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并自觉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近年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但一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仍比较落后,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用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的作用,运用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促成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用传统文化滋养精神世界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有益启示。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优秀成果,提炼精神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會相协调。同时,着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广泛开展教育普及活动,使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用文化产品传承文明成果
发展文化产业,推出优秀文化产品,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