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说的拳头》看真人秀节目的人文关怀

2016-05-16 00:01李明坤
今传媒 2016年4期
关键词:真人秀人文关怀电视节目

李明坤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4)



从《传说的拳头》看真人秀节目的人文关怀

李明坤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384)

摘 要:近年来,我国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其中不乏《爸爸去哪儿》《我们15个》《变形记》《旋风孝子》等明星、孩童亦或百姓参与其中的体验型真人秀节目。受众在收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不同的生活经验、人文历史、丰富的情感等,然而在“唯收视率独大”的窘境中,如何平衡人文关怀、节目效果、收视情况等综合因素,成为了每一个从业者需要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节目;真人秀;人文关怀

电影《传说的拳头》于2013年4月10日在韩国上映,影片讲述了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名为 《传说的拳头》 的格斗真人秀节目,重新点燃了昔日“拳霸一方”的热血男儿心中的火焰。他们出于各种目的,在2亿韩元的奖金刺激下,纷纷登上擂台。节目一推出反响剧烈,紧张刺激的节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参加节目的选手中也包括了三位昔日叱姹风云的格斗界人物。曾经怀揣拳击梦,却因不公正裁判而落选1988年奥运会的林奎德。为了生计打理起面馆,带着失去妻子的伤痛独自抚养女儿,为了能让女儿过上好日子,冲着奖金站到了擂台上;有独特个人魅力,却为养家糊口连自尊都愿意抛弃的大企业家部长李尚勋,同样是出于生活压力而站到了擂台之上;人称“疯狗”的申载锡则是个到现在还梦想拿格斗冠军的三流痞子。三个人过去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却因为变故影响了他们的友情。随着节目的热播,全国各地刮起了“传说的拳头”风潮,三个人的背景也被节目组挖出并作为噱头宣传。他们一路拼荆斩棘通过淘汰赛,进入到总决赛。一场改变他们生活的“传说中的对战”就此拉开。

大多数观众认同这是一部靠自己努力赢得新生的励志影片。但以一个电视从业者的角度审视影片会发现,影片矛盾点确实突出,但是影片中反映出来的行业现象,应是每个电视从业者需要反思的问题。《传说的拳头》栏目的参与者大多为普通人。节目组通过对每位参赛者的包装,构建起庞大的关系网络,作为噱头赢得关注度继而提升收视率。

作为节目制作者看重的不应仅仅是节目的收视情况,而应考虑出演者是普通人的前提,充分考虑他们面对聚光灯、摄像机包围时,心理上的变化与不适,以及在金钱、友情前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影片中展现的行业问题即真人秀节目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无“关怀”,“秀”何来

人文关怀,一般被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我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以人为本”,也就是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尊重人格、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予以肯定、对人类生存环境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等,他同时体现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如今,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作为中国电视行业转型期的一种探索,电视节目是否能够体现出更好的人文关怀,逐渐成为了节目成败的评判标准。电视人是否能够坚守自己的行业阵地、秉持自己的专业操守、担负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责任与人文关怀是密不可分的。

同样,在新媒体环境中不断改良、成长的真人秀节目与人文关怀也有密切关联。真人秀节目,一般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纪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目前,我国真人秀节目大致可分为:表演选秀型真人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等;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角色互换型真人秀节目如:《变形计》《了不起的挑战》等;户外纪实真人秀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旋风孝子》《我们15个》等。从真人秀的定义和现有节目类型来看,都是以展现人物形象作为根本出发点。观众领略到的也是节目中每一个人的鲜明特点。无论是演唱、求职或是生存、冒险,都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所以,真人秀节目无时无刻不流露着真实的人文关怀。其次,传媒从业者肩负着正确价值观的传递责任,一档节目不应仅为高收视率带来的高额回报。更多的应是回馈社会以高品质的精神、用人文情怀去感染人心、给受众带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刺激。而这最根本的就是节目中传递的正确的、符合时代的人文关怀理念。

二、真人秀节目的“二度定义”

人性含有窥视欲望,真人秀节目恰恰能够带给我们这种窥视的快感。对于真人秀节目而言,如果真实纪录的只是平淡的生活,或者《传说的拳头》节目中只是纯粹的两位拳手的擂台较量,那么观众对于节目的关注是不会长久的,观众的接收心理还是希望能够从电视上看到“戏”。而“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戏剧冲突而产生的,有了冲突才会促使人行动,由此展现人物的个性,并推动节目的叙事过程。

不可否认,真人秀节目离不开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因为它要在有限的时间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就需要抓住事件中的主要矛盾斗争,加以典型化,形成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这样,才能紧紧吸引观众。但是,当我们把一个人完全暴露给世人观看的时候,在满足本身窥视欲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被观看者的心理境遇呢?此时,我们需要对真人秀节目的“主角”进行“二度定义”。

