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背景下职业农民培育的定位分析

2016-05-19 14:27潘超
成人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

【摘要】农村空心化以人口的空心化最为突出,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逐渐薄弱,农民荒问题严重,很多土地被摞荒或者粗放种植,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困境。农村空心化为农村发展带来农民荒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机遇,破解农民荒问题、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走农民兼业化和职业化的双元路径。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对农民培育进行兼业化和职业化定位分析,将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兼业农民;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4002003

【收稿日期】20151027

【作者简介】潘超(1991—),男,黑龙江依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农村空心化是一种由非农化的农村人口转移导致的以农村用地闲置、荒废等为表现形式的“外扩内空”的乡村地域系统演化形态,其本质是农村整体功能的退化。[1]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包括人口在内的资源要素向城镇集聚,农村空心化现象更加严重。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中坚力量逐渐薄弱,农民荒问题严重,很多土地被摞荒或者粗放种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而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决胜点在于科技,培养拥有职业技术、科学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最基础的工程。[2]因此,培育职业农民是解决农民荒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农民荒与农业规模化:农村空心化的危机与契机1农民荒: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发展的危机

农村空心化包括人口的空心化、土地的空心化、产业的空心化等,以人口的空心化最为突出。由于农业经济收益较低,中青年农民为增加经济收入以改善生活质量而放弃农耕,转而进入城市投身于城市建设,变为农民工,导致农村常驻人口减少且多以老人和孩子留居。根据2012年一项调查显示,河南的豫南区域、江苏的苏南区域、陕西的关中区域的典型村庄的农村人口离心率分别高达67.31%、74.79%和54.96%。[3]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直接导致农民荒问题的出现,农村的中青年劳动力不足,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极低,由农村老人承担起农务劳动成为农村极为常见的现象。农业发展面临着后备力量不足,农村发展遭遇人力资源中间力量薄弱化等问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为基础的发展,人是发展的根本所在,农村空心化致使农村的发展将面临着人力根本助推力弱化的难题,农民荒成为农村发展的现实危机。

2农业规模化: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发展的契机

农村空心化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人力资源中坚力量不足的困境,农业的持续发展受到潜在威胁,但危机中往往伴有契机。农村空心化及农民荒问题的出现,意味着农民实际从农数量的大幅减少,而农民数量的减少将会带来农民人均土地的相对增多。[4]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之前,绝大多数农民终守在自家农田的耕作之上,以此为生计,农田实际是户与户的格子状分割,很少有人愿意退出耕作或合作规模种田,这为农业的规模化带来极大阻碍。农业规模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由于农业的格子状种植,不能进行规模化种植,这无疑会制约农业现代机械化规模耕种的实现,最终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而农村空心化到来之后,由于农业的收入较少,农民的选择增多,多数中青年农民选择进城务工以增加劳动收益,土地留于老人耕种或直接放弃耕种。由于土地撂荒、“懒人种植”、老人无力耕作等现象,致使土地的使用呈现粗放式利用模式,农业收益低下,农民亦不再将农业收益作为家庭的主要收入,土地不再像以往“不可割舍”,有利于打破农民长期固守的“以农为本”的思想,把土地以出租方式租赁给他人种植,而土地的租赁无疑是对原有格子状农业种植格局的一种重大冲击,为农业的规模化带来可能。

二、农民兼业化与农民职业化:破解农民荒问题的双元路径1农民兼业化:缓解农民荒问题的短期方法

我国农村人口的空心化是与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互相交织的,由于中青年农民向城镇转移,农村大多是老人和儿童留守,耕作的绝大部分工作主要由老人承担,农村常驻农民的老龄化问题让农民荒问题更为棘手。

当前,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还任重道远:一方面中青年农民不愿意回流农村,由于农业的收益较低,中青年农民以及新生代劳动力更愿进城务工,而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及保障不足,加之以“农”为本的思想,不愿意把土地变卖或租赁给他人,老人务农的现象短期内仍会持续。另一方面,农民职业化与农业规模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促成的。农民对于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以及思想的转变尚需要一个过程,加之土地格子状的分割种田现状,农民的职业化及农业的规模化要走的路还很长。

农民职业化对农民荒问题的解决是根本之策,却不能解此时之困,而农民的兼业化可以暂时缓解这一问题。农民兼业化,顾名思义,让农民可以同时务工及务农。既然农民不愿意回流农村,那便促使农民区域内务工,促进城镇的产业化,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便于农民兼业化,农闲时进城务工,农忙时回家耕田,减少农田的荒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农民职业化:破解农民荒问题的长期途径

农民兼业化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农民荒问题,但却不是根本之策。农民兼业化倘若一直持续,农业将可能成为农民的一种副业而非职业,造成农村耕地使用价值的隐性贬值,农业的长远发展效益受损,阻碍农业规模化及现代化发展。

