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慈
她,质朴坚毅,果敢睿智,以满腔热情奋战在慈善事业的第一线上。
她,知行合一,奔走呼号,用充沛精力传递着慈善事业的勃勃生机。
她的肩膀上,担着群众的信任;她的脸庞上,透着智者的谦和,她的目光里,含着长者的仁慈。已过花甲之年,依然不知疲倦、不畏艰难地为慈善事业操劳着、奔走着、奋斗着。她始终信奉柔软改变困境,大爱成就理想。她就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邱京民。
2007年,从松江区人大常委驻会委员岗位上退下来后,邱京民被委以重任,来到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区分会担任副会长、秘书长、办公室主任,主持分会的日常工作,至今已有8个年头。邱京民坦言,初涉慈善工作,着实有些措手不及。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凭借多年党政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适应力,生性乐观练达的邱京民真可谓披荆斩棘、大刀阔斧地为松江区分会开辟出了一条仁心汇聚、众志成城的慈善之路。刚上任3个月,邱京民就配齐了区分会的人员架构、完善了区分会的组织功能……就这样,邱京民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慈善事业启航了。
这8年间,身兼三职的邱京民,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但她严于律己,事事身先士卒,不畏艰难,事无巨细地关心工作的开展情况,每张公示表格,每份财务报表,每篇宣传通讯,她都会一一审阅,及时指出问题与不足并给予指导,以推进基金会工作的有序发展。
这8年间,每当爱心企业向松江区分会捐赠了大批物资时,她二话不说,与基金会的同志一起卸货、搬运、整理,迅速而高效地将物资处理完毕。在汶川、雅安、鲁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她更是迅速反应,高效组织,无私奉献,夙夜奉公,利用休息日和晚上的时间加班加点,将爱心的接力棒不断传承,充分体现了大灾面前的大爱精神。
这8年间,为了使助学、助医、助困、助老等项目更接地气,更符合民意,邱京民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掌握第一手资料,每年都抽出2~3周的时间亲自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她面对面地走访百姓、居委(村委)会干部,实打实解难题。力求让慈善组织与特困家庭无缝对接,做好政府的拾遗补缺工作,真正为民排忧解难。近年来,基金会的各类救助项目,从2008年10余个迅速增长至2014年的30余个。无论是“健康守护”“真情关爱”还是“大爱松江”等都倾注了邱京民大量无私的爱心与精力,真正做到了“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
这8年间,为了这份崇高的事业,邱京民舍小家为大家,连儿子结婚、孙女出生也未请过假;也无暇顾及患有糖尿病的丈夫;有时因工作繁忙,累得腰酸背痛或是感冒发烧,连连咳嗽,却始终坚守岗位。她说:“松江的慈善工作刚起步不久,需要做的事太多了。”她就是用这满腔热情投入到为百姓造福的慈善事业中去。
这8年间,邱京民始终信奉谦逊、自律、勤勉的人生原则,从对慈善一知半解到成为慈善领域的半个专家,都与她八年如一日地认真学习中央的文件及慈善工作的理论知识分不开。在政治上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她不但翻阅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关于慈善工作的有关文件、规定、章程,还广泛阅读国内外的慈善理论著作。邱会长常说:“要认清方向,做慈善工作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是全新的,没有经验可循,要多看、多学、多思、多干。”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在邱京民的带领下,松江区分会从点滴之爱起步,扶贫济困,根植基础,服务民生,开创了透明、规范、专业的新时期慈善工作之路。
为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让捐赠人士和企业捐得放心、用得明白,从2007年起,每年在《松江报》、松江政府门户网站、慈善网等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财务及审计报告》;2013年,创新了财务资金的管理模式,实现基层慈善工作站的每月公示;及时向捐赠单位与爱心人士反馈资金使用情况,以增强慈善工作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为了确保救助资金的落实,松江区分会坚持以项目化为抓手,不断扩大募捐领域,进一步发挥慈善救助工作的公益作用,让有限的资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能量。邱京民努力遵循“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工作目标,不知疲倦地利用各种场合,与热心人士、企业家交朋友,进行面对面地交谈,心与心地沟通,大力宣传慈善观念与文化,以拓展募集慈善捐款的渠道。设立了12个20万以上的“冠名基金”,捐赠金额达到了800余万元。同时,通过多年的摸索,确立了“按需求立项,按项目筹款,按计划实施,按预算审批,按规定公开,按成效评估”的项目化运作机制。
为了完善松江区慈善工作的三级网络体系,在已成立街镇慈善工作站的基础上,还成立了10支慈善义工队,参与人数600多人。同时,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松江区分会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街镇(园区)工作站基金会使用实施细则》《慈善工作站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基金会工作有规可依,有序开展,长效发展。
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位慈善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慈善情怀,用爱心和真情演绎着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