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用一个好素材写议论性文章时,我们总会觉得文章显得太单薄,但如果运用“异质对比”,即对手中掌握的这个素材进行相对或相反的思维发散,找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并将这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便能将作文写得厚重许多。
对比不同特质的素材,不仅能增添素材的厚度和强度,也能抓住对比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突出一方面的性质。这种写法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有利于突出主旨。下面我以人物素材为例,谈谈作文素材“异质对比”的五种运用技巧:
1.反向发散,拓展素材,将人物自身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纵向”对比,是非得失,一目了然。
【例文】1972年,尼克松参加总统竞选,谋求连任。他在第一任任期内政绩斐然,如有效地扼制通货膨胀,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等,因此许多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的优势获胜。竞选按人们预期的发展,他的得票率一直压着对手,只是对手韧劲十足,一直紧随其后。怎样才能尽快击败对手呢?尼克松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震惊的举动——让人在水门饭店安装窃听器,以窃听对手的竞选机密。“水门事件”被曝光后,尼克松被迫在选举胜利不久后提交了辞呈。尼克松作为一个政治家,要政绩有政绩,要口碑有口碑,却违反竞选规则,玩弄手段,最终酿就了黯然辞职的苦果。(《规则必须遵守》)
【运用说明】本例从“尼克松第一任任期内政绩斐然”这一正面事例进行相反发散,拓展到尼克松在谋求连任阶段暗箱操作的不光彩做法,将其在前后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质通过“纵向”对比加以鲜明地揭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让人一目了然。
【适用话题】规则必须遵守/竞争需要公平公正/一失足成千古恨
2.逆向思维,叠加素材,将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横向”对比,好坏优劣,不言自明。
【例文】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竹子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轻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怎能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
【运用说明】作者从林黛玉的事例出发,进行逆向思维发散,引出薛蟠这个事例,并将两个事例进行对比,一个是“如水般澄澈”,一个是“浑身散发着酒肉臭”,进而进行简洁的分析,这样一对比、一分析,得出两个人内质不同,生活品位自然迥异的观点。论据很好地论证了观点,令人信服。
【适用话题】诗意地生活/内心和谐/真善美的追求
3.反向联想,印证素材,将人物从正面或从反面表现出的不同特质进行“假设”对比,据以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中心论点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例文】一味地模仿必然会导致失败。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姿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言行举止。可东施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东施不但不美丽,反而是做作的典型。偷鸡不成蚀把米,东施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子里。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就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运用说明】“东施盲目模仿”是反面论据,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向联想,用“假若…或许就……”这一复句从正面作假设,对比印证原论据,从而揭示不同的特质,很好地论证了“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这一中心论点。
【适用话题】盲目模仿会弄巧成拙/要善于学习借鉴/欣赏自我,彰显个性
4.相对发散,并举素材,将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映衬”对比,使作者的观点突出,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例文】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眼睁睁地看着有挣钱的机会而不为之心动,但中国著名建筑师王澍做到了。当他的很多同学一毕业就投身于市场,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时,他却远离闹市,沉寂10年,为设计高质量的建筑积聚能量。他说:“当大家拼命挣钱的时候,我却花了很多时间来反省。”是的,在当下功利性弥漫的建筑界内,王澍摆脱了急功近利的心态,守住了内心的寂寞,也因此收获了美好——一系列经典建筑作品相继问世,并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守住寂寞,收获美好》)
【运用说明】王澍一毕业便远离闹市,沉寂10年,为的是积聚能量,而他的同学一毕业就投身于市场,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作者将这两个素材相对并举,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王澍“守住了寂寞,收获了美好”的观点令人信服。
【适用话题】积聚能量以充实自己/守住寂寞忌急功近利/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
5.正反发散,剖析素材,将两个不同特质的或存在差异的素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同,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例文】孙膑与庞涓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便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并委以重任,于是齐军有了“马陵道之胜”。
孙膑为何会落得两种境遇呢?这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才能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才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运用说明】作者将一个正面的例子和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揭示了两个集团的不同特质,从而突出了“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适用话题】集体与人才/“慧眼”伯乐/团结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