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先生在《说说嘉乐纸厂的来踪》[1]一文中,详细交代了嘉乐制纸厂建厂之初约股五万的来龙去脉:陈宛溪和张富安各认股壹万元,陈宛溪负责在乐山募股壹万元,另外两万元由李劼人和王怀仲负责在成都和眉州募股。
然而,在乐山市档案局保存的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2]中,一份档案上清楚地写着当时还有一位大股东——孙德操。这份档案还显示,“树德中学董事会”和“树中申太夫人奖学金”这两个股金占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全股额约五分之一的账户,其所有人皆为孙德操。
孙德操为何会以巨资入股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呢?孙德操,系抗日川军名将孙震将军[3],之所以会以巨资入股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乃因其与该公司董事长李劼人的关系。
1927年,李劼人通过好友魏时珍结识其蓬安同乡汤万宇,在汤万宇家中与当时的四川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兼第五师师长孙震相识。年纪相仿且抱负相近的两人遂成为莫逆之交。李劼人曾这样评价孙震:“孙先生为人淡泊,待人并不以功利,此足尚也。”[4]李劼人有感而发,盖因孙震在1930年李劼人因生活所迫,举债300元开“小雅”面馆时,力劝李劼人坚持文学写作,并表示愿意聘请他为顾问,每月支付顾问费用保证其生活。李劼人虽然拒绝了,但还是推荐了其面馆的伙计——贫穷大学生钟朗华,孙震果然一直资助其读完大学。而清华求学后在川大教书的王介平,也是由李劼人推荐孙震资助的。
在抗战前,嘉乐制纸厂因技术、设备落后、纸张产量不高经常停产,抗战时因洋纸停运、政府政策扶持有了发展契机。嘉乐制纸厂董事长李劼人在1937年抓住机遇,增加投资,购买机器,扩大生产。基于对于李劼人的信任和支持,孙震在那时借给嘉乐制纸厂2000元(1940年按照每股5元,折合股数为400股)。
树德中学与孙震有怎样的关系呢?孙震一生有两大功绩:一是抗日卫国,二是办学兴教。作为一名军人,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抗战爆发后,孙震与邓锡侯一起带兵出川抗战,他就任二十二集团军副司令,邓锡侯任总司令。1938年1月,刘湘病死于汉口,蒋介石调邓锡侯回四川,孙震继任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在晋东一带指挥部队与日作战,阻敌西进。1938年3月中旬徐州会战中,孙震率部与日军血战于滕县,滞敌前进,保证了台儿庄大捷。1939年5月,孙震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作为有识之士,孙震的一大功绩是办校兴学。从1929年起,孙震陆续在成都办了四所树德义务小学,1932年又兴办了树德中学初中部,1937年增设树德中学高中部。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军阀办学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像孙震这样的纯粹军人办学却并不多见。在《树德中学十周年纪念刊》发刊词中,孙震表述了他办学兴教的初衷:“深憾贫寒未竟所学,爰斥历年俸公,及长官所予者,约集热心教育之各同志,共同创办树德学校。小学初中高中,次第成立,征费较轻,管理较严,聘师极慎,取士必端,所有优待及奖学诸办法,均详定章则,凡可为勤苦学子谋者,靡不殚竭心力以赴。诚以处此时艰,寒峻读书,绝非易事,而建国之际,国家社会,需才又极急迫,不能因其无力深造,致使楩楠杞梓,委于岩壑以老,是以珍重护惜,加之规矩准绳,俾皆呈材奏能,蔚为国用,树木树人之喻,亦即震之素志也。”[5]
图一
图二
资助寒门子弟读书,为国家社会培养可用之才,这就是孙震散尽家产倾心办学的初心。据说,孙震出师抗日前曾立下遗嘱:“儿子孙辈,不得动用学校基金分文,只能当一名常务董事。”[6]其长子孙静山是树德中学的常务董事,但是“树德中学董事会”的基金一直由任苍鹏(孙震的军部经理处长)、吴照华(树德中学校长)管理。
“树德中学董事会”入股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时间是1940年,彼时正是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黄金时期。根据《李劼人年谱》记载,李劼人在1940年“全部精力投入嘉乐公司事务。为了招收新股,加强纸厂生产力量,向外打开局面,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劼人通过董事会招收了重庆民生实业股份公司和孙震及他创办的成都树德中学的大宗股金;将董事会迁往成都;在成都设立嘉乐造纸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在重庆、乐山两地设分公司”[7]。这一年,孙震名下股份为473股,树德中学董事会名下股份为1600股。后来多次增股投资, 1942年12月31日的股东名簿中,孙震的股份为1827股,树德中学董事会的股份为12200股,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股额也不过100000股。
在1941年,孙震又以其母申太夫人之名在树德中学设置了“申太夫人奖学金”[8]。与“树德中学董事会”一样,“申太夫人奖学金”以基金方式投资于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以股息作为经费。从1941年入股到1942年12月31日的股东登记中发现,“申太夫人奖学金”的股份从600、900到最后的1800股,数额增长幅度也很大。
