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萍
【摘 要】 本文认为,在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面临的严峻的新形势是: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修复调整期;发达国家试图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也是我国自身处于比较优势的转换期。所以,及时制定应对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十三五”;开放发展;新形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尔提出:开放发展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我国30多年的对外开放使我们抓住了两大机遇,一是供给方的机遇,二是需求方的机遇。供给方是全球的跨境战略,需求方是全球的经济繁荣。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经济的大调整,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经济全球化在波折中继续前进,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调整时代的世界经济是我们对外开放所面临的新形势。
一、世界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修复调整期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转入了一个低速增长期。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世界经济从前期的IT泡沫、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到后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资产泡沫、超前消费等等,都与美国有很大的关系。但随着美国的IT泡沫破裂、继而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世界经济连锁反应,全球的经济增长开始转入低速进程。发达经济体在挽救金融危机时都采取了具有长期影响的措施——制造业振兴计划,也就是我们称之为“再工业化”战略,此战略并不是着眼于把丧失了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再吸引回去,而是作出新的调整。新的调整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是在传统产业里把拥用很强优势同时也是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进一步做强。比如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IT生产和出口国,可是我们在这里面做的是低附加值的组装活动,而IT产业的核心是美国的英特尔芯片和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软一硬”控制了IT产业整个的价值环节,美国通过控制已有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就能影响全球的生产价值链。这就是大国控制力,靠的是他的跨国公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他的军事力量、以美元为主体的全球货币体系,以及对全球规则的主导。二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里抢得先机。我国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达国家也有,谁先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率先突破谁就会抢得先机。从技术进步角度来讲,未来如果出现技术革命的重大突破,就会带来经济的新一轮繁荣,现在是危机倒逼的一个研发活跃期,但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引领发达经济体走出困境的技术突破。因此现在处于全球经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以前是不同的,这是我国开放所面临的重要的新的外部环境。
二、发达国家试图引领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
在软实力方面,美国在加速推进经济贸易规则的重构,二战以后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推进了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从关贸总协定转化成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规则的一个主要平台。但由于发达国家不愿意发挥领导者推动作用,多哈回合的谈判进展很慢,WTO在新一轮多边规则的制订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不那么明朗。
美国总觉得在几十年由其主导的全球化中吃了亏,本以为把中国拽到它主导的全球分工体系里,让中国接受这套规则,不想中国利用这套规则在经济全球化中得到了好处并迅速发展起来。于是,美国决定重构国际经贸规则,原来讲自由贸易改为讲公平贸易。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从亚当·斯密开始就是两个流派,高举自由贸易大旗的是那些竞争力比较强的国家。我们对很多产业保护得很厉害,但因为我们是第一大出口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很多时候指责美国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开始写文章讨论是不是调整自由贸易政策这种原则,而更多地讲公平贸易。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美国要贯彻公平贸易就要重新搞一套规则。随着重返亚太的战略,美国在亚洲、太平洋搞了跨太平洋协作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在大西洋和欧盟搞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TIP。通过这两个协议,美国一方面要建自贸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自贸区搞新的贸易规则。比如针对国有企业和劳工权利保护等等。这些新规则有很多虽然和我们未来发展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目前我们还不能达到。
三、我国自身处于比较优势的转换期
不仅外部环境带来很多挑战,我们自身也进入了一个比较优势快速转换的时期。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中国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第一是人口数量红利急剧减少,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削弱。我国劳动力供给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人口开始逐年减少;另外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带来的劳动力供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蓝领工人的供给数量大幅度减少。这导致蓝领工人招工贵、流动快,但是工人素质有待提高,劳动态度也不如从前。而我们的比较优势、数量优势、低成本优势都在丧失,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可是我们的产业工人素质支撑不了这个升级,这是最大的挑战。
第二是本土大市场、人口质量红利、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能力等成为新的优势。在传统优势减弱的时候,我们也有新的优势在涌现:一是中国本土大市场的优势。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进口国,本土需求非常旺盛。本土大市场首先是别国要想进来,一旦竞争激烈,就得把好东西拿出来;另外大市场还有规模经济,大市场能够支撑研发、支撑品牌。二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改善。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在大量增加,劳动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三是中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四是中国有很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比如国内有些企业从珠三角搬走后发现配套商没走。企业搬走后节省了劳动成本、土地成本,但是物流成本大大上升。所以,产业配套能力就像树根一样,一旦在沿海地区形成了产业集群以后,这个产业就很容易扎根下来,在这里不断升级发展,搬走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总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大调整时期,这给我国的开放发展带来极大挑战。第一是国际政治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这主要是美国重返亚洲,南海争端使得我们在亚太投资的企业受到了冲击。第二是严峻的周边安全环境。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象我国周边有那么多的核国家,除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是国际社会承认的拥核国家,还有日本、伊朗、朝鲜等。第三是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困难:一是外需不足;二是我们自身竞争力的问题。外需不足导致我们产能过剩,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应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针对我们中国。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被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一个国家,因为一是中国的迅速崛起被认为抢走了别的国家的市场份额;二是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比较便宜的产品,产品档次和成本都低。第四是地区主义与全球规则重构。第五是竞争转换,传统优势削弱。很多新兴经济体开始学中国,虽然我们对外总是说没有中国模式,但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确实很想破解我们的发展之谜,包括很多非洲国家都开始走出口导向的道路,这就给我们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于是我们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上述种种,或可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开放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作者简介】
逯 萍(1976.1-),汉族,山东惠民人,硕士,中共潍坊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