如何实现农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农业规模化?毋庸置疑,农民的职业化是根本路径。农民的兼业化只能暂时缓解农村空心化带来的农民荒的问题,而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农民的职业化是从长远目标出发来彻底解决农民荒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民职业化,首先,要让农民愿意把农业当做一种职业,而非兼业。由于当前农业效益低下,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较低,如何提升农业对农民的吸引力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命题。其次,须使农民具有从事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能力和意识。当前从事农业的农民多是老人,他们无法承担起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重任,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并没有职业农民的意识,把对农民简单的技术培训发展为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农村常驻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中青年人口进城务工,而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又极低,农业发展的人力根本又在农村,从城市引进人才扎根农村显然不符合我国实际。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人和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经济、文化问题又掺杂在其中,形成混沌现状。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有利于开启其职业意识,引导农民以知识与技术引领农业发展,利用农村的自然生态优势开辟农村发展之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破解农民荒问题,使农民安心扎根农村。

三、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民培育的定位分析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对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使其具有必要的新知识与技能将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5]在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对农民培育进行兼业化和职业化定位分析,有助于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1农民兼业化培育的定位分析

(1)培育目标的定位——“本地型”兼业农民。兼业化农民分为“异地型”和“本地型”,异地兼业型农民由于区域空间的限制,往往造成土地的粗放经营现象,而本地化兼业型农民务工期间和务农期间交合,可有效避免农业的粗放耕作,提高农业收益。因此,兼业化农民的培育应定位为本地型兼业化农民。

(2)培育对象的定位——城市回流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及“守农”农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回流的中青年农民以及 “守农”农民,他们的共同点在于对于家乡有着情感或者生活的依赖性。主动回流者一般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知识及技能,想回乡创业,而被动回流者大多是不能胜任城市工作或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守农农民多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离乡。

(3)培育内容定位——农副业相关知识与技能、营销策略及务工所需的其他知识技能。兼业化农民农闲时在城镇务工,农忙时回家耕作,兼业的身份要求其具备务工及务农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育兼业化农民是为了缓解农民荒问题,使其向职业化农民过渡。对其进行农副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育,有利于避免田地因缺乏科学知识而造成的粗放种植现象,提高农业收益;进行营销策略培育,有利于培养兼业化农民的营销意识,销售其农业产品;其他务工知识与技能,可以培养兼业农民的一技之长,为其进城务工提供有利的条件,促进城镇的产业化集聚。

2农民职业化培育的定位分析

(1)培育目标的定位——专职从事农业的职业化农民。兼业化农民的培育只是为缓解农民荒问题的短期方法,培育专职的职业化农民才是根本之策。当前的农民荒问题伴随着老龄化问题交织产生,兼业化农民并不能改变农村留守农业农民的老龄化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数十年后老一辈农民相继故去,留守农业将面临无人相继的现象,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大转型,从兼业化的家庭式生产向职业化的规模化发展转变是必然之趋,亦是解决农民荒问题和土地粗放耕作的根本路径。

(2)培育对象的定位——新生代农民。新生代农民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在农村扎根并立志从事农业生产的未来职业农民,这一农民群体承担着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任,是农民职业化培育的主要对象。新生代农民由于成长于城镇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其农业生产意识较弱,厌农情绪较高,普遍在城市务工,对农业生产反而很陌生。对新生代农民的职业化培育关系到农业未来发展的后继力量的强弱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3)培育内容定位——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知识、产业化和职业化理念、本土自然及人文知识。新生代农民成长在城镇化背景下,相较于老一代农民,这一群体的文化水平较高、市场意识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新生代农民的乡土感情较弱、厌农情绪较浓。新生代农民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如何让其承担起农业发展的大任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对新生代农民进行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知识的培育,可以培养他们基本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技能;对新生代农民进行产业化和职业化理念培养,可以塑造其农业职业发展、规模化发展的产业意识;培育新生代农民的本土自然及人文知识,可以有效培养其对本土的情怀,使其热爱农业,扎根农业。

【参考文献】

[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1).

[2]张新民,秦春红.“农民荒”与新生代农民培育[J].职教论坛,2012,(25).

[3]韩占兵.中国“农村接班人危机”:分析框架、现实判断与破解之道[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陈池波,韩占兵.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5]西奥多·W·舒本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3,149—150.

The Analysis on the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Peasa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Hollowing

PAN Chao

(School of Educ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e most outstanding problem of rural hollowing is the hollowing out of rural population. Due to the emigr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labors from the rural to urban area, the human resource is in great shortage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s. The shortage of rural labor leads to abandoned lands and extensive planting, which caused huge difficulties to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However, while the rural hollowing brings problems to the rural development, it also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the agricultural scale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rural labor and realized the scaled production, the double ways of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peasants are essentia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hollowing, analyzing the orient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peasants could contribute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ng it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rural hollowing; parttime peasant; professional peasant; cultivation(编辑/樊霄鹏)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及机制研究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农民职业化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