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老”影响全身健康
调查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最怕老,在45- 54岁人群中,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老了;28%的中国受访者承认会因此感到沮丧,并联想到孤独、疾病等消极字眼。如果一直这样,将会影响全身健康。如:
老痴风险增加调查试验发现,虽然大脑的“记忆中心”海马体会随年龄增长而萎缩,但在试验前就存在负面衰老情绪的人,海马体萎缩程度要比没有这种情绪的人快3倍,进而增加患上老年痴呆的风险。
免疫力下降“怕老”是衰老的根源之一。当脑神经接收到外部信息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神经回路,由此产生记忆。如果接收者处于焦虑或抑郁状态,就会干扰大脑记忆,造成记忆力减退,进而影响和干扰其他身体循环,造成免疫力下降。
易患抑郁症有些老人“怕老又服老”。心理上在意“老化”,又在行动上积极向老年人靠拢。比如他们身体还很健康,但在理念上认为自己该“享福”了。于是基本生活、吃穿住行、财务等琐事懒得打理,也不动脑筋,不爱外出,不喜劳动,长期依赖照料人员。长此以往,机体功能减退,缺乏新鲜事物刺激,容易患上认知障碍、抑郁症,脾气变得暴躁、没耐心。
人们总是想尽办法抵抗衰老,但专家指出,与其害怕,不如感受,“老了”并不意味着“无用”,更不是社会的累赘。对此,专家表示,老人的知识阅历和人生经验在家庭文化传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给年轻人更多指导。步入老年后,人们在情绪上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对事情的心态更坦然、更包容。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在40- 68岁间达到高峰,这期间,脑子最好使,解决问题能力最强,反应最快。
面对衰老,一方面,我们应当承认自己老了,不对自己有过分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在心态上服老,要让心年轻起来。而保持积极心态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第一,活到老,学到老。心理学提倡一种“毕生学习观”,即无论到了多大年龄,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接受新事物刺激,让自己不在观念上被淘汰。有研究证明,积极的思维和思考能够平均增加7.5年寿命。第二,正视病痛,积极治疗。面对体检报告,老年人要摆正心态,重视疾病诊断,要在“战略上重视,心态上藐视”疾病,不要因为疾病而放弃治疗,否定自我。第三,人老心不老,活出精彩。不要过度叹老,学会爱自己脸上的皱纹,爱自己曾经的青春,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丰富社交、多锻炼,有助于对抗衰老。
(《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