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丽丽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反复递进的过程,能否内化为个体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需要把握价值观养成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与价值观相关的理论认识、情感认同、文化支撑、实践认知问题,切实抓好理论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主题实践教育,促进全体国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理论认识;情感认同;实践认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5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项全民实践活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以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执政理念为基础,与其历史文化相契合,与社会发展规律相契合。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主动抓好学习、宣传、教育、引导,解决好与价值观问题相关的理论认识、情感认同、文化支撑、实践认知问题。
一、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理论宣传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作出的凝炼化表述,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体系内容要求。不了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就难以让其成为人民共识并转化为自觉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要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公民的重大问题,其理论渊源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战略思想及与其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改革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许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内在逻辑和深刻内涵。可以说,不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不可能把握核心价值观内涵。掌握理论才能有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有科学思维、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才能理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制度问题,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深刻阐述。11月23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28次集体学习,为我们强化理论学习作出了表率。我们要充分发挥全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加强宣传教育、阐释引导,真正发挥理论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作用。
二、加强“中国梦”为主要内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共同的理想信念在政党、国家和民族中确立了,这个政党、国家、民族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业有盼头、工作有劲头。习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1]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做支撑。“中国梦”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有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基本要求,有人民共享这一本质属性,关乎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凝聚了全体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憧憬和期望。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创造者。“中国梦”能够培固社会主义国家的“精气神”、积聚社会主义国家的“正能量”,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对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习总书记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就要求全体国民把理想信念与岗位职责要求相统一,争创一流业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当前,要进一步将深化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抓住青年学生和党员主体,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构筑精神支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三、加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为特征,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基础。习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他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习总书记的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我们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从纸上的“说法”变成生活中的“做法”,才能够增强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以优秀传统文化为魂魄和载体才能推进核心价值观的落实。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厚植价值观底蕴的的重要源泉。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大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5]当前,要深入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经典诗文诵读、书法比赛、中国风绘画、民族舞蹈等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对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察和精神共鸣;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挖掘校训、校徽、教风、学风及校园人文景观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宣传文艺工作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理念、道德情操、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在全体国民中宣传和普及,厚植全民价值观认同的文化底蕴,增强全民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四、开展以“三严三实”为重点的系列主题实践教育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不久,紧接着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续、拓展和深化,是持续深入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有力举措。“三严三实”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内在要求的辩证统一。践行“三严三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三严三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党的作风建设领域的逻辑展开,是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党的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坚持“三严三实”一方面有助于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践行“三严三实”有助于增强全党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增强了价值观认知。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去学习和工作,必将促进我们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修身,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和政绩观用权,以勤政廉政的准则律己。促进我们从实际出发谋事,以实干精神做事,以忠诚、老实、诚信做人,展现领导干部的修身之本、为政之道、成事之要,为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示范标杆作用。同时,践行“三严三实”有利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思想的现代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制度保障[6]。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样,要强化问题导向,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政治纪律、用权处事、作风廉洁等方面还存在的各种问题。这就从思想政治上、纪律作风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舆论影响和政治生态。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四个全面”提供优良的政治纪律保证和作风保证。
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能否内化为个体自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关键取决于这一价值观能否适应个体的心理需求,满足个体的价值追求[7]。内化的速度越快、力度越大、标准越高、满足度越高,个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也就越高。把握价值观养成的内在逻辑,切实抓好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主题实践教育,对于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3〕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
〔6〕黄建辉.坚持“三严三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06).
〔7〕马璇.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深入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09):1263-1265.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