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冰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杭州 310053)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模式研究
郭冰滢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杭州310053)
〔摘要〕公共图书馆服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持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合作治理是基于多元主义、综合主义并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善治”的充分发展,在公共图书馆发展领域强调社会公众参与。文章从理论之源、现实困境、发展之策及未来之路四个方面分析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模式。
〔关键词〕合作治理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社会合作新媒体
〔分类号〕G259.21
〔引用本文格式〕郭冰滢.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模式研究[J].图书馆, 2016(1):104
合作治理的理论缘于西方国家传统公共政策理论领域分析的基本范式,即多元主义与综合主义[1]。自工业革命从英国发端以来,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彼时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日趋复杂,变幻莫测。在多元主义的重要奠基者O.von吉尔克与F.M.梅特兰的观念里,包括国家在内的具有永久性的社会团体都具有人格的相关属性、独立的思想与意志[2-3]。在传统公共政策领域的多元主义者看来,一个社会是由多元的相关利益群体与公民个人共同构成的。在这样的多元化社会中,基于“广泛的社会合意”的社会价值、规范、认识才真正对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与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其他的大众媒介只是其表象与表征。
这一“广泛的社会合意”与传统的统合主义及多元主义有所不同,认为一个利益代表一个系统,这一系统由数量有限的组织构建而成,单一的、强制性与非竞争性是这些组织的基本特征,这些组织也具有不同的层级和功能划分,公共机构充当的是权力授予者和监督者的角色,这些不同组织可以在各自的领域交换资源以实现组织的利益,但是公共机构对这些组织的领导人的选择具有控制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善治”或“良好的治理”(Good governance)为更好地实现组织效率,提高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路径[4]。公共图书馆本质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属于公共物品,在传统模式里,往往是政府单方面的线性发展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一的线性模式的困境日益显现。基于合作治理模式下的社会参与模式成为一种理想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模式,合作治理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管理,是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不同主体间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发展的终端在服务公众。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其公共性、区域性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发展的社会价值与功用也日益突出,需要科学合理运转有序的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建设管理的根本价值与诉求[5]。但是当前的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还是停留在单向度的线性模式,缺乏各个机构的多元的互动网络模式构建。具体而言,基于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发展的互动困境体现以下几个层面。
其一,公共图书馆建设缺乏对公众需求层面的关怀。公共图书馆建设是指参与主体以及这些主体参与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领域的广泛程度问题。公共图书馆建设可以看成一张网,但是这张网对于受到公众直接影响的主题(Affected parties)、利害关系人(Stake hoiders)与一般公众利益(Public interest)是有所区别的[6]。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民主性和正当性需要体现“广泛的社会合意”,透过协商实现“合作治理”。这就要求受到公共图书馆影响的公众(或者说公共图书馆覆盖的公众)可能成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实际参与者,参与的比例越高,参与面越广,参与的人数越多,参与的代表性越强,也就是说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广度越大,对于公共图书馆的促进作用越大[7]。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流程都较为机械化,甚至一些公共图书馆管理较为混乱无序,公众的需求难以满足,尤其在流程较为机械化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对公众及各个部门需求灵活性的满足,使得公共图书馆管理失去了服务政府及公众的本来目的与宗旨。
其二,公共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缺乏与公共文化传播机构及公众的互动。良好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并吸纳政府各个机构及社会公众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建议。当前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更多的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以及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方便角度出发进行规划,对于公众需求和意见的采集较少,缺乏一种评估与沟通机制,使得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实现各个主体相互互动、合作、共赢的目的[8]。尤其是对于公共图书馆管理中涉及到各个机构及公众的一些关键环节,如采购流程涉及到需求服务,这些关键环节缺乏互动交流很容易使得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与实际需求出现脱节。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真正的利害关系人没有能够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管理过程,现在的事实是往往一些管理机构本身成为实际上的“议程设定者”(Agenda setter)。利害关系人(公共图书馆辐射的公众)的公众参与的角色常常出现错位,普通公众更是“缺场的”,被排除在公共图书馆管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之外。
其三,各个机构及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的深度不够。各个机构及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不仅要求公众有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在于公众的主张能对公共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各个机构及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提供正当性、公共性以及一定程度的理性。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往往是单向度的线性体系,是一个单一链条的循环,各个机构及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与管理流程中的关联度不高,缺乏各个环节之间的多维度关联。整个公共图书馆管理体系就显得较为呆板与僵化,缺乏灵活性,缺乏各个机构及公众参与的导入机制,缺乏对一些错误信息的纠偏机制[9]。进而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公共管理服务,与以人为本的目的相悖。
一是充分发挥非程序性的合作治理模式效能。公开征求意见是一种面向大众的非程序的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形式。这里涉及的本质问题在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究竟是“精英统治”还是“技术理性”,公共图书馆管理过程必须要给予公众参与平台,使得各个利益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实现相关利益主体的表达、沟通、协商与平衡[10]。如公共图书馆管理可以通过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进行,公开征求意见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在现代信息社会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在参与人员的范围、参与的程序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但是这种灵活性恰恰也是其不足之处,公开征求意见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程序规范,征集的意见容易流于形式。
