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鼎
摘 要:对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税收的实质、税收与国家的关系、税收的作用、税收与转嫁、预算的关系等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税收理论体系提供参考,以期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原则,推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税收原则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21-02
針对税收问题,马克思、列宁、毛泽东以及邓小平在不同时期都有过系统性分析和完整论述,国家税收思想与资产阶级剥削思想存在着差异性。马克思主义的税收思想以哲学、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国家的阶级性、革命性以及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是完善我国财务科学理论、改革财务体制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指导思想,通过其系统化的分析可以实现对财务税收的科学化管理。
一、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
1.税收的实质以及税收与国家关系
第一,税收实质。在税收问题的构建和分析过程中,马克思认为税收主要是来源于国民的基本劳动力[1],在社会主义社会构建的过程中,税收主要是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一种基本方式[2],其主要的内容与利润、利息等分配形式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3],税收是将一种财产权利作为依据,并在最终意义上实现科学化的制度分配,其在执行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政治权利作为基础,也就是国家中的政权力量,通过与国家所有制制度体系的充分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再分配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
第二,税收与国家关系的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制度不仅仅是维护国家公共权力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一般条件的演绎方式。因此,在现阶段国家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就应该通过强制性手段进行税收,并将部分的剩余劳动力以及剩余产品作为一般条件,充分保证税收制度的合理性。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提出税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商品的基本价格,并构成一部分的预付资本。但是,税收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非生产成本费用,如果在税收的过程中将间接税转换为直接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可以实现支付,但是那就不能属于资本预付,而是应该将其归纳为收入的花费。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非经济形式税收制度的出现[4]。
在实际税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税收制度的变革会引起国家政权的更迭。税收问题属于一种政治制度体系问题,税收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危及国家政权。所以马克思主义提出税收问题关系着国家命运,也是大多数政权变更的原因所在。
2.关于税收的重要作用
资本主义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发展相对迅速,促进了世界工业市场的竞争,使现代工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其运行机制逐渐超出了资本主义市场中商品的交换规律,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执行关税保护制度。关税保护制度可以将一个国家的资本进行系统性的武装,提高与其他国家竞争的能力,强化本国的国际地位。
3.税负与转嫁、税收与预算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税收负担的分配是很不公平的。为了改变当前税收不公平的情况,他们提出了改革方案,开始实施资本累进税,资本数量的增加也会导致税率的增加。根据国民个体的能力来承担社会管理成本,国家负担其他的税收成本,主要是针对没有能力的人群。事实上,更多的税收不仅是名义税负,更多的是实际的税收负担。
无产阶级革命领导者也逐渐提高了对税收负担问题的认识,税收负担问题的解决不仅应该充分满足人们的利益需求,同时也应该实现社会公平。列宁在对税收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指出:“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要遵守党的基本要求,不论在何种状况下都需要减少农民的税收,甚至降低总税收减少农民的税收。”毛泽东也强调减轻税收负担,把需求和税收负担的有机结合,如果忽视人民的实际困难,国家和政府的发展是无法继续的。
1985年邓小平就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尽管这个观念受到一些限制,但如个人所得税思想得到传播,其实际意义指的是通过促进部分人富裕后,通过税收再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针对收入分布差异问题,对低收入地区的劳动人民给予必要的帮助,尤其应该建立有利的支持系统,通过对税收传递问题的优化处理,实现税收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有效运行。
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产阶级的税收总伴随着劳动者的低工资和产品的低价格。商品是间接税的主要来源,政府对市场商品进行征税,以间接税收形式转嫁给商人。同时把消费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虽然资产利润率是恒定的,价格也不会变动,但是政府通过税收给商家和消费者传递了一些可执行性的税务负担。
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与预算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首先,不同的预算问题都是预算收支部分的对比,同时也是平衡表、结余及赤字的表现。其次,税收是预算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预算收入主体的充分体现。最后,当预算支出处于既定的状况时,税收的数量就成为制约预算平衡中最主要的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税收理论诞生一百多年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和技术、生产任务、世界经济水平等内容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现阶段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致使马克思主义税收理论的某些想法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些特定的状况下缺少实用性以及针对性,例如,较为教条的马克思主义税收理论。但是,在税收的过程中并不能过于极端,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税收制度予以扬弃。马克思指导思想是文化遗产,其理论基础不仅在19-20世纪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直到今天它理论的科学性及革命性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适合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这对构建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税收理论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非经济性的税收形式,同时也阐述了税收中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这种理论基础推开了我国市场经济状态下税收制度体系羁绊,同时也对国民经济微观及宏观的运行提供了系统性的依据。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的税收制度可以有效地引导国家政权思想,同时也对税收的意义进行了系统性阐述。税收主要是国家意志、人民负担以及社会矛盾等内容的充分体现,如果在税收制度执行的过程中,项目的执行不当,就会产生社会矛盾,因此,应该有效减轻税负水平,从而提高税收制度的整体运行水平。
第三,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税负转嫁的现象。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税负转嫁的现象是一定存在的,但是,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所以,应该有效利用税负转嫁的形式,有效发挥市场运行中宏观调控监督基本功能,摒弃单纯税负转嫁的缺点,提高对税负转嫁的利用,充分保证税收市场的有效运行。
第四,马克思主义认为税收负担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二元性。因此,在现阶段税收制度构建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利用国家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依靠基本的税收理论。
第五,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要求正确的税收和预算。从广义的角度分析,税收负担水平的变革往往是社会改革转型的需要。这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可靠的税收和预算制度,并且以此来构建科学化的经济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六,完善关税原则。实行关税制度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运行过程中的刚性原则,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基本的国民经济发展形势,加入WTO后,国家政策受到影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关税作为我国税收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完善关税制度,使整体税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税收主要是强调税收征收的基本方法以及所涉及的思想策略。税收是国家得以存在的经济体现,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它依靠公共权力的使用,依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合理的分配。中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它又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其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联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社会形态物质资料分配的相关分析,阐述了其经济规律。到今天为止,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而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税收制度和相关的税收政策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完善,不断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和经济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国内外不同社会形态下税收体系与政策的不断深入了解,我国的税收制度与体系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这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正确性,还与党和国家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密不可分。新时期,我们依然面对着来自国内外相当严峻的各种考驗与挑战,如果这些考验与挑战处理不好,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这些考验与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与机会,它们存在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如果处理得当,它们将可以使强者更强。因此,在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时,我们要发挥无产阶级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使得我们的国家愈发强大。在这历史性的改革期,税收相关制度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以往一些陈旧的观念,对税收相关政策与制度不断做出符合时代发展背景的调整,使得税收不断更好地为经济、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1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8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7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