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 赵殿辉 陆青云 许建国
摘要:目的:评估改良后PBL用于影像学病例讨论和教学中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基于PBL理念,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前期病例讨论,后期反馈教学方法,评估了387例影像病例讨论的过程和效果。评价参与者的参与性、交流能力、研讨精神等。结果:讨论前298例定位正确,275例定性正确,讨论后364例定位正确,347例定性正确。讨论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讨论前后比较,通过讨论,征象的发现率提高了24.7%,纠正不正确的征象71个。整个讨论过程,参与性最强的是临床医师(平均18.5分);影像专科医师有较强的研讨精神和交流能力(分别为17.8分和17.3分);规培医师最欠缺的是研讨精神(11.2分)。通过学习,每个规培医师的参与性、研讨精神及交流能力均有较显著的提高,对三基的掌握成绩平均提高了17.8分(P<0.05)。结论:改良的PBL应用于影像学教学,兼顾了临床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益,锻炼了规培医师和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学;医学影像
中图分类号:G642.0;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06-03
随着影像规培制度的实施,有效的影像科医师的培训对于培养合格的影像学技术人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5年的学习和实习,医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是规培阶段必需解决的问题。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日常带教中,结合临床工作,对临床病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积极融入PBL的理念,寓教于临床,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反复贯穿于临床工作中。我们通过分析387例实施改良后PBL讨论病例模式,评估讨论过程及结果,探讨PBL在临床工作和教学中实施情况。
材料和方法
387例影像学病例包括普通X线检查、CT、MR及DSA。参与讨论的医师共包括13名影像专业医师(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影像医学专业规培医师8人,全科规培医师14人;临床相关专业医师16人。平均每个病例参与讨论的人数为8.6人±2.3人;每个病例平均读片讨论时间为18.6min±7.5min,讨论时间安排在每个工作日8:00am-9:00am。前一日由主读医师选取有讨论价值的病例,并通过PACS和RIS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前准备,包括病史的了解和采集,相关检查和实验室资料等。当班医师(住院医师、规培医师)首先描述所见征象,然后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提出鉴别诊断。参与医师各抒己见,同时提出各自的诊断意见。读片主持医师进行归纳、总结,做出诊断。整个读片讨论过程由教学秘书进行归纳、总结,待材料完善后(如病理或临床诊断明确后),再由主持读片医师进行回顾性分析,即“反刍”消化,系统讲解和讨论相关的临床、影像知识。特别是对前瞻性读片中的不足及差错进行总结,以避免重复的差错出现。主要考评和测评方法包括:由3名高年资医师对参与讨论的规培医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情况、征象、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诊断可靠性等多方面进行测评、记录。评估整个讨论过程中采用量表评估讨论医师的参与性、交流能力、研讨精神等。科室对规培生的入科根据教学大纲的预测评和出科测评,采用选择题模式进行测评。
结果
分析387例影像病例讨论后的总结资料,提供相应的影像学资料,当班医师(住院医师或2年以上的规培医师)介绍主诉、病史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资料的征象及异常表现,做出影像学诊断,由参与讨论的医师对当班医师的诊断和征象的描述进行评判和分析,提出不同意见,病例讨论前初步诊断,298例定位正确,275例定性正确,讨论后364例定位正确,347例定性正确。讨论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讨论前后比较,通过讨论,征象的发现率提高了24.7%,纠正不正确的征象71个。整个讨论过程,参与性最强的是临床医师(平均18.5分);影像专科医师有较强的研讨精神和交流能力(分别为17.8分和17.3分);规培医师最欠缺的是研讨精神(11.2分)。通过学习,每个规培医师的参与性、研讨精神及交流能力均有较显著的提高,对三基的掌握成绩平均提高了17.8分(P<0.05)。
讨论
PBL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简称,是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此类教学法在一些世界著名院校得到了发扬[2]。特别是在医学院校的应用,通过加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间的协作将使得学习更为有效[3]。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临床医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自2000年以来国内多家医学院校试行PBL教学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正被国内外广大临床教育工作者所重视[5-6]。当今社会医疗体系的改革,信息传递的高效以及知识更新的快速程度,使原有的医学教育体系处于低效率水平,因此,有必要要求医学教育采取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自学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PBL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PBL教学法使临床实习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及沟通表达能力得到提高[7]。
但经典的PBL教学耗时太多,特别是师资力量要求太高,只能在师资力量较强的教学机构内实施。作为一个基层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繁忙,师资力量不足,难以有效开展。如何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同时又兼顾了教学,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每位医师不仅担负着繁重的临床工作,还要完成教学和科研等相关职责。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经典的PBL相比,通过改良,前期没有固定的课件,完全采用临床病例,学生准备时间较短,后期通过讨论和其他方法获得诊断结果后再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反刍”消化,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工作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医学影像学是通过分析患者的解剖和病理图像,结合临床的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资料来诊断疾病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包括普通X线、CT、MR、超声、核医学等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涉及临床多个学科。现代医学影像学拥有大量的影像学数据,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往往需要影像科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师相互合作,反复讨论,去伪存真,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诊断。
