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霞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个大课堂,从共产党领导人和许多委员的言行中,我看到‘民主、谦慎、从善如流、平等待人的作风。”新中国成立50年后,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李庄在纪念文章《一个新闻记者看新中国诞生》里写道。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和纪年,等等。
1949年9月30日是会议的最后一天,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会议在下午3点开始,4点20分,毛泽东仔细填好票,投进了第三号票箱。投票结束后清点票箱、计票,576名代表一共投了576张选票,都是有效票。
李庄在他的第八篇特写《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里报道了选举结果,“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五百七十五票”。也就是说,576票中有一票没有投给毛泽东。
监票组同志后来回忆说,中间有一个小插曲。当选票全部清点完以后,发现毛主席少了一票,大家都感到难以相信,于是又认真进行了第二次清点,结果仍然是少一票。于是工作人员就去请示大会筹备组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周恩来也感到事情重大,去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表达的意思是:代表们有投票选毛泽东的权利,也有不投的权利。他要求尊重事实,如实公布。
第一届新政协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国旗、国号、国都、纪年等。其中,对国旗图案的讨论最热烈。李庄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曾经向全国征求国旗图案,得2992案。应征者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教师、干部和著名艺术家,也有远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朝鲜和美洲的华侨,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朱德、郭沫若等委员也设计过国旗图案,只是都未入选。筹委会从中选出38案,供代表考虑。”
最后,有超过一半的人主张选用第一、第二或第三方案,说是三种方案,其实差异不大。都是“纯红底加一黄星、一黄带——红底象征革命,黄星象征共产党领导,黄带象征中华民族发祥地黄河,区别仅仅在于黄星的大小、位置,黄带的长短、宽窄稍有不同”。
没想到,一些代表尽管居少数,却坚决反对。根据李庄的回忆,当时张治中代表的意见有代表性,他认为上述方案“决不可用”。理由是“红底代表革命,黄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立意都好,但中间加一条黄带,如果被理解为把国家、革命分裂为二,就很不好”。大家认为他的意见很有道理。连毛泽东也放弃原来的想法,同意张治中的主张。
国旗图案改了,后来,在说明词的问题上还出现了不同意见。李庄的报道和回忆文章对此也作了忠实描述:“原说明词是‘一大星代表共产党,四小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但有人提出,我们国家要不断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后,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国旗要不要改变?毛泽东认为有道理,提议改为‘大星代表共产党的领导,小星代表中国人民革命大团结。大家都说好。付诸表决的时候,又有人提出意见:黄色大星旁绕四小星的说法必须另拟,因为小星有别解——古代称妾为小星。当日执行主席周恩来认为这个意见好,就建议修改释文为‘国旗上角有五黄色星,全场热烈鼓掌,一致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