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 湖
冯恩洪:呼唤明天的教育
文/洪湖
人物简介
冯恩洪,著名教育专家,1946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中国关工委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记者:您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对于全国各地正在深化的新课改有什么重要意义?
冯恩洪:《纲要》实际上是确定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要实现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这个目标是我们期盼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在2020年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教育必要成为重要的支撑。
我个人觉得,贯彻和落实《纲要》,几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思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前,中国其实已经出现了纲要,那是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但和今天的《纲要》比较,内容70%是相似的。为什么前面纲要的内容17年没有实施和落实?如果我们在总结和分析前一个纲要的基础上,再来贯彻和落实这个新的十年教育发展规划,比没有认真思考前一个纲要因何没有实施,为什么各地没有做认真总结,也许这比光阐述今后十年的发展更有意义。这就是“前车之鉴,后来之师”的意义。
现在很多报纸都说这是中国未来十年发展的战略,我对这个问题有异议。《纲要》指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目标,但是目标不是战略,实现目标的手段才是战略。现在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提出本级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保证《纲要》目标的实现,这是可喜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纲要》本身绝对不是战略,战略是一种行动、一种措施,《纲要》的执行是需要各级地方政府提供保证的。
记者:您认为配合《纲要》的实施,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冯恩洪:30年前中国教育缺投入,30年后的今天,中国教育缺标准。我们正在研究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或者现代课堂,标准是什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教育”的内涵又是什么?现在这些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如果配合纲要的实施,我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解决教育投入问题的时候了,今天中国教育更需要重视的是标准的建设。毕竟一流的单位出标准,二流的单位出人才,三流的单位出产品,四流的单位出劳务。这是我认为需要尤其重视的问题。
中国人今天其实不缺教育,中国人今天缺“教养”。这其实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有教育没“教养”?为什么今天的教育解决不了“教养”的问题?
当我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其实还是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靠神仙,也从来没有救世主,因此解决中国教育偏离中国发展方向问题的,是中国内部深层次的反映,也要靠内部来自行解决。
我还要提一个问题,就是关于2012年教育投入要占到GDP总量的4%。这其实是17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今天我们终于看到了这一目标有可能实现,但是占GDP总量的4%不能解决教育需要的问题,教育是投入多少也永远不嫌多的事业。我们不能否认这其中表示了政府的决心,但是难道政府的决心就可以把全部的教育问题都解决吗?我们注意到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也不能解决教育的全部问题,当它还要鼓励民间投入、社会投入、有识之士投入的时候,我们显然能够意识到,中国教育十年规划纲要的实施,没有政府力量是不行的,光有政府力量,也是要吃苦头的。
因此,谈到实施《纲要》,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各级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过去,同样一个纲领,同样一个文件,各地政府由于理解的差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因此产生了一些问题。而在《纲要》实施过程中,政府官员的认识如何与《纲要》目标统一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我很欣赏山东的课改经验。我觉得考核各级政府实施《纲要》的指标中必须要有一项,那就是教育改革必须由会场走向课堂。教育改革已经不需要再务虚,即使务虚也要和务实结合,务虚是手段,务实是目的。中国的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太需要务实了。
记者: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区域典型不断涌现,区域课改的意义是不是可以更多期待?
冯恩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念是受地域经济和地域文化影响的,因此,当区域整体改革推出,毫无疑问是符合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实际的,同时因为引领性的要求,又是适度地高出本地区经济和文化对人的制约的。我们常说,一个人群的水平就是领头人的水平。教育改革的经验,从学校的角度说,其实就是考量校长;从区域的角度来说,是一方政府的水平,考量的是一地的父母官。可以这样说,没有山东省省长和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就没有今天在齐鲁大地上“货真价实”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区域整体改革,号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有积极意义的,我表示赞成。
记者:在区域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
冯恩洪:区域的改革一是要靠权力支撑,二是要靠学术支撑,两者缺一不可。
真正的区域改革,管理者要实现行政管理到专家管理的转变。如果管理者对三尺讲台缺乏话语权,他就缺乏领导,缺乏领导就缺乏魅力。
区域的课程改革一定要注意总目标的设定。没有目标的引领,就不能引导一支队伍走向“对岸”。而且,区域的改革既要总目标要高,第一个目标又要扎扎实实可行。因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个目标一定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是扬本地区之长,决不能揭本地区之短。因此可以说,区域改革是殊途同归的。区域改革是多元起点,不同的起点,最后是使一切都终归“海”。同时,任何一个区域的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走一步要想一步,因为它势必会拉动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整体变革。
记者:课堂教学改革之于区域课改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或者是课堂教学改革为区域课改提供了什么样的思路?
