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2016-05-14 20:10崔晓灿聂亚楠崔书豪
体育时空 2016年5期
关键词:适应能力跆拳道显著性

崔晓灿 聂亚楠 崔书豪

摘 要 跆拳道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根据跆拳道课程设计开展了教学实验,有机的结合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检验跆拳道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探索合理的跆拳道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利用跆拳道课程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跆拳道教学 社会适应能力

一、前言

中国高校全面开展跆拳道运动只有7年时间,历史虽短,但发展速度却很快。自2000年雅典奥运会上,陈中在跆拳道比赛中夺冠;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罗微、陈中又一次创造了神话;及2008年和2012年小将吴静钰脱颖而出,为中国跆拳道在世界又创下了新的历史。中国跆拳道姑娘的竞技水平和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震撼着世界,这无疑推动了中国大众对跆拳道的认识、喜爱和接受,从而使跆拳道逐渐普及。无论是体育总局跆拳道管理中心,体育产业公司还是各个高校的跆拳道社团、协会及个人都积极组织跆拳道赛事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从中感受跆拳道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为其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焦作大学参加跆拳道学习的86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目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集有关跆拳道和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资料,掌握大量能支撑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基础素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参考依据。

2.教学实验法

在焦作大学新校区中心体育馆对受试者进行16周的跆拳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礼仪、技战术、品势、竞赛规则、跆拳道操、特技等方面。在教学开始前一周及最后一周对随机选取的86名学生发放《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进行测试,即学习跆拳道前的测试(前测),和学习跆拳道后的测试(后测)。

3.数据统计法

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得出与本文相关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整体水平的变化

经过16周的跆拳道教学,对学生进行测试,与实验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跆拳道后社会适应能力总体水平的变化。由表1所示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角色适应能力、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能力的变化甚微,职业选择适应能力有较小幅度下降,而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身心症状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实验组前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的差异

采用配对T检验得到实验前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呈现显著性差异(T=-18.425,P=0.000<0.05)。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课下教师对学生们进行了了解,部分学生表示在配对练习技术的过程中,如果按照教师所讲的每个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去练习,技术动作打的特别漂亮、击打效果也很好,但是中间某个环节做不到位,就不尽人意。两人一组的配对练习,使我们可以看到彼此的优缺,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此外通过互相交流,不仅明确了自己的不足,更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了解。也有一部分学生表示特别喜欢老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互相交换对手,不仅加深了对彼此的认识,而且在练习中可以看到不同对象对技术的表达形式,使我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表示自从学习了跆拳道,每个同学都充满激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三)实验组前后大学生角色适应能力的差异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跆拳道,之所以选择跆拳道课程是因为跆拳道技术动作炫酷,想学一些防身技术;也有一些学生因看了《旋风少女》、《出彩中国人》、《我看你有戏》的跆拳道表演,对跆拳道产生了兴趣;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不了解跆拳道,不知道跆拳道是一项怎样的运动,才选择跆拳道课程。根据实验结果T=-8.206,P=0.000<0.05。表明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跆拳道教学对大学生角色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其原因在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体育院系的学生来说较差,在战术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及扎实的基本技术,很难理解或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教师过多的集中在技术学习上,对发展大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有显著性的差异,但提升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四)实验组前后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的差异

通过配对T检验得到T=-35.098,P=0.000<0.05,说明实验前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呈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仅影响自身专业技术的学习,还影响学生人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每个技术的不同环节做详细讲解,每一环节应注意什么,用什么方法辅助练习才能有效提高,使学生明确每个技术动作的重难点,用相对应的方法解决练习中的困难。另外,教师还会安排一些提高学生注意力的练习,因为跆拳道初期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和困难,教师不厌其烦为学生讲解,甚至手把手进行教学,使学生不放弃。

(五)实验组前后大学生职业选择适应能力的差异

通过调查学生的就业动向发现以下问题。一、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意识问题。大部分学生表示学业较重,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上,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二、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当代大学生之间缺少交流,有的沉迷网络游戏,有的我行我素,有的自私自利,久而久之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三、学生的择业意识。有学生表示,离毕业还早,没有考虑过;还有学生对自己毕业后从事哪一种工作目标不是很明确,表明如今工作不好找,最好和自己所学专业相近。根据得到的结果T=-0.450,P=0.655>0.05,说明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适应能力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实验前后学生的职业选择适应能力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跆拳道教学对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影响力并不大,这是因为跆拳道运动与学生本身所学专业相差甚远。

(六)实验组前后大学生生活自理适应能力的差异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生活自理适应能力偏低,其原因在于家庭的溺爱。其次学生将时间用在学习上,对于有关的生活技能方面的学习接触甚少,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因家境贫寒,而参加勤工俭学。还有学生表示现在的社会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出门在外就餐都有人服务,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自私自利,眼里没活,缺乏责任心。

通过对比前后大学生的生活自理适应能力得到T=-32.232,P=0.000<0.05。

表明跆拳道教学对大学生的生活自理适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跆拳道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了几种方法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适应能力。一、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道服,道服要干净整洁。二、学生必须光脚或穿规定的道鞋进入场地学习。三、采用轮流值日制度,值日生不仅负责当天教学活动,还复杂安排教学场所的保洁,使每个学生都是领导者,培养学生的统筹安排能力、自我调控等综合能力。

(七)实验组前后大学生对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能力的差异

实验前后大学生对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能力有显著性差异(T=-4.153,P=0.000<0.05),表明了学生对跆拳道的认可程度,接纳学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八)实验组前后大学生身心症状表现的差异

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身心症状表现呈显著性差异(T=-32.535,P=0.000<0.05),说明跆拳道教学可以改善身心的不良症状,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验前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身心症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角色适应能力、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能力的变化甚微,但职业选择适应能力有较小幅度的下降。

2.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适应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3.实验前后,大学生的人际适应能力、角色适应训练、学习适应能力、生活自理适应能力、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能力、身心症状表现呈显著性差异。

(二)建议

1.教学中加强团队协作训练,通过跆拳道团体竞赛,合理的安排每个学生的位置,明确任务,让学生体会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人际适应能力。

2.在教学中推进团队文化建设,针对学生设计相应角色的教学活动方案,使学生在团体文化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增强学生的归宿感和责任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活自理适应能力。

3.教学中采用自主互助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自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时下跆搏操、跆拳舞成为一种流行的运动形式,增设表演类的项目,促进学生对社会环境与行为规范之间的思考,从而更好的完善学生的环境认同及评价能力。

5.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跆拳道所学的专业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设想,培养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思考的意识,使学生的职业选择适应能力得到初步引导和培育。

参考文献:

[1] 田谧.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2] 吕慧,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搏击(武术与科学).2009(10).

[3] 卢强.健美操训练对大学新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4,06.

[4] 王军堂,郭媛,朱少刚.浅析跆拳道对高校学生成长的作用[J].新西部.2006初步引导和培育.

猜你喜欢
适应能力跆拳道显著性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嘻哈跆拳道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嘻哈跆拳道
嘻哈跆拳道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