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 孟宪瑞
【摘要】 目的 分析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方法 1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 50例成年人设为对照组, 62例青少年人设为研究组。两组均予以正畸牵引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成功35例(56.45%), 有效24例(38.71%), 无效3例(4.84%), 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成功12例(24.00%), 有效17例(34.00%), 无效21例(42.00%), 总有效率为58.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牵引治疗青少年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效果优于成人, 故早期发现并予有效治疗具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 正畸牵引;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87
上颌尖牙为第三磨牙后最容易出现埋伏阻生的牙齿, 发生率3%左右, 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 且影响其颌面部美观, 临床大多予正畸牵引治疗[1]。但正畸牵引对不同年龄患者治疗效果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 仍缺乏临床相关研究。因此, 本研究对112例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予以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2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 根据年龄不同分为两组, 50例成年人设为对照组, 62例青少年人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男22例, 女27例, 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36.28±3.85)岁;患牙93颗, 左侧62颗, 右侧31颗;研究组男36例, 女26例, 年龄10~18岁, 平均年龄(13.25±1.84)岁;患牙113颗, 左侧74颗, 右侧39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均予以正畸牵引治疗, 首先将患者牙列排齐, 予以相关工具拓展埋伏于阻生牙附近部位, 然后依据CT显示结果找到患者的埋伏牙具体位置, 对埋伏牙的冠根走向情况予以初步了解后将牙体上的软组织除去, 并予以酸蚀、冲洗及风干等操作, 最后针对治疗中需采用牵引装置患者予以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将牵引力控制于60 g左右, 牵引方向是正常牙齿方向。
1. 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疗效判定标准[2]:埋伏牙的牙根与牙冠色泽形态均正常;菌斑指数均正常;邻牙牙冠与牙冠长度相同;埋伏牙的牙周袋深度≤3 mm, 且其牙髓活力正常为成功;埋伏牙的牙周袋深度3~5 mm, 牙冠长度与邻牙或对侧牙冠的长度差≤1 mm为有效;牙周袋深度>5 mm, 牙冠长度与邻牙或对侧牙冠的长度差>1 mm为无效;总有效率=(成功+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成功35例(56.45%), 有效24例(38.71%), 无效3例(4.84%), 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患者成功12例(24.00%), 有效17例(34.00%), 无效21例(42.00%), 总有效率为58.00%;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为(8.23±2.54)个月, 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13.28±3.37)个月,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颌尖牙为第三磨牙后最容易出现埋伏阻生的牙齿, 发生率为3%左右, 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 而且影响颌面部美观。埋伏牙指牙齿严重阻生时埋伏于骨内或黏膜的情况, 因产生阻生牙, 患者牙冠部分被牙龈覆盖, 故出现细菌繁殖情况, 而当其抵抗能力降低时细菌能力则相对提高, 从而导致发生牙周炎[3]。临床针对上颌埋伏牙阻生尖牙患者需遵循尽早发现与尽早诊疗原则, 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案。患者年龄>14岁但上颌尖牙未萌出者, 临床需考虑上颌尖牙的埋伏阻生可能性, 且治疗方案采取开窗后予以正畸牵引治疗。针对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治疗, 以早诊断、早发现及早治疗为主要原则, 治疗期间应考虑患者阻生牙状态与位置、年龄及邻牙情况。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治疗效果不仅与其牙齿垂直高度、水平位置等情况有关, 而且与患者年龄有关[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2例不同年龄患者予以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 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6%, 高于对照组的58.00%;研究组治疗时间为(8.23±2.54)个月, 短于对照组的(13.28±3.3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年龄越小, 其治疗效果则越佳, 且治疗时间越短, 需尽早予以有效治疗, 这与上述文献报道相符合。分析原因可能为:由于成年人神经、肌肉、骨骼等均已发育成熟, 其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运动速度与牙周组织形状变化缓慢, 需较大力量牵引, 致使附着龈的丧失及牙龈退缩[5]。但是青少年正处于健康发育阶段, 其牙周组织、骨骼、牙齿等均未定型。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因素制约, 本研究未对两组远期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析, 尚存在不足之处, 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验证。
综上所述, 青少年期应及早发现埋伏阻生尖牙, 并采取积极治疗, 可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且青少年治疗时间比成人更短,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自身痛苦, 因此有利于其牙齿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爱华, 刘梅, 胡小坤, 等.外科导萌联合正畸治疗上颌埋伏尖牙的疗效观察.口腔医学, 2012, 32(10):636-638.
[2] 刘利, 谢迎, 苏辉.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正畸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甘肃医药, 2012, 30(9):536-537.
[3] 陈何熙.手术-正畸联合治疗唇侧与腭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6):141-142.
[4] 于剑南, 王林, 赵春洋. CBCT在埋伏阻生上颌尖牙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口腔生物医学, 2013, 4(3):154-157.
[5] 马秋君.正畸牵引治疗不同年龄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疗效比较. 重庆医学, 2013, 42(33):4034-4035, 4038.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