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92例冠心病患者, 46例24 h内尿液中白蛋白呈阳性作为A组, 另外46例阴性则作为B组, 在其住院的第2天测定比较两组的血清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结果 A组患者UA、LCL-C、TC均高于B组, HDL-C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之间有关联, 血清尿酸是造成冠心病患者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隐患, 在临床中要特别关注。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血清尿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33
冠心病的发生在临床中较为普遍,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渐升高, 人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发生变化, 冠心病出现的几率开始逐渐提升, 对人们的健康形成重大威胁。有研究显示, 白蛋白尿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关联, 对血清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行研究意义重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2015年来本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2例, 其中男49例, 女43例, 年龄43~88岁, 平均年龄(69.38±6.25)岁, 全部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 排除痛风、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和糖尿病等患者, 治疗前患者未曾使用雌激素、血尿酸药物、利尿剂等, 研究正式开始之前, 患者不能食用高脂肪食物, 禁止饮酒。将24 h内尿液内白蛋白含量呈阳性的患者46例作为A组, 46例阴性作为B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住院之后第2天8:00保持空腹状态, 抽取周静脉血液, 常规分离血清, 需要测定的指标分别为UA、HDL-C、LDL-C、TC。以注射的方式使用碘海醇, 股动脉路冠和桡动脉造影等方式展开治疗。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各项指标对比 A组患者的UA、LDL-C和TC水平明显高于B组, HDL-C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Logistic 回归分析 患者UA、HDL-C、LDL-C和TC等指标经过回归分析发现, 血清尿酸是造成冠心病患者出现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对危险比是0.98, 95%可信区间是(0.96, 1.04)(P<0.05)。
3 讨论
近几年,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特别是冠心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幅度逐步加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分为大血管、微血管病变, 大血管尚未病变, 微血管即可发生病变[1]。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食不合理、平时不注意运动都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患病之后会出现十分明显的胸痛, 在开展身体活动、清晰波动较大的情况下, 胸口忽然感觉疼痛, 一般都会从胸骨后部或者心脏前部开始, 逐渐向下顺着手臂蔓延[2]。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和冠心病之间存在关联的事实早已经得到证实, 尿酸和冠心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1951年正式被提出, 但是真正严肃认真对两者之间关系展开分析的时间并不久[3]。
尿酸是嘌呤在分解作用之后代谢的最后产物, 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通畅情况下, 健康的成年人身体之内含有尿酸大致在1.1 g, 有15%左右是直接溶于血液之中, 这些保存在血液中的尿酸会受到肾小球的过滤, 很多会被肾小管再次吸收[4]。如果肾脏功能受到重度损害, 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肾功能轻度损害时, 其改变幅度非常轻微, 因此其可以作为衡量肾脏受到损害比较严重时的指标。在使用磷钨酸还原法对血清尿酸测定时, 为了让结果处于比较准确的状态, 正式测定过程中需要进行质控血清, 得到的数值需要被限定在合理范围之内。由于红细胞之中有较多类型的非特异性还原物质, 所以需要使用血清作为样本, 当然选择血浆作为样本也可以应对这个问题。血清与尿酸能在室温的条件下持续3 d处于稳定状态, 对尿液实施冷藏之后, 尿液中的盐分就会沉淀。可以将尿液pH调整到7.5~8.0, 让其温度达到50℃, 等到沉淀物消失后再开展测定。
本研究中, A组患者的UA、LDL-C和TC水平明显高于B组, HDL-C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以随访的方式发现, 血尿酸处于较高水平会对死亡率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是独立的阳性有关因素, 可称为判定冠心病死亡率的因子。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对冠心病产生很大影响, 但是尿酸水平提升对冠心病形成的很多安全隐患有关联。因此其能否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安全风险因素难以确定。白蛋白尿可以对心血管的隐患增强形成比较直观的反映。
白蛋白尿属于一种临床病理状态, 具体来说, 患者的尿液之中存在白色的泡沫, 这些泡沫呈现出比较浓厚的状态。在对其进行测定的过程中, 蛋白质的流失能对尿液的检测进行判定, 这需要以24 h尿液收集进行量化展示, 对收集的尿液样本实施检测, 以尿液的总量为依据, 对蛋白质遗失量进行推测。当然也可以使用尿试纸进行测定, 但是这个测定值只能进行大略的估计, 无法达到精确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是肾脏一般不对进入尿液之中的大分子进行过滤, 正因如此其可以作为判定肾脏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然也可对盐分的超量摄入进行判定。这种病症常常出现在长时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之中, 尤其是1型糖尿病。当前, 对其进行治疗的方式通常有饮食疗法, 其对减少蛋白尿有一定益处, 但无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可以让肾功能得到好转。
本研究中,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与尿酸上升存在一定关联, 随着尿酸的逐渐升高, 冠心病患者的白蛋白尿开始出现加重的情况, 同时也会对肾脏等器官形成一定的损害作用。这种情况表明, 尿酸水平的变化缺失可以作为心血管病症的预测因子。
总之, 血清尿酸的上升会对冠心病患者的肾脏形成损害, 为此, 在实际治疗当中, 要对血清尿酸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对治疗和预后形成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 孙海燕, 岳兵,等.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22):107-108.
[2] 李海霞. 冠心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临床医学, 2014, 34(4):60-61.
[3] 杨涛, 孙立刚, 黄斌,等.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中国医学工程, 2015(3):132.
[4] 罗进光.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中国医学工程, 2015(6):131.
[5] 马红旗, 张建霞, 陈楠.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4(4):474-476.
[收稿日期: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