冯恩洪:我希望以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为例。
对杜郎口中学课改高度兴奋的,全是懂行的学者专家,他们在这里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但是,不懂行的人是不知道杜郎口中学价值的。因此,我要说,山东各地管理教育的官员,似乎既有懂行的,也有不懂行的。这也许就是山东本地学习杜郎口的热情不及其他地方的主要原因。这和领导者的教育悟性是相关的。
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实是提供了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一个全新的思路。我们现在一般认为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就要先提高教师的质量,这是对的,一百年以后也一定是这样认识的。但是,教师的质量永远是农村比不了城市,如果是这样的话,质量永远是城市高于农村。而现在农村更需要优质教育。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杜郎口中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一手抓教师质量的提高,另外一手抓学生潜能的释放,真正相信农家子弟这一弱势群体能够释放潜在的能量,是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这就是相信学生、热爱学生、研究学生、释放学生的潜能。在释放学生潜能的过程中,教育学生、提高学生,最后实现教育的目的。在这一点上,杜郎口课改是提供了一个新鲜的经验。
记者:课堂教学改革在区域课改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冯恩洪: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是一个核心阵地,一个学校的发展,环境是基础,课堂是动力,教师是关键,文化是保障。今天中国已经出现了大学生下乡务农的现象,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社会现象,当教育的问题暴露之后,以杜郎口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很多问题,应该说就完全有了社会基础。
确立了这个思路后,接下来就是我们如何建立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提得高、教得好的管理文化,进而发挥课堂教学改革在区域课改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在大力推进区域课改中,课堂教学改革还应该有怎样的完善与发展?
冯恩洪:我们应该始终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的潜能是不是真的激发了?学生们还有没有想学的东西?还有没有学生关心的领域没有涉及?教育为什么不渗透进学生想学的领域?因此,今天我们已有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在国家课程建设高效课堂方面,已经是非常生动的、活泼的典型经验了,但是在关注学生的差异,释放学生的潜能上,在多维课程的开发中,我们还需要再前进。
记者:在区域课改中,教师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应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
冯恩洪:教师是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专业发展,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在培训的会场里出现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在教育变革的实践中磨炼出来。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绩效工资的实施,政府尽管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还没有拉动教师对教育改革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政府重视的背景下,教师仅仅满足于生存需求,我们就要辜负了政府、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和期待。
同样站在讲台上,我们是埋怨讲台还是享受讲台?我们应该承认,埋怨讲台的多,享受讲台的少,而这关键就是教师能不能提高需求的层次,教师有没有“国忧肩上挑,旁观非英豪”的气魄和胆识,如果有这样的气魄和胆识,他就会去研究,研究就会产生激情。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是很有意义的。
记者:从课堂教学出发,到课程体系的成熟与完善,围绕之前之后的调整与变革,您认为,教师发展的核心是什么?
冯恩洪:课堂是课程的一个核心部分,但却不是课程的全部,我个人认为既然已经关注教法,还应该关注教材的建设。没有校本课程,哪有有个性、有特长?而且,校本课程的出现,马上就会引发相关评估体系的变化,对学校的评估不再是看简单的升学率,而是要看它有没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的课程文化。而在课程文化上,中国的“贫富差距”是很高的。
而关注课程,马上就会提出教师的复合型人才问题。建设校本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同样是要现有的这批主教国家课程的教师进行。因此,他能够教一门国家课程,能够开一门校本课程吗?如果能,他就走进了复合型人才。教师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而走进复合型人才关键的关键,是教师要拿起书,教书的人不买书,教书的人不看书,是今天不需要再遮遮掩掩的教育现象,教师不看书、不买书、不发展自己,岂能发展学生、发展学习?教师要拿起书来,来源于目标的确立,这就需要建设一支有追求、有精神需求的教师队伍。所以它是牵一发动全身、环环相套的。
冯氏语录
★教师要“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千万不要“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今天的学习,明天的科技,明天的经济,今天的准备瞄准明天的经济发展就是有效的准备。
★生命因讲台而精彩。
★今天给我一个孩子,明天我就还你一个栋梁;今天给我一次机会,明天我就还你一个惊奇。
★校长的水平决定着教师的水平,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和学校的水平。
★教育的差异实际就是阅读的差异。
★成功者必须具备两种智慧:第一种智慧是课堂里吸收知识的能力。第二种智慧是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吸收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成功。只有第一种智慧,没有第二种智慧是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天生我才必有用,天生其才必有用。全面发展不等于门门功课优秀,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是对于中国两千一百万学生而言,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讲,不可能样样全面,这是认识上的误区。
★弱势智慧合格就好,强势智慧要达到优秀,变成特长。我们的教育模式就是合格+特长。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我们教育者应该看学生哪壶先开提哪壶,充分发展他的强势智慧并使之达到特长水平。
★创造源于思想!
★人的素质差异决定了人的行为。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