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胎竹编,千丝扣得一杯暖

2016-05-14 04:04易隶
收藏·拍卖 2016年4期
关键词:竹丝竹编传统工艺

易隶

缘起邛崃,追寻古老有胎竹编

春雨后的窗外,洁净的屋檐上飘来大自然的清蓉,谭雪娇端起自己设计的竹丝瓷杯抿了一口,竹与茶的芳香沁入心扉。作为自然家的设计师,她热爱并享受着自己的设计与大自然的相生相息。竹子,是她钟情多年的设计元素。回想十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在四川邛崃山,人们从上万亩竹林中甄选出阴面的慈竹,在千削万剔中抽出细如发丝、柔如绸缎的竹丝,把坚挺傲骨化作柔韧绵软,再严丝合缝地缠于素瓷之上,编出这种柔与刚完美结合的独特工艺品——竹丝扣瓷。

这种化寻常为神奇的工艺品迅速吸引了谭雪娇的注意,她毅然放下手中的画笔,与丈夫踏上了前往四川邛崃的探寻旅程,由此开启了她与深山中古老工艺的不解之缘。

到达邛崃后,谭雪娇才发现,竹丝扣瓷不仅是一门独特的工艺,它背后更有着段辉煌而曲折的传奇。

相传,清代同治年间,四川崇州府的张国正自幼酷爱竹编,为了保留竹编工艺的特点,又兼顾器物的实用性,张国正想到了选用瓷器、漆器作为底胎,把竹编依附其上。由此竹编技艺开始从无胎成形进八了有胎依附的新阶段。张国正的创新吸引了皇宫贵族的目光,由他制作的漆胎饭盒、烟盒、帽筒等被作为贡品呈进了宫中,因为进贡有功被御赐为“五品军工”。创新的脚步慢慢走向海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博会上张国正制作的竹丝扣瓷工艺品获得了银奖,并赢得了“东方艺术之花”的美誉。光绪年间,劝业局下设立细篾科,聘请张国正担任教师,有胎竹编的工艺开始传承。到了民国年间,张国正的弟子们俱已成名。桃李满天下,竹编工艺迅速风靡开来,产品远销到重庆、南京、上海等地,迎来了有胎竹编的繁荣期。

然而好景不长,战祸不断使整个中国一片萧条,到了上世纪40年代后期,瓷胎竹编已经逐步衰落,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曾一度获得新生,但在国家经济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瓷胎竹编在创新上不足,加之产品定位较为低端,竹编技艺再次濒临失传的困境,到了谭雪娇寻访工艺时,邛崃当地从事竹丝扣瓷的师傅已不多见,仅有几十余人。很多老师傅说,竹丝扣瓷工艺复杂而繁琐,当地不少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从事这种苦活、累活。以前在校读书时,谭雪娇看到太多的传统工艺正在眼前消失,并没有觉得可惜,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反正没有人用了,消亡也是应该的,当时我们会这么觉得”,但当谭雪娇来到四川邛崃后,才发现这种巧夺天工的工艺的消失都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她下定决心,要使这种传统工艺重获新生。

百斤慈竹八两丝,千丝编尽密藏头

竹丝扣瓷是竹编工艺的最高级别,从选材开始就无比苛刻——原料只能选择生在邛崃山

带阴面的慈竹,这种慈竹与其他地方的不同,竹节长,背阴而生,所以纤维柔韧,只有这样的竹子才能拉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竹丝,便于编织制作。

宋代文学家乐使在他的《慈竹》一诗中,就有“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一丛阔数步,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的赞美。故慈竹是竹丝扣瓷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竹丝扣瓷,以精细见长,以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等技艺特色著称。

竹丝扣瓷工艺品不松不裂,不受虫蛀,经久耐用,其功能不仅仅限于工艺品。谭雪娇回忆当时刚到邛崃时,参观每一家工艺店后,发现作品相似度很高,在不太美的器型上,编了熊猫图案、梅兰竹菊、伟人头像等图案,虽然竹丝编织的手工都是很精致的,但总是让人难有购买的欲望。后来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谭雪娇发现了2只素色的茶叶罐,师傅介绍说是用烤色的竹丝制作的,但很少有人要这么朴素的产品。谭雪娇却见钟情,看着细细的竹丝紧密地扣在瓷器上,摸上去温润隽永,简约而素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过去,竹丝扣瓷的师傅将稀释后的硫酸均匀地涂刷在竹片表面,紧接着在猛火上快速地烘上两遍,然后在低浓度的石灰水里浸泡一周,这样火烤后略微泛红的颜色便能够固定下来。烤色后的竹丝扣在白瓷上微微地透着光泽。不再是多彩丰富的图案,素雅的竹丝扣瓷捧在手心,心中多了一份静谧。这份素雅的美,渐渐获得了更多的人喜爱。正如谭雪娇团队的初衷,一开始想做的就是日常的瓷胎竹编,没有炫目的花哨图案,也没繁复的装饰。只想让人实实在在握在手里,触到心里,借以真切地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素雅竹意显静谧,温润瓷色藏匠心

竹丝扣瓷的工艺虽好,但如何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让它们焕发新的生命,更好地适应当代人的生活?谭学娇与从事扣瓷设计的丈夫一起走遍邛崃的千山万水,他们深入当地,了解工艺的每一个细节,通过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入,改善扣瓷的面貌。

谭雪娇和她的伙伴们经历了无数次现代理念和传统工艺的碰撞。从前往景德镇制作适合当代审美的器型,到与四川竹编艺人磨合修改编织方法,她希望获得的是既符合当代人使用,又能传达传统工艺之美的器物。对于细节的严格把关,也是要把竹丝扣瓷的美好发挥到极致。她经常无比骄傲地说:“你看,我们这个竹丝贴在脸上都光滑温润,用微距拍摄都很难看到毛刺,瓷器也一定要选择高白泥的瓷胎,这就是我们的坚持,我一定要让人用起来舒服,因为难得,所以要让人可以用一辈子才行。”谭雪娇的坚持让竹丝扣瓷的推广渐渐有了起色。

无独有偶,2007年爱马仕全球CZO Pattck Tornos,到访上海时曾有复苏中国手工艺的想法。2008年爱马仕集团的品牌“上下”创立,竹丝扣瓷作为其中的产品,继承上古传统工艺精华,启发当下艺术生活,诠释中国式的儒雅与热情。在2014年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上下”2012年作“龙韵”竹丝扣瓷鎏金茶具估价以475000元落槌。尽管目前“上下”还未盈利,但Tomos很有信心地说“上下”只是一个开始。

当创造一个品牌的核心目标不是追求商业上利益最大化而是打造真正的品质时,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心。谭雪娇在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工艺背后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惜物敬天。如今的她,池亭畔,几竿修竹,千丝一杯暖心间。(编辑/雷焕昂)

猜你喜欢
竹丝竹编传统工艺
游伟 《竹韵金沙》
善意谎言,真心守护
竹编存钱罐
非遗“竹匠”醉心竹编50余载
江西45项传统工艺纳入振兴计划
绘画的新形式
促进中国传统工艺振兴
竹丝镶嵌屏风
竹丝/椰糠有机栽培基质理化性质比较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