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流星,永恒的艺术
——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作品赏析

2016-05-15 03:14陕西郭牧
名作欣赏 2016年16期
关键词:绘画印度艺术

陕西 郭牧

耀眼的流星,永恒的艺术
——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作品赏析

陕西 郭牧

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的艺术成就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她对印度、对亚洲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她在中国却鲜为人知。本文重点讨论其油画作品“南印度三部曲”——《新娘的梳洗》《梵行者》和《南印度村民去市场》,和读者分享她的艺术成就。

“南印度三部曲” 印度 女性 艺术

印度女画家阿姆里塔·谢吉尔(1913—1942)的艺术成就在国际上也被广泛认可。她的作品2007年3月在英国伦敦著名的Tate美术馆展出,几幅珍贵作品于2013年1月在英国伦敦展出并获得较高评价,2015年3月18日她的罕见自画像以二百九十二万美元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进行拍卖①,创下印度女性画家拍价的新纪录。

1929年,十六岁的谢吉尔到法国接受绘画训练。她的启蒙老师——后印象派画家卢西恩·西蒙称赞她的天赋,不断鼓舞和激励她的创作热情。她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实践性地汲取后印象派大师保罗·塞尚的客观性描绘事物结构的方式,又从保罗·高更那里学到了明丽色彩的组织形式。因此,谢吉尔早期的绘画呈现出后印象派的许多特点。她十九岁创作的第一幅重要作品《年轻女孩》,入选1933年巴黎沙龙展,使她成为当时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亚洲人。

1934年,二十一岁的她回到了印度,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印度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新奇又反差巨大。1936年,谢吉尔游历印度大江南北,深深受到古代印度雕塑和阿旃陀佛教壁画艺术魅力的感染,她开始思考印度题材,就像保罗·高更执着南太平洋岛屿风土人情一样,不久她创作了油画作品“南印度三部曲”——《新娘的梳洗》《梵行者》和《南印度村民去市场》,开启了印度油画史上崭新的一页。

谢吉尔的作品《新娘的梳洗》创作于1937年4月,是她返回北印度西姆拉家乡后,以宅院里的女佣为模特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在这幅作品中,她描绘了一位新娘在婚礼前梳妆打扮的一个场景。新娘位于中央,尽管处于静坐状态,但仍然显得鲜活。新娘的手掌被染上猩红色粉末,有魅力地凝视着观者。她的侍女握着一碗粉底,一个妇女半跨着很不舒服地坐在她的脚尖上,边缘处还画了一个男孩,画面传达出一个富有故事性的家庭婚庆场景。新娘与观画者仿佛在进行眼神和心灵的对话,谢吉尔以其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了她所要表达的“现场感”。

画家采用了较为平均的构图,画面中的人物在画幅高度、水平度上几乎是相同的,人物比例也都等大。这似乎给观者感觉画家本人就身临其境,意在使自己成为这个婚礼场面的见证者。画面色调和谐、均衡,没有强烈对比。人物造型采用了类似高更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和富有东方情调的朴拙风格,人物形体轮廓如雕塑般优美,同时也引入西方绘画的空间处理方式,具备一定的透视关系。画面中淡紫色、粉色和绿色、白色及棕色映衬在浅绿色背景之上,更增加了其美感。

此幅作品的绘画风格和色彩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阿旃陀壁画得来的灵感启发。画家在处理人群景象时,明显采用了阿旃陀壁画时期就有的高度形体简化风格,抛弃了客观形体的诸多细节,依靠轮廓线进行造型,大面积平涂色彩,塑造出结实、质朴和忧伤的人物形象,从而突出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

谢吉尔的作品明显表达出对女性深切的关注。作为一个女性,画家自然对女性和她们的活动更感兴趣。印度女性过着隐居的、被束缚的生活,行动犹如影子。这种哀伤的基调在她所有的绘画作品中占据主导。她笔下的女性,都有一种暗淡无光的眼神,听天由命和意志消沉的情绪流露于她们的脸上。