由于个人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及对问题认识的程度和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在影像学诊断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诊断的失误,集体读片讨论可以通过相互的补充、脑力激荡,使对疾病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往往可以纠正错误的认识,同时,在讨论过程中,贯穿着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特别是通过讨论,可以发现个人的知识和逻辑缺陷。整个讨论过程,主要问题在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围绕这一中心问题,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包括解剖、病理、生理、影像学技术及临床相关资料等。通过最终反馈,往往可以举一反三,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探讨。通过讨论,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如观察不仔细,不全面,遗漏征象和病变;许多病变较细微、隐匿,不认真观察往往会导致漏诊;对所见的异常错误的判读,如肿块的定性,炎症肿块还是恶性肿瘤?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各个征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通过讨论获得诊断的同时,必需有效地将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贯穿其中,使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临床得到应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将疾病的临床、病理、实验室、影像等各方面进行横向系统的联系,对该病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规培生对于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与其研讨精神是相关的,对于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的规培生有着较高的研讨精神,因此,规培生传统的理论学习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病例来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日常工作则是灵活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去解决临床的诊断问题和治疗。我们将PBL理念融入日常病例讨论中并进行改良,前期讨论侧重于解决临床问题,后期回顾性分析如同牛的反刍,消化吸收了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二者的结合同时保障了临床和教学任务,并将PBL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避免了单一教学不足。尽管传统教学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缺点。医学发展到今天,经过了许多代人的不懈努力,许多知识和理论写进教科书,经过了临床反复实践,经典的教学模式系统全面灌输给每个学生,尽管学生掌握的程度不一样,但这种系统的学习对于今后的解决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每位学生这一过程是不可或缺的[8]。
实践证明,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的好的医师对PBL这一学习模式的参与性、积极性更高。PBL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PBL教学模式对知识本身内部逻辑结构的整理和掌握不够。医学教学一方面强调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要依托深厚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知识基础。因此,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也存在缺陷:(1)PBL教学要求学生课外查阅大量资料,对于学业负担重的医学生来说,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实施效果。(2)PBL教学模式注重解决问题,忽略了知识连贯性、系统性、深入性的掌握。(3)PBL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是否设置关键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教学问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9]。通过改良后的PBL其学习的宗旨不变,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发挥了教师群体的积极性,凸显了教师的临床能力和经验,同时,后期反馈学习,兼顾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对于主动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前期的医疗工作,对于后进的学生,后期的补课对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更大的价值。并且,对于总结归纳的病例教案也可再用于经典的PBL教学中。
参考文献:
[1]Barrows HS.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 Education.1986,20(6):481-486.
[2]温世浩,曲莉,钟彭隽.哈佛医学院在解剖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86-988.
[3]王欣萍.PBL教学法在国外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5):105-107.
[4]张东华,高岳,薄红,等.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及所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99-100.
[5]刘鑫,刘兆玉,潘诗农,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83-85.
[6]田芳,周自明,鲍虹,等.《医学影像学》PBL教学在中医院校临床实习阶段的应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5(6):15-16.
[7]李江,马彬,杨克虎.中国临床专业学生PBL教学临床实习效果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417-422.
[8]乔宇琪,张敏红,吴建新,等.关于PBL医学教育的若干认识[J].医学教育新思维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75-78.
[9]尹清.PBL+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2014,22(3):577-580.
Application of 'Ruminating' Imaging Teaching Method:A kind of Modified PBL Form
YANG Guo-ying,ZHAO Dian-hui,LU Qing-yun,XU Jian-guo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abei Central Hospital,Jingan district,Shanghai 2000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ost-modified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medical imaging case discussion and teaching. Methods:With the PBL idea and based proble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e-case discussion correlation with a later feedback teaching were administrated in 387 cases. The participants were evaluated in participation,ability of communication,discussion. Results:Correct location diagnosis in 298 cases and correct qualitative diagnosis in 275 pre-discussion.Correct location diagnosis in 364 cases and correct qualitative diagnosis in 347 after discussion (P<0.01).The discovery rate of signs increased to the 24.7% and correcting 71 mistakes of signs.At the process of discussion,The clinical doctors have better ability in participation(average 18.5),the radiologists better in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average 17.8,17.3).The training doctors lack in ability of discussion(average 11.2).After learning the ability of training-doctor improved in participation,communication,discussion.The grade of basic theory and operation improved significantly(average 17.8,P<0.01).Conclusion:The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method with post-modified PBL combined with clinical improved the effect and give the valuable clinical training.
Key words: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teaching;medical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