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及其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2016-05-14 08:03李秀东
群文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数字

图书馆传统的信息资源建设通常是以商品化资源为对象的,资源建设很大程度受传统出版模式的制约,近些年,在高定价的出版物面前图书馆往往很难实现资源建设的既定目标,数字出版借助于最新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极大地缩短了出版周期提高了出版的效率,数字出版模式下的开放知识、开放数据库的出现,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而影响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一、数字出版的特征

(一)数字出版方式多媒体

传统出版物是指报纸、期刊、图书等纸质出版物。这种纸介质出版物以记载文字、图表和图片这类静止的的信息,传统媒体形式则是将报纸、书刊、电视、广播采用平面化、模拟技术传播,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功能相对独立。数字多媒体功能则可将传播内容诉诸感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就是说在感知上可以“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从而达到“多维化”目标。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方式是以声音、图像、视频、文字、音乐等多媒体形式记载和传递的动态信息。如CD-ROM歌片既可视演唱者,又可以翻看歌词,选择原唱卡拉OK等多种形式;CD-ROM动物电子出版图集,不仅能介绍所收录的动物习性、原产地、分布情况、资源特征,同时还能显示所收录动物的声像资料。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形象、生动,愈来愈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有资料显示,目前,电子图书的总量、电子图书的读者总数量以及电子图书市场的销售总收入增长异常迅猛,随着出版活动所依赖的载体发生显著的变化,纸质图书的内容数据化、图像化以及网络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新潮而便捷的阅读手段。

(二)数字出版存储海量

我们知道,普通纸质期刊、报纸出版时信息承载量是有限的,期刊要受篇数、字数限制、报纸要受版面限制,一经排版,不能随意增减内容,如作内容调整或增加就会给印刷、排版、和发行带来诸多问题。而线性传播的广播、电视其内容设置通常要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甚至要精确到秒,所能呈现的内容也就很有限。数字出版则是数字出版物发布的信息,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便捷地存储于磁盘光盘或网络空间,数字出版就存储而言是海量的,与传统出版相比内容是无限量的。

(三)数字出版传播交互式

数字时代大数据环境下,人人都可以写故事,故事产生数据,数据变为资源,资源推动出版模式往“大众化”进发,不难理解,大众的思维创意总是超出一群固定的人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故事出发,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让自己的知识与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这也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通过各种分析工具,大数据技术可以将个人用户产生的分散的碎片化信息组织在一起,从而让每个故事更为精准和立体,并且都能成为优秀的出版资源。同时,读者不再仅仅是读者,作者也不再仅仅是作者,双方角色得到自由切换、两方的界限也被打通,能够更好地实现互动交流和互动出版,数字出版的这种即时的互动,很大程度促进了思想、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为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四)数字出版流程简效率高

传统出版流程一般经过编辑、送审、印刷和发行,具体环节较复杂,通常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出版周期偏长。数字出版则是网内网外互联运转,同时相关步骤同步并列进行,由于在数字出版中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图书出版的编辑效率大大提高。

(五)数字出版高度满足个性化需求

数字出版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可以精准到按需出版,这与传统出版的经济模式运行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之外,按需出版还有其他许多传统出版模式不具有的特色,就是它的包括包容性、及时性、定制性等等特性在内的综合优势。首先,按需出版也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出版方式,它是一种网络出版,在网络出版的数据库中,留有着让任何一家传统出版社都望其项背的图书品种,这就是按需出版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包容性。其次,按需出版具有的及时性这一优点,使得出版社不再被“最低印数”所限制,于是许多客户即时印刷的要求便得以满足。正因如此,部分按需出版公司甚至提出了“即日出版”的口号,并且用按需印刷技术印制几百页的图书,完成整个过程仅需以分钟计时的时间。最后,定制性是按需出版不得不提的最大特色,所谓定制性,是指在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内容的字体、排版等工作,都可以针对客户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进行“私人定制”。

二、数字出版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影响

(一)数字出版加速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步伐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要深化对全球文献信息资源的掌握,做出更加正确的选择,并且努力获取重要的网上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权,推动文献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网络上的文献资源目前仍然是处于无序状态的,所以文献资源建设者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广大读者的需求以及建设文献资源所要达成的的目标和所要坚持的原则等,来对被精心挑选出来的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标引、检索、采集等等工作。同时,还要组织下载有关文献信息,使网上流动的部分信息能够得到固定,来使得文献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补充和丰富。