当盘点世界的女性画家时,人们不禁想起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谢吉尔也经常被称为“印度的卡罗”。谢吉尔与卡罗几乎处于同一时代,都有匈牙利犹太人血统,她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同为女性画家,都在表现女性人体、女性生活情景及精神状态,都在她们开创性的作品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倾向,从而走在其他同时代人的前列。但是弗里达·卡罗从一开始就反映出墨西哥文化而且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使自己更加接近墨西哥传统和革命中的工人阶层;而谢吉尔则相反,她体现的是学者、绅士和上层社会的眼光,而且是以男性视角来看待女性,从这一点上讲她们具有本质的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谢吉尔迷恋、追慕高更的作品风格,但她与高更有明显的不同。高更的艺术,以率真、单纯化、宗教性的方式,采用近于原始艺术的平面造型和配色,表现对女性的性欲,表现大自然带给他的感受和他对岛上“大自然的宠儿”的心仪倾慕。他的作品主观情感浓烈,充满某种“暗示性”和“象征性”。谢吉尔在作品中传达出的不仅是叙事性的层面,而且还有情感的层面——以线条、色彩和创意,表达出对女性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刻画出富于表情的、逼真的艺术形象。

作品《梵行者》描绘的是一群印度南部的修行者,作品塑造出静穆的、苦行的优美男子形象。人物大眼睛、黝黑瘦削的脸庞、撅着嘴唇,这是谢吉尔所惯用的方式。谢吉尔精心布置了五个年轻男子的构图,每个人物的眼神、表情、动作、形体以及布局和位置,都是经过慎重选择和安排的。五个人物几乎都平均位于一个水平线上,高度也相似。从作品可以看出,画面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右边后面一个人物的头部和视线以及手臂都指向中央人物,最右边的人物腿部、脸部也指向中央人物。同样,左边两个人物的头部高低位置所形成的方向线,也走向画面中心,这样使得观看者视线被引向中央。

五位梵行者盘腿坐立、袒胸露怀,宗教圣物——丝带旋绕在他们的躯体上,各个人物凝视着不同的方向。左边一位修行者刚好注视着观者,仿佛与观者之间进行着眼神的交流,而其他修行者视线转向其他方向。中央的人物额头上涂以白色和红色标志,他看着观者方向之外的空间,好像被只有他能看到的东西所吸引。中心人物身体比例也被刻意拉长。

这幅画是谢吉尔投入精力最多的一幅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作品展现了她的天赋,不仅有戏剧性对比色彩的运用,也有对单一色调微妙变化的掌握。五个人肤色的色调变化处理极其微妙,在较小的色度差异情况下,塑造出坚实、和谐的形体。裤子同类白色的把握,更是展现出来自西方学院卓越的绘画技巧。谢吉尔戏剧性地运用棕色皮肤和显眼的白色色调作对比,在西方油画里是不常见的,这也显示出她乐于实验探索的精神。耀眼的白色高腰裤映衬在琥珀色的背景上。人物的白色窄脚长裤的韵味,被赋予了每个人物的个性,在五个人之间皮肤色调的巧妙处理中反复回荡。这幅画的迷人力量也因印度教的神秘性和对神职人员的敬畏而倍增,宗教仪式行为与人物个人特性达到完美平衡。

作品《南印度村民去市场》描绘了南印度村民赶赴集市的一个场面。构图集中而饱满,亮色背景烘托出深色的南印度半裸人体,使画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人物的轮廓线采用了阿旃陀壁画的线条画法,还运用了阿旃陀壁画的凹凸晕染造型方法,塑造出高度简化的立体造型,去掉了很多细节。色彩几近平涂,少有光色变化。画中的村民和妇女被塑造出纤细、拉长变形,形似萝卜的形象,精神倦怠而哀伤,为我们传递出一种拖儿带女、举家迁徙的感觉。这与高更力图表现的纯洁和原始有所不同,也不同于阿旃陀反映世俗欢快的情调,谢吉尔使自己的绘画风格与高更区别开来,与印度传统艺术区别开来,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南印度三部曲”显露出谢吉尔对色彩的激昂热情和对印度题材的强烈情感共鸣,她开拓性地融合西方绘画与印度传统艺术,不同于其他印度画家的风格,所取得的成果在印度也是鲜有人能够达到的。这标志着谢吉尔艺术风格和艺术思想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