如前文所述,真人秀一般指由普通人而非扮演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指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展示自我个性,并被纪录或者制作播出的节目。何为“普通人”?时常出现在聚光灯下的歌手、演员等公众人物是普通人;生活在基层的平凡老百姓是普通人;无行为能力或者三观尚未健全的未成年人是普通人;《传说的拳头》中林奎德、李尚勋、申载锡也是普通人,甚至于电视机前收看节目的观众也属普通人范畴。但是当我们把他们统称为一类人,并把它们不加区分的安放在真人秀节目各个环节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情况。因为“普通人”之间也是有差异的。

1.《爸爸去哪儿》

近日,网络上曝出消息,因受广电总局严控亲子类节目的影响,湖南卫视原定于2016年7月周六22:00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四季已准备取消制作,而此前节目的广告招商已达15亿。消息一经爆料,让这档2013年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前这类亲子探险类亦或是户外真人秀类节目并不多见,可以说这档节目开启了中国户外真人秀的新篇章。但就在今年,广电总局传出将颁布新的“限娱令”,将严加控管未成年人士上真人秀节目,包括娱乐节目、报道,不得炒作及包装明星子女,且要求减少制作亲子节目,并撤出晚间黄金时段,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除了涉及对未成年参加电视节目的限制外,“明星子女”一说更是之前“限星令”的升级版。

在《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第四期中,摄制组给“星娃”安排了“守护鸡蛋”的环节。试图通过隐蔽拍摄的方式,来捕获孩子们最真实的反应。孩子们或机智、或惊恐、或可爱的表现从节目编播效果及受众反应来看,此环节相当成功。但是,笔者反复观看了这个环节后发现,该环节带给大人们的是习以为常的“拿娃找乐”的欢愉,但是对于一个缺乏价值评判标准的未成年人来说,却面临着道义允诺、欺瞒谎言二选一的巨大压力。直到节目尾声,也没有出现五位父亲或是节目组给出的“友情提示”,他们没有及时告诉五位“星娃”和电视机前的孩子,刚才的种种只是大人们友善的玩笑。在真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情形,应该如何处理。节目这种处理方式,从制作角度看,是人文关怀的缺失。从社会角度看,制作方未能肩负起传递正确价值观的重任。

2.《我们15个》

由腾讯视频和东方卫视联合制作播出的户外生存生活实验真人秀节目《我们15个》,是一档首次24小时直播的真人秀节目。15位性格迥异、背景不同的陌生人,怀着对生活的种种设想,暂别过往,从零开始,在荒芜的平顶之上共同生活一年,在极其有限苛刻的资源条件下,努力生存并实现他们理想的生活方式。当生活方式、游戏规则等问题摆在15个人面前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越发的凸显。

这种冲突,作为吸纳了电视剧特性的真人秀节目是必不可少的。少了人际矛盾的展示,节目的故事性总归是大打折扣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既有性格冲突,也有理念冲突和欲望冲突,它们往往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当今社会人们有着不同的理念,在各种理念的支撑下各种各样的欲望孳生繁衍,有生理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追求。在实现自己欲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个性都会得到凸显,不同个性造成的性格冲突一触即发。这样的剧情一定会吸引受众的关注,他们会大呼过瘾,甚至成为个人或群体的忠实拥护者。节目把每个人的本性完全暴露给受众的时候,受众也会逐一发现每个人的缺点,并对他们产生新的看法和评价。当这15个人走出平顶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又该如何面对非议。这些也属于节目人文关怀缺失的范畴。

综上,当我们再次审视真人秀节目概念的时候,是否应该重新定义“普通人”的范围。当节目中出现的是从未走入公众视野,面对摄像机镜头可能会不适的平民老百姓时,亦或观念还未健全的孩童时,节目是否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呢?

三、真人秀节目的冷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如雨后春笋,但却良莠不齐。在真人秀节目热播的同时,节目制作者也应对取得的业绩进行反思和总结。真人秀节目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收视率在“作祟”,收视率是研究人员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依据;收视率是电视台节目编排及调整的重要标准;收视率是电视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收视率是广告公司投放认定条件等。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条件使得收视率“绑架”了节目,造成了“唯收视率独尊”的畸形境地,更造成了节目对于人文关怀的冷漠和无视。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从业者都需要细细考量、严格把控的。

参考文献:

[1] (美)阿伦·A·阿莫尔著.石川,李涛译.影视导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震林.试论“真人秀”节目形态的核心元素——兼析《幸存者》和《生存大挑战》[J].南方电视学刊,2014(1).

[3] 谢耘耕,陈虹.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 尹鸿,冉儒学,陆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简介:李明坤,男,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文艺作品演播研究。

收稿日期:2016-04-11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4-0104-02

猜你喜欢
真人秀人文关怀电视节目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