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蓬勃
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但现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吕叔湘先生曾将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总结为“少、慢、差、费”,即阅读数量太少,阅读速度太慢,阅读效率太差,阅读时间太浪费。寻找有效策略,改善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将课内与课外的阅读统一起来,不再把阅读教学的范围缩小在课本所局限的文章内。因此,我们阅读教学的理念要更新,方法与手段也要相应的作出调整。究竟哪些有效策略可以真正改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并不重视学生个体思维的差异性和创造性,只是强调记住会答题,对孩子的阅读体验并不重视,学生没什么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提高。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于漪语)。为此,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坚持阅读的开放原则,鼓励他们阅读感兴趣的材料。有的孩子喜欢武侠小说,我并不会像家长那样全面否定,而是推荐他们读一读经典的武侠作品,比如古龙、金庸的作品,并主动和他们交流自己曾经的阅读体会,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有的孩子喜欢读体育或军事类的报刊,也常被家长斥责,而在我这儿却能得到赞许和鼓励。我的宗旨是,无论你读什么,只要不是有害内容,只要你懂得安排好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休息,都可以。而且我还积极地与家长们沟通,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样一来,学生们课外读书的积极性大增。改变语文考试中阅读题答案同一性的弊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在考试阅卷过程中保护孩子的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这样也就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再一味用答题模式去思考阅读作品,表达个人感受。此外,平时在进行阅读理解方面的测试时,多出一些具有发散性答案的阅读试题,注重题目的思考空间和思考价值,让孩子们感受到答题也是一种快乐的思考和表达过程。
二、习惯是最大的收获
怎样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觉得首先,要从课堂阅读做起。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我会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冗长而琐碎的分析,以教给方法和培养能力为主,帮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分析、理解和感悟作品,将更多的时间用来提供材料、比较阅读和互相讨论。其次,我用一定的课时去指导课外阅读,有计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抽出一节课,把学生带入阅览室上阅读课,指导学生选择与近期教学内容相关的读物,督促他们高效阅读并重新反思课堂所学。由于要求明确,检查到位,学生们在以下方面渐渐形成习惯:阅读时能根据目的确定是精读还是略读;阅读中会使用参考书籍、工具书来辅助阅读;阅读中时刻注意思辨和质疑;不动笔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勤写读书心得。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坚持定期检察学生的阅读笔记,定期举办读书讨论会,这对那些意志力薄弱,行动较为懒惰的同学尤为重要。
三、 捕捉信息,及时反馈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迅速捕获有用信息的能力和及时反馈的能力。概括阅读材料内容的能力;感悟作品主旨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把握作品情感的能力;学会为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应的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布置合适的阅读任务,设置清晰的阅读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我们在阅读《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时,规定用两周时间读完,然后用一周时间写出三篇读后感并解决3个问题:作者写此小说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你对这篇小说讽刺手法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这篇小说对于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因为时间安排得当,目标设置合理,监督检查及时,结果这次阅读训练非常成功。从学生们反馈的作品来看,很多学生不光读了原著,还有目的性地读了许多对于当今社会问题分析等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并写出了相当深刻的评析。最后,我们又组织了一次阅读交流会,不仅开心地分享了彼此的阅读体会,而且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原著的理解。我觉得如果我们每次在布置阅读任务时都能找到训练重点,设置明确目标,安排好阅读步骤,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很自然地培养出学生捕获有用信息,反馈阅读感受的能力。
以上内容是我个人在改善阅读教学方面的一点小小的探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总之,高效的阅读教学能否落到实处,将决定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我们应不断探索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71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