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16-05-18 16:47沈佳慧
母子健康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妹父母亲小家伙

沈佳慧

有妈妈会问:“我的孩子3岁了,要不要报画画、舞蹈的兴趣班?我与孩子说了,感觉她并不感兴趣。”事实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大概是因为现在孩子越生越少,父母亲对于孩子们的教育都很紧张,再加上竞争的激烈,许多家长都焦虑地从幼儿园开始,就积极展开了孩子的“培育”课程,但凡音乐、美术各种看起来似乎可以让孩子练就“十八般武艺”的才艺,家长们都不惜金钱与代价前赴后继,就是希望孩子能够多有收获。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父母亲常常忽略了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无论是天生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都是孩子可以持续学习与进步的关键。

“产生兴趣”这件事,除了孩子天生就对某件事有兴趣之外,家长也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父母亲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让孩子产生兴趣,对于有兴趣的事物,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愿意并且想尽办法去克服,失了兴趣,便容易半途而废。

背唐诗也有兴趣?

举个学妹分享的在背书上的有趣例子。

有一天我的一个学妹看到她的侄子皱着眉背《唐诗三百首》。

侄子问她:“小姑姑……你觉不觉得古时候的人说话好奇怪?”

学妹回答:“会吗?我倒是觉得他们很酷呢,可以用简单几个字,就说很多事情……不然这样好了,我来说很多‘废话,你猜猜看是哪一首诗好吗?”

他点点头……愿意接受挑战。

“第一题:我在一棵树下碰到一个小鬼,我问他:‘你老师逃课去哪里鬼混了?那个小鬼就说:‘啊……我哪儿知道……就在山里面呀……”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小家伙抢答。

“答对了!好玩吧?”小家伙点点头。

“第二题:前面没人,后面也没人,这世界好大呀,然后我就哭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又答对!!还要玩吗?”

他的眼神充满兴趣等着学妹再度出题。

“第三题:我养的蚕宝宝吐丝吐到死掉,然后我就点了根蜡烛一直哭一直哭……”

他想了一下:“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学妹马上鼓励他:“小家伙,你真的很棒……我都背不出来这首诗喔……”

“再来……”

学妹要出门了,只好跟他说:“下次我们再来玩好吗?小姑姑要去接小姑丈下班了。”

小家伙只好失望地点点头。

学中文亦会有兴趣!

再说我们家儿子小K学中文的例子。

小K刚从欧洲回中国台湾的时候,进入一般以中文为主的双语小学就读,学中文用的是传统的方式,因此他学得很痛苦,每天都必需背很多东西,写很多字,即使他很“认命”地配合着,因为“囫囵吞枣”地硬记硬背,所学的字也很快就忘了,又得重新再来,让他对中文学习感到十分挫折沮丧。

后来转学到了以英文为主的国际学校之后,学中文的方式改变了,老师说了很多故事,配合着字的学习,甚至告诉他每个字的故事和演变方式。渐渐地,小K的中文反而进步神速,不再把学中文当作一件苦差事。

反之,我们对待先学中文的孩子的外语学习,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学习兴趣的提升和乐趣,是很有效果的。

学琴、学外文的兴趣

小K从3岁半开始学小提琴,一直到现在14岁,断断续续地学了大约10年的时间(中间因为在英国念书,一时找不到老师而停止学习一年)。后来五年级的时候又加学了钢琴,这是小K自己提出的,他给我的学习理由很简单:“我没有要当音乐家,学小提琴只是兴趣,学钢琴的‘目的,只是为了‘会拉小提琴又会弹钢琴,很酷。”

有个朋友到我家的时候,看到了小K的琴谱,竟然说:“拉了10年才拉到这里呀?我们家儿子早就超过这个level很久了……”

我从不让小K去比这些,我只希望他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就有力量支持他继续学下去。

后来有一年,小K回德国参加夏令营,认识了一位有趣的法国小朋友,回家之后小K告诉我,想学法文,小K说:“我的那个法国朋友,一急就叽哩咕噜地讲法文,我真的很想听懂他在说什么……”学了电脑之后,小K开始想要自己组装电脑。去年暑假,他用自己的零用钱,买了零件,自己组装了一台电脑,而且他骄傲地说:“是可以用的喔!没有像爸爸预言的那样,成为一堆废铁……”

“坚守”孩子的兴趣

还有个更励志的例子。

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总统第一任就职晚宴上,选择了一袭象牙白色雪纺纱露肩晚礼服,与奥巴马翩翩起舞,而设计这件礼服的Jason Wu是来中国台湾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

吴季刚从小就是个很特别的孩子,一个小男生喜欢玩的玩具不是机器人、积木,而是芭比娃娃,喜欢看美丽的婚纱、看京剧。

吴季刚的母亲陈美云认为:“如果在国际设计大师的眼里,娃娃就是一种艺术,我何必穷担心,介意世俗的眼光?而且,经过我的长期观察,Jason的确拥有艺术天分。心里头笃定、踏实后,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孩子搜集各国的芭比娃娃。”

吴季刚的母亲,陪着他经历过中国台湾、加拿大、美国的教育,他的母亲在受访时表示:“我真心觉得,做父母的应该改变传统思维,尊重孩子的天分,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往自己有兴趣的领域发展。”

今天光芒耀眼的服装设计师,除了幸运,除了对自己的坚持,其实更重要的是他的母亲一路的支持与相伴。

猜你喜欢
学妹父母亲小家伙
为什么可爱的小家伙会被攻击
审视自我,溯心而行——写给高一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
板栗中的小家伙
卷着尾巴的小家伙
只属于我
只属于我
尴尬
偶尔
清明祭
父母亲的新朋友———《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