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冶
“到青岛来,看海观山,到崇汉轩,去赏汉砖。依山望海之楼,汉砖蔚为大观……”这是青岛市原文联主席纪宇先生在一首长诗中对张新宽和他收藏的汉画像砖的描述。
张新宽,原济南军区某部师长、军旅收藏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与历史悠久的汉画像砖打交道已有数十年,珍藏画像砖几千余方。他的收藏经历,令人喟叹,令人钦佩。
汉画像砖多产于两汉,出土最多的是河南、四川、江苏等省。汉画像砖常用于墓室建筑装饰,许多人生前显贵,死后重殓,于是雕画环壁,刻绘砖石,蔚然大观。
采访中,张新宽回想自己的收藏之路,谈起与汉画像砖的多年情缘,感慨万千。
一次结缘
张新宽与汉画像砖结缘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解放军某部任团参谋长,一次带领部队帮助地方修公路时发现当地老百姓把许多有图案的藏青色大砖,用锤子砸成碎块,当铺路石用,当时他并不知道它是汉代的画像砖及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但他觉得这些砖大有说道。于是就劝他们不要砸,组织部队拉了两车石子,从里面挑出来18块完整的画像砖拉回部队。后来他又陆续发现,在乡下,老百姓用这种砖砌猪圈、垒院墙、放在大门口当凳子坐,当吃饭餐桌用的也不少。带着这种疑问,他走访了省文物局的专家,专家告诉他那些是不可再生的珍宝,于是他便产生了抢救性收藏汉画像砖的念头。
一次参观
一次张新宽因开会到河南新安县参观了铁门镇“千唐志斋”。那是一名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军人张钫(张伯英)在战乱时期为了保护唐朝的墓志和碑刻不被破坏,以一己之力搜集了1000多件。并将它们砌在了房屋的内外墙壁间,由章太炎先生亲笔题名“千唐志斋”。如今那些珍贵的文物保存完好,被列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张新宽认为自己是一名新时代的军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国家的文物,而且应该比前辈做得更好。
一次巧遇
上世纪90年代初,张新宽一次到郑州参加军地联欢活动,巧遇一位书画家,活动之后那位书画家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看录像,录像内容是一位中央领导人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大学演讲后把一套《河南汉画像砖拓片精选集》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在看录像和书画家的口头介绍中,张新宽进一步认识到汉画像砖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增强了收藏的紧迫感。
一封信
收藏是一件有益的事,也是一件艰辛的事。在收藏过程中,他曾一度因“知识不足、资金压力大”而产生了就此罢手的想法。
一年春天,在北京某大学任教的著名书画家陈增胜先生到青岛出差,专程来参观张新宽收藏的汉画像砖。他非常热爱汉画像砖,非常喜欢汉文化,他说:“汉画像砖有深沉雄大的力量感,有穷天穷地的博大感,看了使人振奋,能增加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回到北京以后,陈先生给张新宽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你收藏保护汉画像砖,是做了一件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大事情,虽然有很多困难,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你,因为你是一名军人。”并说:“随信寄去五张画,一张《仙客来矣》你收藏作为纪念,其他四幅你卖掉,聊补收藏之不足。”张新宽被感动了,也更进一步增加了继续收藏的信心。
一句话
青岛市美协副主席、全国著名版画家张白波几次来参观汉画像砖,一次参观后,他认真地对张新宽说:“我非常佩服你,非常感谢你!我非常佩服你是因为你收藏、保护了这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非常感谢你,是因为你把这么多好东西带到青岛来,使我们能经常来造访这些富有灵感的艺术瑰宝。”
一番真诚的话,使张新宽感到了收藏对他人生价值的提升。
一次拜访
一次,张新宽到同样喜欢收藏的马先生家去拜访,马先生家门口放了两块汉画像砖,张新宽问:“你怎么把它放在门口外面?”马先生说:“有人说是墓葬里面的东西,放在家里不吉利。没办法,我只好放在大门口。”张新宽说:“风刮雨淋太可惜了。”马先生说:“你要就送给你,总比放在外面好。”张新宽拉回去清洗后一看高兴得不得了,是难得的珍品,并与军事有关系,以后可以作为镇馆之宝。他逢人就说:“有些东西可遇不可求,看来收藏也是缘分。”
