益会计理论管理目的是实现使企业财务及经营业绩的最优化,最终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但传统会计管理目的是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二者的管理目的存在差异。
6.信息传达方向不同
传统会计信息的传递方向是从下而上进行,而在精益会计理论下信息呈现出多方向、多渠道的传递状态。
四、精益会计实施的阻碍
1.组织文化障碍
传统会计思想下产生的是命令式及控制式的组织文化,但精益生产方式需要一种重视协作的环境,显然传统会计不能够给精益生产提供这样的环境。通常情况下,在命令式或控制式的组织环境中,生产运营中各环节员工只是命令的执行者,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会计人员则周期性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来强化这种文化。然而在精益管理环境下,提升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对每一名员工的基本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主动思考,使信息为思考服务,并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方向传递,而不是单纯的向上传递,会计人员在整个是价值流中扮演信息分析的顾问,管理者这不再是命令人而是工作的推进者。精益环境下强调对人的尊重,命令式和控制式的文化恰恰忽视了对人的关注,企业想要实施精益管理会计就必须改变组织文化,否则很可能会失败。
2.会计人员角色转换障碍
在命令式的组织文化中,企业管理层基于财务报表分配企业资源,并按照报告数据进行业绩考评。而在精益化管理环境中,管理者要放弃命令者的角色,为价值流中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关服务,会计人员也要改变财务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帮助价值流中的工作人员构建信息系统,管理者从领导者变为支持者角色,会计人员从信息传递者变为信息系统构建者。
3.教育障碍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我国会计人员教育模式主要是从公共会计职业人的角度出发,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并不在会计师事务所或公共会计部门工作,但其接受的教育却侧重于此方向,而从工商管理硕士中选拔管理者的做法也使得这种控制式文化进一步的延续,因为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模式本身也特别强调会计数据的硬性使用。
4.个人障碍
会计人员接受的传统职业教育使其厌恶风险和变化,而在精益环境下,一些非财务信息的有用性比财务信息更强,而这些信息均是由非会计人员收集和使用的,这使得财务人员要从办公室走出来与生产经营环节进行更多的接触,但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会计人员对这样的工作方式未必认同,这对精益管理会计的实施形成障碍。
五、加强精益会计在制造企业应用的建议
1.建立精益会计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业绩指标不能满足企业在精益生产方式下的信息需求,传统指标呈现出的信息主要是工作效率、机器利用率、间接费用分摊等,并以报告的形式于每月集中发布,信息在收集和处理上也会浪费掉很多的资源。精益会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质量、速度、成本三个层面使用用精益生产单元业绩指标来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评价,这些指标关注企业战略需求,使业绩评价更具直观性,因为指标相对简洁,所以信息的收集过程也较为迅速,反馈较为及时。
2.消除浪费,精益求精
精益会计力求减少服务价值流链条中各环节的浪费现象,持续优化生产系统。消除浪费首先要找出价值流环节中不能为企业产品增值提供帮助的活动,只有明确这些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控制和整改工作。企业价值流管理人员要对价值链各环节的活动进行记录,进而分析各项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管理人员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时还要与各生产活动负责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价值流成本优化方案,消除传统会计管理中的浪费行为。
3.完善以价值流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信息计分卡能够准确的反映价值流成本信息情况,其所提供信息还能够用来进行差异对比分析,为未来的管理活动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计划。为保证精益会计在企业中有效的实施,企业要设立按照价值流进行成本核算的专门岗位,会计人员要主动转型适应并积极融入新的角色中去,为企业推进精益会计改革作出贡献。此外,企业要从价值流的角度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及利润,对职能部门的权责进行重新划分,使每个价值流环节都有人员负责,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价值流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准确计算产品实际成本,且成本核算程序也得到了简化,能帮助企业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浪费。
4.加强精益会计管理观念
很多企业中的管理人员都缺少对精益会计的了解,对于精益会计实际作用及深远意义认识不足,这是推动精益会计应用的巨大阻碍。传统管理会计普遍是控制式组织结构,而精益管理会计是一种平行协作的方式,企业的每名员工都要参与到精益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指导其完成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管理人员则是价值流成本核算活动的促进者和倡导者。所以,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提升精益会计管理专业技能,增强精益会计管理观念。
参考文献:
[1]李莉.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运用探析[J].会计之友,2012(05):89-93.
[2]吴腊.浅析精益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J].经济师,2010(07):78-81.
[3]张静哲.浅谈企业质量成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09):18-20.
[4]周光莲.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J].财会研究,2011(17):75-78.
[5]张惠茹,刘金红.精益管理会计中价值流成本核算[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02):65-67.
作者简介:孙丽娜,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博(1969.07-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