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宝磊
[摘要]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框架结构的节点布置是当前建筑中的一个难点,框架结构在工程发展建设中的应用比较广泛,这一结构在灵活性上更适应于高层建筑,尤其是在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中,框架结构更具有实用性。本文着重探讨了节点的施工技术问题,以期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完善高层建筑的施工。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节点;施工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4-0085-02
节点就是在框架结构中梁柱之间的交叉点,这一位置在整个框架结构中承担着基础性作用,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施工技术的选择对于质量问题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只有在施工中对常见的问题加以控制,才能实现较好的施工效果,为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施工经验。
1.主次梁相交处钢筋保护层技术
1.1常见施工方法
以本文为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将次梁顶端钢筋的厚度,作为保护层结构起到保护的作用,而梁截面以及标高的规格并不受到影响,因此不需要改变其尺寸。在主梁与次梁相交的位置上,则采用混凝土作为施工材料提高其厚度,这样在局部位置上就超出了预定标高,板面也会随之出现高低不平的状况,为施工人员带来了一定的施工难度。同时,为了缩小主梁钢筋的尺寸,且不影响到工程保护层的施工,采用先缩小次梁钢筋的方法,这样固然能够保证顶面的平整,也能保护好次梁钢筋的厚度,但相应的高度受到负弯矩的影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很容易造成梁根位置上产生裂缝的问题。
1.2施工方法的改进
在对这一环节进行施工改进的过程中,需要事先支设一个主梁底模,同时适当调低设计标高,此时的高低与次梁纵筋的直径相吻合,也会使主梁的高度随之增加,在这一改进方法的影响下,设计中合力中轴的位置也能确保不发生位移的情况,这一施工改进技术不但符合经济适用的原则,在施工难度上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帮助施工人员减轻了施工中的负担。在对多道斜梁交叉施工的过程中,梁的钢筋直径需要适当的降低2次亦或是3次才能满足施工的改进要求,并且在抗裂措施的影响下,整个主梁的保护层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约为50mm以上,自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布筋处理,这样就可以起到抗裂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负弯矩的位置上,钢筋直径需要适当的增大,同时搭接的距离需要达到400mm以上。
2.剪力墙水平筋与约束柱锚固技术
2.1常见施工方法
在对剪力墙进行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要将外立面进行统一处理,因此采用的施工方法为剪力墙与柱外平齐的施工方法。一种是水平对钢筋进行绑扎,在纵筋的外侧起到约束性的作用;另外一种方法是对剪力墙中的水平筋进行相应处理,采用1:6的比例打弯,同时将内侧的约束柱加以锚固;还有一种方法与第二种方法相类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水平筋是不经过打弯处理的。
2.2改进后的施工方法
在剪力墙施工环节中,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就要加强对水平筋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在外侧设立支座而实现的,以起到贯通作用。将水平筋与柱箍筋连接在一起,进行单方向的搭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其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但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同时也不会对抗剪力带来较大影响。在对水平钢筋进行处理过程中,则是采用打弯的方式,在约束柱的内侧进行锚固处理,但在截面收缩位置上可以实现进一步的优化。为了提高其抗裂性能,增设一根直径为8mm的钢筋,同时控制好其间距,然后将其与水平筋相互搭接在一起,以保证剪力墙外侧的水平筋能够对节点起到锚固作用。
3.梁、柱节点核心区段箍筋技术
3.1常见施工方法
梁柱问的节点钢筋分布十分密集,且箍筋的绑扎有着很大难度,有时在节点不进行箍筋的位置少放置箍筋,这就为工程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这种安全隐患一般是先立模然后进行梁钢筋的绑扎进行整体的下沉这一类的施工方法中比较常见,一旦出现可以在对面两侧进行加开口箍筋的施工方法,如果开口箍筋没有足够的数量,很难完成绑扎,而绑扎也并不到位,也就不符合封闭箍筋的施工技术要求。
3.2改进后的施工方法
按照我国施工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求规定,四边要有梁和相连中间节点,受周围约束力的影响,可以使箍筋的配置进行相应的简化,而节点内也可以沿着周边完成封闭的矩形配置,而中间小箍筋则可以不进行配置。而非中间节眯呼顶层的端节点,则可以按照规范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复合箍筋的配置。先支梁板模板后可以进行梁钢筋的绑扎,当绑扎完成后可以进行整体的下降,而箍筋绑扎的方式则可以使用3根短钢筋人为纵筋,把节点区的箍筋以间距的要求和纵筋点焊为钢筋的骨架,套在柱纵筋之上完成穿梁筋的绑扎。绑扎完成后,可以把梁钢筋和节点区的箍筋一体进行下沉工作,使节点区箍筋间距得到保证。同时,为了防止箍筋纵筋和柱主筋出现问题,可以按照现场柱筋位置再确定短筋的位置。
4.结语
本文提出了几种处理节点的技术方法,这些处理方法对于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作用。所以,进行高层建筑框架节点施工时,一定要保证技术的交底与技术工作的认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