实际上,谢吉尔创作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她属于匈牙利—印度混血儿,来自于学者与歌唱家组成的艺术家庭。她出生和成长于匈牙利,又先后在意大利、法国学习西方现代绘画,后返回印度生活和创作。她接触到西方和印度迥然不同的人文艺术环境与社会现实,这些差异都进入到年轻女画家内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心理矛盾。但也为她致力于东西方绘画的融合、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融合铺垫了心理基础和精神动力。

某种程度上讲,从作品“南印度三部曲”我们便可以看到谢吉尔已形成自己成熟的艺术创作思想。以下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三部曲”的艺术创获。

第一,热衷表现印度人民的乡村生活。谢吉尔认为,她“个人的艺术使命是通过自己生动的画幅表现印度人民的生活”②。她热衷于表现印度乡村生活的韵律之美,三幅作品分别选取了乡村新婚、苦修梵行、赶集的典型生活场景进行渲染和创作。作品准确地捕捉和领悟她所看到的印度众多脸庞的忧郁、倦怠之容,给人一种萧条、凄凉而又不同寻常的美丽印象,从而传达出一种对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印度乡村生活深深的眷恋。

第二,东西方绘画技法的融合。“南印度三部曲”是她试图融合印度传统绘画技艺与后印象派技法的成功尝试。从“三部曲”中可以看到她从理解西方油画入手,使用后印象派的明暗对比、线性透视、色彩推移等立体造型方法,处理线条、形体、空间和色彩精妙而娴熟,同时也带有很强的印度阿旃陀、南印度壁画构图、线条、比例和色彩处理方法的特点,例如纤细的外轮廓线、平涂色彩等,使东西方绘画技艺在她的画面上得以自然地融合,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三,传统绘画与现代绘画的融合。可以说,后印象派是现代艺术的开端。由于谢吉尔学习吸纳后印象派技法,又努力继承印度传统绘画技法,因此她的画有一种从传统横掠现代的劲健之风。当时尽管很多画家也期望融合东西方绘画技法,融合传统与现代绘画,如著名的孟加拉画派画家A·泰戈尔、南达拉尔·鲍斯,但他们仍效仿古代印度史诗或神话男神女神造像的图式,以水彩画平面绘制,形体造型和色彩对比缺乏力度。他们没有塑造出像谢吉尔那样强劲有力、富有印度特色和现代气息浓厚的艺术形象。另外,谢吉尔的作品又融入现代情感,似乎意在重新审视人性的真理,这在当时的印度也是鲜有画家能达到的。

因此,谢吉尔的画是开拓性的。论者称她“是三十年代一位真正的先驱。她精致的作品有机地植根于最有价值的印度传统之上,同时又是完美意义上的跨越国界和现代的”③,“谢吉尔的艺术震动了印度艺术圈层……她找到了一种全新的、切实的艺术走向。她的绘画为整个印度现代艺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标志”④。从某种意义上说,“谢吉尔找到了解决印度现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身份认同问题的一种方式……对当代印度绘画而言,最优秀的作品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她的榜样的影响”⑤,一些评论家认为她的出现是“印度艺术编年史的分水岭”⑥。谢吉尔在艺术上的积极探索,也为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借鉴。

①《印度教徒报》网络版,新德里,2015年3月20日。网 址:http://www.thehindu.com/news/national/rareamrita-shergil-portrait-sells-for-record-292-million/ article7015473.ece

②Amrita, Sher-Gil, Lalit Kala Akademi, New Delhi, 1965, p27.

③Elkins, James, Stories of Art, Routledge, London, 2002, p102.

④Wojitilla, Gyula, Amrita Shergil and Hungary, 1981, p62.

⑤Chaitanya, Krishna, A History of Indian Painting: The Modern Period, Abhinov Publication, 1994, p182.

⑥Bhuvanendran, N, Interpretation of Indian Art, Heritage Publisher, New Delhi, 1991, p160.

作 者: 郭牧,西安文理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编 辑:赵斌 mzxszb@126.com

猜你喜欢
绘画印度艺术
如果可以去印度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最高警察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印度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