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芳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效能,即在课堂40分钟内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达成育人目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圆满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那么如何利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开课时,巧用激情导入
开讲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提供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它的任务在于充分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兴趣,把学生引进作品,感知作家思想感情。针对学生因刚打过上课铃之后,大脑皮层上的兴奋点未能马上进入本节课的相关区域这一情况,教师就应利用各种手段巧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使学生的不应兴奋得到抑制,而相应兴奋被激活,从而进入可喜的“共振”的境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如在讲授《春酒》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课前让学生聆听满文军的《望乡》,不仅用声音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教师随后发问:在众多的传统节日里同学们最盼望的是什么节日?为什么?问题的巧设使学生一下子兴致盎然,激起了学习兴趣,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二、提问精当,熟练驾驭课堂
由于学生存在着知识积累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深有浅,因此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在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差距,及时引导、调控课堂,采取恰当的组织形式带领学生思考,指导思考的方向。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且问题的难易要适中,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使更多的学生有被提问到的机会。在教学《春酒》一文时,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识春酒,知文意;品春酒,谈感悟;思春酒,悟感情。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引领着学生体悟文章的情感。这三个环节问题设计分别是:根据课前预习,说说这杯“春酒”里有什么内容?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请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这杯“春酒”里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一个问题设计较简单,意在让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感知,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后两个环节设计,相对有点难度。这就体现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在品春酒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活动起来,真正从课文中通过品读语句来发掘品味作者家乡美丽的风俗人情。
其次,提问更应有一定的艺术技巧。在教学中应以语言为“抓手”,精心设计提问,引领学生挖掘作品中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细致体味,努力让学生“神入”,从而达到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领会作者的情感,使课堂教学出现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的理想境界。在教学《斑羚飞渡》时,要求学生找到作者集中笔墨详细描写“斑羚飞渡”的自然段,圈出飞渡中的动词并说说你觉得哪些动词用得最传神?为什么?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了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一代架起了生命桥梁的精神。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感受斑羚们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走入画面中,仿佛自己也变成了斑羚中的一员,这样学生自然就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三、借助多媒体,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语文教学需要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打造高效课堂。如《春酒》中对作者的介绍,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快速地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文的思乡之情。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任重而道远。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让我们也努力学做一棵树,努力学做一朵云,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初中部(3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