(二)数字出版使图书馆资源建设更加有序化

除了以上所说,对文献资源进行必要的综合处理,深度加工和重新组合也是十分重要的。这能够使网络上爆炸式的信息资源转化成有序的、便于吸收的知识,并且由此组建成各种不同专题的数据库,使得网络资源融入馆藏。跟踪网络信息的变化是非常必要的,正是这一步使得文献资源能够始终保持最新,更加“与时俱进”。做到了定期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更新和补充,网络资源和馆藏资源就能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更加充分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最后,由于资源的互补性,各具特色的馆藏资源还会源源不断地向网上输送在自已有所发展的同时“反哺”网络资源,促进网上资源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这样,我国的文献资源建设便会像许多国外的成功案例那样,在建设中加强各系统图书馆的分工协调,使得馆藏特色化建设更加普遍和完善,以适应信息时代各级各类图书馆的要求。

(三)数字出版促使图书馆资源建设结构更趋科学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对文献的保存,因此保存本制度广泛存在于各地的大小图书馆当中。随着出版模式的变化,有部分学者对保存本制度仍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过疑问。尽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站出来直接否定这项制度的继续存在,但是仍然有学者强调,“保存本仍然要向读者提供利用!”这是有道理的,部分图书馆也积极响应,将保存本书库面向读者开放,比如以地下图书馆的形式,将“保存本”的余热最大化。但是这也是有相应的条件的,条件是“保存本”不外借,只提供在图书馆内阅读。这时候,另一种新型的出版模式——“按需出版”的优越性便可以显现出来了。

由于按需出版能够以其独特的优势,对图书馆里珍贵的绝版书等进行补充,丰富馆藏,所以,曾经被放下了的“保存本”制度的存废问题又被学术界提及。如今,部分有先见之明的图书馆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措施,或者直接撤销了“保存本”书库的做法,而是选择将保存本“搬上台面”,重新流通起来;也有图书馆选择开放保存本书库,让读者直接进入阅读。当然,对于“保存本”制度的存废问题,仍有学者认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图书馆,需要进行理智深刻的思考。对于国家级图书馆和地方省级图书馆来说,不管今后按需出版发展的多好,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仍然应该坚持“保存本”制度,以使地方的和国家的珍贵历史书籍和史籍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存。但对于规模较小的高等学校图书馆等来说,图书资源的不足是缺憾,所以保存本制度应当取消,依靠按需出版模式来进行馆藏的补充。

(四)数字出版使得图书馆需求采访成为现实

虽然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但是在“小众”读者面前,也应该树立较好的角色意识。如今,数字化出版模式以及按需出版的出版模式,给了“小众”读者最好的满足。在这之前,我们虽然知道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里包含了对这一精神的要求,但是由于图书馆在传统的文献需求采访方法下,只是列出表来让读者在图书馆的范围限定下进行选择,读者是被动的,不积极的,于是造成了文献资源难以更好地被补充。即使图书馆通过答卷、面谈等等形式了解其需求,也是针对既有图书订购目录的,在成品的情况下进行“不得不选的选择”,这样,看似主动的读者需求调查活动,它在实质上却是被动的,并不能充分体现读者的个人意见。文献资源建设应该注意到,对“主流顾客”的服务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忽视那些“小众读者”的需求。

在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馆对读者需求的收集能力,远远超过传统的问卷填答方式。同时,收集到的顾客需求,也不仅局限于图书的学科与专业内容,更有各个群体的读者在关于书本的排版、字体上的个人意见,让读者来做“编辑”的主人,以达到更好地出版效果。举个例子,有些老年读者的视力不太好,他们更愿意选择较大号字体排版,而许多年轻读者则会有更多追求个性和时尚的意见建议。如果这些意见得以实现,文献资源建设将会更加人性化,面向读者,面向大众。

在新型的按需出版模式下,图书馆购买图书不再需要“一次买够”,正因为按需出版的优势,使得图书馆可以略微保守地进行购买,从而提高单本图书的总利用率,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不仅如此,因为科学采购而节省下的一笔费用,还可以被利用到购买其他必要的文献资料。不仅如此,按需出版的方式,可以使得图书馆藏中缺乏的重点图书得到补充,也可以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补充更加面向大众、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书籍,从而使整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管理和建设趋向绿色和科学化、有序化,更加符合绿色生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石晶.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经营模式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5潘淑春.国家农业文献信息资源系统分析与设计[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

[2]李丽雅.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出版经营的模式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3).

[3]王丹丹.数字时代专业图书出版的发展路径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2(3).

[4]吴钢.国家信息资源保存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

[5]牛奉高.数字文献资源高维聚合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

[6]赵丹阳.数字环境下科技文献信息开发利用与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范丽莉.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研究[D].武汉大学,2004.

[8]贾国柱.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控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7.

[9]谭伟.数字时代国内图书出版模式的转变[J].新媒体研究,2015,11.

[10]高辉,沈佳.数字时代基于020的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出版,2015(13).

(作者简介:李秀东(1967.1-)女,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数字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答数字
班里有个图书角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