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色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场域,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社会加速转型期,如何平衡民族村寨“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博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贵州的一个瑶族村的特色民族村寨建设为例,就民族特色村寨发展性保护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特色民族村寨;发展性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建设
一、拉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现状
拉片村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西南部,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5公里。 全村有1所小学,12个村民小组。该村有瑶、水两个民族,其中瑶族占了90%以上,民族文化保存较为完整。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及劳务输出。拉片村先后被评为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国家3A级旅游景区等。
(一)上级政策扶持。20世纪80年代初瑶山仍极其贫困,引起当时中央领导人胡耀邦的重视并亲自作出批示。此后,陆续有中央领导到此考察、调研。在2012年国发2文件中,明确提出重点支持瑶山、麻山深度贫困区的发展,并在“三州”民族地区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
(三)弘扬瑶族文化。在省委省政府的帮助下,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和保护独具特色的瑶族文化实物载体,如瑶族文化展示厅、瑶王府、感恩碑、牛头铜鼓塑像、图腾柱林、纺织棚等重点特色文化项目的建设。
(四)发展特色产业。拉片村利用独特环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一方面,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根据当地地理、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亚热带水果、绿色蔬菜的种植。如血橙、蜜柚、油茶、提子、脆红李等。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充分发挥瑶山乡自然优势,培育瑶山鸡、黑山羊、黑猪、冷水养殖等特色养殖业。
(五)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各级政府加大民族团结、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瑶族传统节日,采取文艺演出,体育竞技等各种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增进了解和团结。拉片村在2008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六)保护生态环境。为扩大荔波“国家卫生县城”覆盖面,扮靓瑶寨。瑶山乡党委政府、拉片村两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拉片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开展房屋卫生项目。要求干部入户,动手与瑶族群众搞好室内外的卫生,并对各种乱堆乱放现象进行整改。另一方面,进行村寨大扫除。定期组织对瑶族村寨进行大扫除,清理路边白色垃圾,营造干净、整洁、文明的村寨。
二、拉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现代流行文化对瑶族传统文化的侵蚀。文化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斯图尔德认为, “文化生态学研究人类集团的文化方式如何适应环境的自然资源,如何适应其他人类集团的生存,即适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央对瑶山地区扶贫力度的加大,瑶山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现代流行文化(城市文化、都市文化)不断渗入瑶山。“新文化”的渗透必然与瑶族传统文化之间发生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瑶族传统文化处于劣势地位。如:瑶族青年不再穿着民族服饰、实行土葬等。于是,在现代流行文化面前瑶族文化不再“原汁原味”了。
(一)瑶族特色村寨保护建设主体的流失。青壮年作为民族文化村寨建设的中坚力量,是传承上一代的文化和产生新文化(创新文化)的主力军。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拉片村多数瑶族青壮年转移到沿海发达城市或地区。拉片村有劳力1125人,其中外出务工劳力332人。可见,“空心化”带来民族文化保护主体的缺失,这严重影响到了瑶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
(二)政府缺乏总揽全局的统筹安排。人们利益的产生源于需要,“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劳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当地政府在实施生态移民过程中,急功近利,造成拉片村产业转变与生态移民的脱节。在未搬迁前村民靠山吃山,生计无忧;搬迁之后村民未找到更好的糊口方式(农家乐、制作手工艺品等没有普及到户),加上离自家的土地较远。在此情况下,部分村民只能回到自己原来的住处,造成一些建好房屋空置与大量浪费。
三、关于拉片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思考
(一)凸显瑶族文化标志
为了使瑶族传统优秀文化不至于被迅速发展起来的城市文化所淹没,就需要凸显民族文化的标志,这种文化标志应是使民族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更好的革新,使民族文化能够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目前,拉片村建成了包括瑶族文化展示厅、瑶王府、感恩碑等在内的16种特色瑶族项目。还应大力突出其他瑶族文化的特色。如:特色建筑吊脚楼、禾仓;各种文体活动“赛陀螺”、“斗鸡”、“射箭”、“猴鼓舞”(祭祀时跳的一种舞蹈);特色服饰“两片瑶”,纺织、蜡染、刺绣技术;具有瑶族风味的长桌席“瑶王宴”特色饮食;民族节日“赶鸟节”等。此外,还有丧葬文化、婚恋文化、语言文化、钟鼓文化、打猎文化、包头习俗、崇拜习俗等。要扩大乡村特色旅游商品开发范围,把这些具有瑶族标志的特色文化,打造成适应旅游发展需要的优质品牌,使之贯穿于整个瑶山旅游开发实践中。
(二)发展拉片村集体经济。在新形势下,拉片村存在着“空壳”的状况,产生“空壳”的根源在于村民增收及产业发展问题没有解决好。在当下唯有发展拉片村的集体经济,才能消除“空壳”状况。一是依托帮扶优势。帮助村民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抓住精准扶贫契机,多种形式争取帮扶资金,增加投入以发展集体经济。二是依托区位优势。鼓励和支持集镇所在地的村组,兴建商业店铺。三是整合闲置资产。通过争取财政项目扶持,开发建设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四是发展特色产业。以油茶、火龙果、脆红李、糖蔗、中药材、黑山羊、黑猪、养牛等产业为支撑,进行规模化经营和发展。
(三)基层政府(党)整体统筹。政府应把该项工程贯彻到拉片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里,着实从总体进行统筹把握,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把产业调整与生态移民结合起来,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村寨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在实施生态移民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拉片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设应在政府引导下,以村民为主体,专家学者参与咨询,社会团体、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工作才能协调推进。
【参考文献】
[1]段超.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5).
[2]李然.武陵山区民族村寨保护发展的调研与省思[N].中国民族报,2015-04-17:08.
作者简介:韦芝珊,水族,贵州民族大学2014级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