及至1942年,孙震在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三个账户,总股额15827股,股金为791350元。将如此巨大的款项都投放于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皆赖于孙震对于董事长李劼人的信任。但孙震的巨额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以股息作为办学经费,实现其树人树木、教育兴国的理想。
在树德中学校长吴照华先生这份信函中,清楚地交代了“树德中学董事会”巨额入股的目的在于以股息办学。
李劼人虽然没有孙震那样的财富能够建校办学,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但在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有了盈利时马上拨出专款特设“文化事业补助金”来资助文化团体、大中小学、职工求学,以此回报国家、效力社会。其中树德中学也收益不菲,尤其是在抗战后法币不断贬值,义务办学举步维艰的时候,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仍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力保树德中学的办学经费。
图一是1944年4月15日,树德中学请求拨付20万元补助金的公函。图二是写于1945年4月10日的公函,一方面证实了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拨付了20万元的文化补助金,一方面又显示了树德中学提出30万元文化补助金购买实验设备的新申请。随着法币的贬值,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文化补助金不单纯只是应急,更是以一种常态化的形式按月拨付给中小学、孤儿院,一些文化团体和个人。
随着法币的贬值,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的资助额也在不断上涨。在图三这份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文化补助金拨付名单上,清楚地写明从1947年8月到1948年5月,每月拨付树德中学50万元的文化补助金。
这份从1948年6月至1949年4月捐助给各学校文化补助金的总额,给树德中学的文化补助金是每月拨付300万元。
武将孙震,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军人,热心义务教育,战场上舍生忘死,战场下倾资办学,为国树人;文人李劼人,以实业救国,以实业资助文化事业,实践其由实业到文化的双救国理想[9]。一文一武,亦文亦武,借助嘉乐纸厂和树德中学这样的两个平台,孙震和李劼人谱写出了一段民国教育传奇和爱国救国佳话。而今,孙震、李劼人都已离世,曾经辉煌的嘉乐制纸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03年宣布破产,只有树德中学[10]仍薪火相传,践行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理想。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李劼人著. 李劼人全集 第7卷 散文.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09.第310页;
[2]本文所用的档案都来自于四川乐山市档案局,由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的学生姜九路标点,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教授王开志校对;
[3]孙震(1892-1985),谱名定懋,又改名震,字德操,祖籍浙江,生于四川绵竹。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先后参加讨袁护国和北伐战争。抗战时期随刘湘出川抗战,任第22集团军总司令,参加过娘子关、台儿庄等战役。抗战后任第五绥靖区司令长官。1949年底去台湾,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85年在台湾病逝。
[4]李劼人著,李劼人全集 第10卷 书信,四川文艺出版社,2011.09,第23页;
[5]成都树德中学十周年纪念刊,http://bbs.tianya.cn/post-284-363301-1.shtml
[6]刘步超.忆抗日将领—孙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崇庆县委员会编. 崇庆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第40页
[7]李眉.李劼人年谱[J].新文学史料,1992,(第2期).
[8]申太夫人奖学金,旨在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其具体设置为:每期高中40元,初中30元。凡学业、操行、体育成绩均为甲等者,可获甲等奖学金,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如果获准乙等奖学金者,只限一个学期,下期可以继续申请;若中途成绩下降,有主科一科不及格者,即停止发给。
[9]付金艳.抗战时期嘉乐纸厂的纸张供应[J].郭沫若学刊,2014,(第4期).
[10]成都树德中学由孙震1932年创办;1951年,成都私立甫澄中学并入树德中学;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私立树德中学,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第九中学校;1989年,学校举行校庆60周年,成都九中更名为成都树德中学,是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北大和清华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四川省首批探索拔尖人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