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均甫
摘 要 为搞好举重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促进举重运动队的和谐发展,笔者从提高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队员的自我管理意识等方面,探讨了举重运动队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举重运动队 竞技 制度 管理
自23届奥运会以来,中国举重运动健儿一直在国际重大赛事中续写新的辉煌。由于举重运动在我国竞技体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体委的高度重视下,举重已成为我国奥运争光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然而古训云“一切有组织的行为,管理为先。”调研发现,现行的管理方案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举重队和谐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改革现行管理方案,使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成为是我国举重运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探讨举了重运动队管理方案的改革措施,希望能对当前我国举重运动队的管理有所参考。
一、提高领导者的管理素质
加强运动队的管理,首先应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管理者必须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有管理经验,且在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其中,领队是运动队建设、组织、管理、后勤、协调等方面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运动队实现奋斗目标的火车头。作为领队,对事业的执着与专心是必然的,也是保障举重运动队建设和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证明,一支举重队伍的成长和取得好的成绩是来自多方面的。首先是领导层对运动项目的认识与决策的正确与否,可直接影响到项目运动队的生存与发展。运动队想要取得更好地运动成绩,管理者要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做好本队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相互沟通,大家协调一致,关系融洽亲和,有事时大家在一起相互商讨、支持与鼓励。这样运动队才能创造出更好的训练环境和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章规制是确保现代管理工作规范、提效的前提。也是对广大教练员、运动员的生活、训练实行组织指挥和控制的重要依据来源。首先根据运动队的战略发展需求,制订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使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按照制度,明确什么时间应当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其次,细化管理方案,制订日常生活制度条例,以便合理地分配一天的举重训练、学习、休息、餐饮及文娱活动等。这样,广大教练员、举重运动员就会形成一种生活规律,然后遵循规律去进行各项活动,使神经系统逐渐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从而使身体对即将从事的活动有所准备。到训练时间时,运动中枢和运动系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有利于缩短机体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对调节广大教练员、举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注重对教练员的目标管理
教练员在举重运动队中充当多种角色。多角色的优势能够让教练员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生活、学习中充分获取信息,统揽全局,从跨学科的高度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每个运动员的潜能,提高运动训练、竞赛的实际效果。为此,要注重对教练员进行目标管理,对具体的训练任务、训练目标及竞技成绩都要有既定的目标。为促进举重运动队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需要广大教练员在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基础上不断地反思与总结自己训练方法上的不足,通过学习国内外较为先的训练方法和理念,对举重运动员进行科学化训练与人性化关怀,不论在训练上还是在评价、激励机制上都应秉持人本理念,对举重运动员的训练要具有系统性,不要只注重一时的战绩,将举重运动员全面、完善的发展作为运动训练的根本出发点。同时,管理者也要与时俱进,改革管理体制的弊端,给教练员更大的自主权,使优秀的教练员能够切实发挥自主性,以此调动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完成既定的目标。
四、强化队员的自我管理意识
为追求训练与管理效应,多出人才,我们必须注意强化队员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运动队的训练、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管理。要做好此项工作,笔者认为首先要让举重队员们清楚地看到运动队的管理目标和他们的理想目标与个人追求是一致的。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精神,因为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内与于心;只有接受了东西才能外化于行。还要善于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要以理服人,使举重队员自愿地按队里制定的目标奋斗。其次,队员中蕴藏着无穷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他们最了解自己、尤其了解训练管理在他们身上的效度,他们最有发言权,有时他们往往会提出一些管理者预想不到的问题或采取一些我们预料不到的举动,而这些想法和行动中往往包含着许多积极因素,管理者一定要注意及时发现并加以正确引导和利用,通过采纳、实践等环节,证明与分析是否可行,做到尊重队员的首创精神。
五、营造和谐的人文管理环境
良好的人文管理环境是激发教练员的工作热情和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就管理者而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管理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人际吸引力。人际吸引力是影响人际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心理因素,它关系到人际心理距离的远近。所以,管理者要有意识地缩短与教练员的角色距离,减少位差,多以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与教练员、举重运动员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时刻不忘自己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经常深入训练场所,与教练员、举重运动员一起研究运动训练,探讨提高运动训练质量的途径。当然,作为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管理素养,提高人文修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博得广大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好感和钦佩。
参考文献:
[1] 李贵宝领队与运动队管理的重要性[J].安徽体育科技.2003,3.
[2] 张建旭等.优秀运动队管理改革的新走向[J].体育学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