一种信任
某地一位老先生,多年来收藏了十几块汉画像砖,用以拓制拓片卖钱补贴生活,那年他家人有病急用钱,他不得不卖掉那些砖。卖砖时,他听别人说起,有一个部队领导收藏、保护、研究汉画像砖,就托人捎信给张新宽,说:“这些砖和我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了,我和它们感情太深了,可我现在不得不把它们卖掉,卖给你使我心爱的砖有个好去处,我愿意,也放心。虽然我需要钱,但给我再多的钱也不能卖给那些古董贩子。”听了这番话,张新宽又一次被感动了。信任,让张新宽欣慰和满足。
一个心愿
河南荥阳二十里铺,有位姓郭的60多岁农民,是汉画像砖的钟情者、热爱者,他收藏了一些汉画像砖,也买了不少资料,进行了一些研究,并时常拓些拓片送人。当他听说张新宽专门收藏汉画像砖并准备筹建一个汉画像砖博物馆后,主动跟张新宽联系说:“我这里太偏僻了,自己知识有限,年龄也大了,把这些好东西放在我这里太亏它们了,我想把它们放在你那里,使人们认识到2000年前中国那一段辉煌历史,那是中华民族强盛的起点呀!”这些砖张新宽都买过来了,其中一块砖图案是“孔子问童子”,也是一块难得的珍品。
一家支持
收藏之初,张新宽全家人都反对花钱买那些不能用、不好看、不能吃、又没有人懂的东西。那时候,张新宽耳边听到的都是反对的声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藏品的增加,以及张新宽和朋友们的宣传,特别是张新宽那挡不住也拉不回的执着劲儿,把家人都感动了,逐步由不支持变为大力支持。张新宽的爱人、弟弟、妹妹也都四处打听帮助他寻找藏品,一遇到珍品不惜重金买回送给他,好像他们都成砖痴了。张新宽的三弟说:“大哥的精神使我感动,大哥的执着感染了我,我也得动起来。”现在张新宽的弟弟、妹妹及妹夫都加入到张新宽正在筹建汉画像砖研究院的工作中了,他们有的拓拓片、有的布展,忙得不亦乐乎。张新宽由衷地说:“说实在的,没有家人的支持,我的收藏绝对达不到今天的程度。”
一份责任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张新宽深切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不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有图像表现的历史,而且图像表现的历史更直接、真实、可靠。他跟不少朋友讲,虽然收藏使他吃了不少苦,交了不少学费,但他从未丧失过热情,对汉文化始终保持着一颗沸腾的心。
回顾自己的收藏经历,张新宽认为有三个阶段。他说:“第一阶段,当知道我的收藏是做了一件有益于中华民族的大事情,我非常努力!第二阶段,当知道我的收藏不是第一的时候,我格外努力!第三阶段,当知道我已经是第一的时候,我更加努力!”
张新宽目前正在呼吁建立“中国汉画像砖博物馆(青岛)”,他认为,汉画像砖可能成为青岛继海洋文化、崂山文化、啤酒文化、奥帆文化之后的又一城市文化亮点。汉文化,将极大提升青岛的文化影响力。张新宽同时在筹建占地6亩含有1500平方米展厅的“东方汉画研究院”,作为院校和学者的研究基地。除了博物馆和研究院,张新宽还有出版一本汉画杂志的打算。
张新宽全身心地致力于汉画像砖的收藏,坚持作到四个经常:经常相伴汉画像砖这一无言的朋友;经常去陈列有汉文化的博物馆、展览馆的地方走走看看;经常与具有广博汉文化知识的学者、专家交朋友;经常翻看、摘记有关汉文化知识的资料、书籍。张新宽深知“要读懂中国必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要读懂传统文化,必先读懂中国汉文化,中国汉代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其中奥妙。因此,他将穷其一生,致力于汉画像砖的保护、研究和弘扬。要让人们知道汉文化的博大精深。
张新宽,一个新时代的军人,与收藏结缘,为汉砖痴迷。
此砖为竖长方形空心大砖,浅浮雕施阳线。外边框为菱形纹、泡丁纹,主画面第一、二层为凤、龙。龙凤呈祥,龙飞凤舞,由古至今我们华夏民族最为崇拜的神圣动物就是龙凤这两种神兽瑞禽。第三层比武,一人持长矛,一人拿钩镶,在激烈格斗,比武较量,威风八面。第四层为斗牛,一条大汉手持兵器,聚全力砸向野牛。野牛曲颈俯首,后蹄上扬,重心前倾,和大汉对峙。大汉体态优美,细腰大胯,英气逼人。这个斗牛图整个画面如同摄影师抓拍的照片,在最激动人心的瞬间定了格,人与牛谁胜谁负不得而知。第五层为力士戏龟。比武斗兽,这些精美的画面,把汉代人崇武尚文以及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很好地展现在具有代表的典型人物身上,使每个时代的人看到他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和由衷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