二是实现网络化的多元互动机制构建。信息化时代使得治理主体变得多元化,政府、社会、民众都成为了公共图书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合作治理的模式也正是要求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参与主体和行动者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利益诉求采取协商合作的治理模式。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为人们带来了通讯上的极大便利。网络的广泛性、多元性使得人们无论存在什么样国界、年龄、身份、地位的差距都能够在网络终端自主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11]。公共图书馆管理问题也往往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相对平等的舆论平台,民意在这里得到释放,人们可以将自己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认知以及对公共图书馆管理部门的要求加以表达。网络时代,人们之间交流的“点对点”的双向互动代替了传统的“点对面”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被多元化的网络互动所取代。
三是扩大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合作治理的深度与广度。学者谢莉·安斯汀(Sherry Arnstein)在其代表作《公民参与的阶梯》(《A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中将公众参与按照其深度与广度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实质性参与、象征性参与、非参与三种类型,这对于我们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选择合适的广度与深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12]。其分类的具体形式见表1。
合作治理由于其巨大的社会功用和价值,被赋予了诸多的期待,必须从实质层面扩大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并将公众参与切实放到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合作治理的路径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图书馆各个主体耦合发展。
表1 公众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类型、方式与内容
公共图书馆服务最根本的目的在于维持一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文化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服务社会的价值导向。而文化的功用在于通过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以形成人的基本的自我认同为基础,进而达成文化的集体认同目标。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具备可以供给足够的文化资源的文化环境,进而实现社会进步。著名文化理论学家米希尔·兰德曼指出,通过文化所形成的基本形式和习惯乃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就是说这种基础并非自然安排。人的基本行为乃是靠人自己获得的文化来支配[13]。
公共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合作治理及社会公众参与的意义自不必说,但是作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它是现实中的存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最终必须落到具体的行为实践之中,而当前更多的还是停留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其实践也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治理模式发展的期待既不能过于乐观,也无须过度悲观,我们也不能把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放在理想主义的炉子上烤。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完善方为上策,完善合作治理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作,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道远!
(来稿时间:2015年6月)
参考文献:
1.王本欣.共同治理——合作存储图书馆治理机制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3(5):1-5
2.Shari R. Veil,Bradley Wade Bishop.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Enhance Community Resilience[J]. Risk analysis,2014, 34(4):721-734
3.胡洪彬.公共图书馆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与机制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3(2):91-94
4. D’Elia G,Abbas J,Bishop K et al.The impact of youth’s use of the internet on their use of the public librar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 58(14):2180-2196
5.张赞梅.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嘉兴市的实践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7):4-6
6.牛红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9):75-78
7.高小军.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理念与实践[J].图书馆,2013(1):99-100, 104
8.阮胜利.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模式研究——比较视角下的政策观念诠释[J].图书馆建设,2008(12):64-66,封3
9.姚大志.善治与合法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5(1):46-55
10.闫小斌.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改革的目标及路径选择[J].图书馆建设, 2008(12):46-50, 55
11.胡洪彬.刍议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资本及其培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3(4):12-16
12.张赞梅,代玉芬.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中的社会参与研究——基于公共治理和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J]. 图书馆论坛, 2013, 33(2):171-175
13.粟敏.浅析社会参与构建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资源整合问题——基于协同理论的视角[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8(5):118-121
A Study of Social Cooperation Mode of Public Library under Perspective Based on Cooperative Governance
Guo Bingying
( Zhejiang Medical College )
〔Abstract〕The most fundamental purpose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is to maintain a necessary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at has the value orient of social servic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s based on pluralism, comprehensive ,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good governance" of the 1990 s and the emphasis on social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c library. From of four aspects of the source of theory, practical difficult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road to the fu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social cooperation mode of public library under perspective based on cooperative governance .
〔Keywords〕Cooperative governancePublic libraryCultural serviceSocial cooperationNew media
〔作者简介〕郭冰滢(1968-),公共管理硕士,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副馆长,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